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朱 蕓,李 明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山東濰坊261041)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存在多種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異常,包括B細胞功能亢進、自身反應性T細胞大量增生、自身抗體產生、免疫復合物清除障礙和細胞因子表達異常等[1]。其中輔助性T細胞及其細胞因子在自身免疫病發(fā)病機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本研究對 SLE患者外周血中 CD4+、CD8+T淋巴細胞比例及Th1型細胞因子IFN-γ和Th2型細胞因子IL-10變化進行了探討。
1.1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首次就診或未經治療的復發(fā)SLE患者10例(SLE組),男2例、女8例,平均年齡32歲。均符合1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RA)修訂的SLE診斷標準[2],SLEDAI評分≥5分。另取10例健康體檢人員為對照組,男2例、女8例,平均年齡33歲;其性別、年齡與SLE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流式細胞術檢測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抽取靜脈血2 ml,分離PBMC,調整細胞濃度為1×107懸液,取100 μl細胞懸液,加入FITC標記的CD3單克隆抗體,PE-CY5標記的CD4單克隆抗體,R-PE標記的CD8單克隆抗體(均按試劑說明書操作)。流式細胞儀檢測CD4+、CD8+T淋巴細胞及CD4+/CD8+變化。②血清 IFN-γ,IL-10測定:抽取靜脈血2 ml,分離血清,置于Eppendorf管,深低溫冰箱保存待檢。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IFN-γ及IL-10,具體步驟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試劑盒購自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用酶標儀為美國Bio-Rad公司M450型ELISA Reader酶標儀。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數(shù)據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外周血 CD4+、CD8+T淋巴細胞及CD4+/CD8+T淋巴細胞變化 見表1。
表1 兩組外周血CD4+、CD8+T淋巴細胞和CD4+/CD8+比較(±s)
表1 兩組外周血CD4+、CD8+T淋巴細胞和CD4+/CD8+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1
組別 n CD4+(%) CD8+(%) CD4+/CD8+10 52.89±7.65 34.16±5.83 1.59±0.52 SLE 組 10 43.14±6.08a 49.39±8.15a 0.86±0.13對照組a
2.2 兩組血清IFN-γ、IL-10和IFN-γ/IL-10變化見表2。
表2 兩組外周血IFN-γ、IL-10和IFN-γ/IL-10變化(± s)
表2 兩組外周血IFN-γ、IL-10和IFN-γ/IL-10變化(± 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 <0.01
/IL-10對照組組別 n IFN-γ(pg/ml)IL-10(pg/ml) IFN-γ 10 13.87±4.08 18.27± 5.98 0.75±0.20 SLE 組 10 19.74±5.16a57.32±11.96a 0.36±0.09a
SLE是一種免疫調節(jié)紊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產生大量的自身抗體和多系統(tǒng)受累,患者體內T、B細胞異?;罨?,并與細胞因子的改變有關[3]。機體正常免疫應答過程有賴于各種免疫細胞,特別是各細胞亞群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和相互制約,其中T淋巴細胞是執(zhí)行細胞免疫功能的主要細胞亞群,T淋巴細胞分成兩個不同的亞群:CD4+T淋巴細胞(輔助性T淋巴細胞)和CD8+T淋巴細胞(抑制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CD4+/CD8+比值能夠反映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特別是細胞免疫狀態(tài)。目前,該比值已成為檢測人體細胞免疫功能、反映機體免疫狀態(tài)的指標[4,5]。本研究結果表明,SLE患者CD4+/CD8+比值明顯低于正常組,其比值降低是由于CD4+比例降低及CD8+比例增高所致。因此,筆者認為外周血CD4+、CD8+比例及CD4+/CD8+比值在SLE的診治中有一定作用。
SLE發(fā)病與細胞因子分泌水平失衡密切相關,其中Th1、Th2類細胞因子起重要作用。Th1類細胞因子主要包括IFN-γ、IL-12和TNF等細胞因子,Th2類細胞因子主要包括IL-4、IL-5、IL-10等細胞因子。然而,目前人們對SLE患者外周血Th1類及Th2類細胞因子研究結果并不一致[6]。本研究結果顯示,SLE患者外周血Th1類細胞因子IFN-γ和Th2類細胞因子IL-10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SLE組IFN-γ/IL-10比值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說明Th1/Th2型細胞因子發(fā)生Th2方向漂移,Th類細胞因子對SLE發(fā)病起重要作用,測定外周血Th1和Th2類細胞因子水平對了解SLE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有一定意義。
綜上所述,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數(shù)量分布及Th1、Th2類細胞因子存在異常。檢測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及IFN-γ、IL-10水平,對全面了解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有重要意義,針對其進行有效干預,可能有助于SLE病情的緩解。
[1]錢學賢,戴玉華,孔華宇.現(xiàn)代心血管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5:618-620.
[2]Hochberg MC.Updating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Arthritis Rheum,1997,40(9):1725.
[3]張琳,張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相關的生物標志物[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7,23(9):860-863.
[4]張福江.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細胞亞群變化[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9(14):1097.
[5]許坤,張利,張靜然.大面積燒傷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21):2745-2746.
[6]潘文萍,杜鵑,劉文波.糖皮質激素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Th1和Th2類細胞因子的影響[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9,38(10):62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