宮相翠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山東青島266011)
腎母細胞瘤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惡性實體腫瘤之一,由腎源性上皮和間質組成。survivin蛋白是凋亡抑制蛋白因子家族的成員[1]。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中作用最強,特異性最高的促有絲分裂原[2]。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們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腎母細胞瘤組織中survivin蛋白、VEGF,探討其與腎母細胞瘤臨床病理指標的關系,為病情及預后評估提供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36例腎母細胞瘤組織均為在我院手術切除并經(jīng)病理證實的病理存檔標本。36例患兒中男17例,女19例;年齡5個月~8歲。根據(jù)美國腎母細胞瘤研究組標準[3],預后良好組織型24例,預后不良組織型12例;按美國 Wilms'瘤研究組(NWTS)臨床分期[4],Ⅰ期8例、Ⅱ期12例、Ⅲ期11例、Ⅳ期5例;有淋巴結轉移21例,無淋巴結轉移15例。另取20例瘤旁正常腎組織標本作為對照。所有患兒術前均未行放化療及免疫治療。所有標本均采用10%甲醛液固定,石蠟包埋,4 μm連續(xù)切片。
1.2 survivin蛋白及VEGF檢測方法 ①主要試劑:兔抗人survivin多克隆抗體、兔抗人VEGF免疫組化試劑盒(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②染色方法:采用免疫組化SP法,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③結果判定:根據(jù)文獻[1,2],均觀察 5 ~10 個高倍視野(×200),以細胞質或細胞膜呈棕黃或棕褐色者為survivin蛋白、VEGF陽性細胞,其中陽性細胞數(shù)<10%為VEGF陰性表達,≥10%為VEGF陽性表達。survivin蛋白表達根據(jù)著色深淺及陽性細胞數(shù)判定:無陽性染色為(-),細胞著色較淺、陽性細胞數(shù)<25%為+,著色較深、陽性細胞數(shù)25% ~50%為++,著色深、陽性細胞數(shù)>50%為+++;將-、+視為陰性表達,++、+++視為陽性表達。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jù)比較用 χ2檢驗,α =0.05。
腎母細胞瘤組織中survivin蛋白及VEGF陽性表達率分別是66.6%和80.5%,均明顯高于瘤旁正常腎組織的0和5%(P均<0.05)。survivin蛋白及VEGF表達與腎母細胞瘤臨床分期、預后組織型、淋巴結轉移有關(P均<0.05)。詳見表1。
表1 survivin蛋白、VEGF表達與腎母細胞瘤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腎母細胞瘤是上皮細胞和間質組織組成的惡性混合瘤,它起源于未分化的后腎胚胎,是一種生長迅速的實體惡性腫瘤。研究發(fā)現(xiàn)[2,5]有很多因子均具有促進腫瘤新生的作用,其中VEGF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作用最強的促血管形成因子,且腫瘤細胞可通過自身分泌產(chǎn)生,直接作用于血管內(nèi)皮細胞并刺激內(nèi)皮細胞有絲分裂,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生長;VEGF還能增強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通透性,導致纖維蛋白原的沉積和纖維凝膠的聚集,促進新生血管生長。survivin蛋白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惟一具有抗凋亡及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細胞因子,可對抗G2~M期細胞凋亡的誘導,抑制 Fas介導的細胞凋亡[6]。因此,survivin可能是新生血管形成過程中生長因子誘導的保護性基因,正常情況下維持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增殖,但在病理情況下如惡性腫瘤中survivin呈過表達,且與腫瘤侵襲性及預后有關[7]。
本研究結果顯示,腎母細胞瘤組織中survivin蛋白、VEGF表達明顯高于癌旁正常腎組織(P<0.05),且Ⅲ~Ⅳ期、有淋巴結轉移的腎母細胞瘤患兒,其瘤組織中survivin蛋白、VEGF表達明顯高于Ⅰ~Ⅱ期、無淋巴結轉移者(P均 <0.05)。說明survivin蛋白、VEGF表達上調在腎母細胞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預后不良型腎母細胞瘤分化差、生長快,具有轉移早、易復發(fā)等特點。本研究發(fā)現(xiàn),預后不良組織型的腎母細胞瘤組織中survivin蛋白、VEGF表達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織型者(P<0.05),說明survivin蛋白、VEGF表達上調可以作為腎母細胞瘤分化差的標志,可以評估病情并預測預后。
[1]姜忠,孫永峰,黃緒峰,等.survivin蛋白在腎母細胞瘤的表達及意義[J].山東醫(yī)藥,2006,46(10):16-17.
[2]崔清波,楊旗,孟祥喜.兒童腎母細胞瘤中VEGF表達水平的研究[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5,19(2):113-114.
[3]余亞雄.小兒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41-44.
[4]高解春,王耀平.現(xiàn)代小兒腫瘤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524-529.
[5]張謙,單巖,陳清江.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在預測腎母細胞瘤轉移中的作用[J].中華兒科雜志,2005,43(3):213-214.
[6] Miller MA,Karacay B,Breslow NE,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quantifying apoptosisfactor expression infavorable histology Wilmstumors[J].J Pediatr Hematol Oncol,2005,27(1):11-14.
[7]姜忠,楊傳民,江布先.凋亡相關蛋白survivin、Fas在腎母細胞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11):66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