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力民,韋英光,盧 榮,磨 誠
南寧市第九人民醫(yī)院外二科,廣西南寧 530409
膀胱腫瘤是男性生殖系統(tǒng)中最常見的腫瘤,其中,淺表性膀胱癌占膀胱癌70%~80%,大多可采用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取得較好的近期療效,但術后1年內復發(fā)率可達50%~70%[1]。因此,如何預防膀胱腫瘤的術后復發(fā)是臨床重要課題之一。目前,預防膀胱腫瘤術后復發(fā)的最常用治療手段是膀胱內灌注,但單純的膀胱內灌注化療藥物并不能取得很好的預防復發(fā)效果。為了尋找一種更合理有效的聯(lián)合治療方案,降低膀胱腫瘤術后復發(fā)率和進展率,本研究采用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中黏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術后定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的方法,取得了滿意療效?,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03年1月~2007年12月在南寧市第九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行TUR-BT術后病理證實為膀胱移行細胞癌患者69例,其中,男 42例,女27例;年齡 35~77歲,平均 53歲;單發(fā)腫瘤48例,多發(fā)腫瘤21例;腫瘤分級為G1級45例,G2級24例;腫瘤分期為Tis期4例,Ta期11例,T1期54例。69例患者分為單純THP灌注組(THP組,36例),和術中黏膜下注射5-FU,術后THP灌注組(5-FU+THP組,33例),兩組在年齡、性別、腫瘤數目、分期、分級、手術方法及術后處理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1 手術治療方法 采用TUR-BT方法切除腫瘤組織至肌層,并對腫瘤組織周圍2 cm內及可疑病灶采用電灼。
1.2.2 灌注方法 患者于TUR-BT術后24 h內膀胱灌注1次,THP組為THP 30 mg溶于4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膀胱灌注。出院后每周1次,共8次,再每半月1次,共4次;再每月1次,共8次;療程為1年。灌注后THP在膀胱內保留40min,每10 min變換1次體位。
1.2.3 黏膜下注射方法 關閉膀胱前5-FU 500 mg,經60 ml生理鹽水稀釋后,注射器抽取,用5號針頭作膀胱黏膜下廣泛浸潤注射,重點注射部位為膀胱腫瘤基底部周圍、兩側壁、三角區(qū)及頸部。 于術后 1、2、3、6、9、12、18、24、36 個月行膀胱鏡檢查,再通過自制注射針經膀胱鏡行黏膜下注射。
術后第1年,每月做尿脫落細胞檢查1次,每次連續(xù)3次晨尿,每3個月復查1次膀胱鏡;第2年,每3個月做尿脫落細胞檢查1次,每6個月復查1次膀胱鏡,觀察腫瘤有無復發(fā),如有可疑病變,即行活體組織檢查以明確有無腫瘤復發(fā),隨訪3年。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隨訪9~36個月,平均19個月,所有患者沒有失訪情況發(fā)生,患者均能耐受黏膜下注射和膀胱灌注,未見全身藥物不良反應,少數患者灌注后出現尿路刺激癥狀,一般1~2 d后緩解,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無明顯變化。
THP組復發(fā)11例,復發(fā)率為30.6%,其中,原位復發(fā)4例,異位復發(fā)7例;5-FU+THP組復發(fā)3例,復發(fā)率為9.1%,其中,原位復發(fā)1例,異位復發(fā)2例;兩組累積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膀胱癌復發(fā)情況(例)
THP組36例患者中有5例進展,進展率為13.9%,其中,3例 T1G2進展為 T2G2,2例 TaG1進展為 T1G1;5-FU+THP組33例患者中有1例進展,由T1G2進展為T2G2,進展率為3.1%;應用確切概率法比較,兩組進展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tǒng)最常見腫瘤,淺表性乳頭狀瘤是膀胱癌患者初次發(fā)病的主要臨床表現。膀胱癌行單純切除后復發(fā)率高,并有部分復發(fā)病例伴有惡性程度增高或浸潤能力增強,最終發(fā)展成浸潤癌[2]。膀胱腫瘤發(fā)生率逐漸增加,但死亡率增加不明顯,可能與臨床上采用多種方法預防術后復發(fā)有關。因此,如何預防膀胱腫瘤術后復發(fā)是臨床的重要課題之一。大量臨床研究證實,采用定期膀胱灌注化療藥物或生物反應調節(jié)劑可防治膀胱癌術后復發(fā),但效果并不理想。
預防膀胱癌復發(fā)的理想藥物應具有能達到膀胱上皮內高藥物濃度、腫瘤細胞高敏感性、全身吸收量少、不良毒副反應低等特點。THP是一種新型半合成蒽環(huán)類抗惡性腫瘤抗生素,其作用機制是通過直接嵌入DNA雙螺旋鏈,抑制DNA聚合酶,從而抑制DNA復制和轉錄,導致腫瘤細胞死亡[3]。研究顯示,單純術后膀胱內灌注THP,膀胱癌的復發(fā)率為35%左右[4],與本研究結果30.6%接近。
動物實驗及臨床觀察發(fā)現應用5-FU進行膀胱黏膜下注入,可提高局部藥物濃度,增強對殘留癌細胞的殺滅作用,可導致癌細胞核腫脹或固縮、細胞質空泡形成和灶性壞死,使整個癌巢處于中毒變性狀態(tài)[5]。李哲勛等[6]的研究結果顯示膀胱黏膜下注入5-FU,膀胱癌復發(fā)率為19.0%。本研究采用聯(lián)合用藥的方法,術后膀胱癌復發(fā)率為9.1%,顯著低于單獨用藥組,但進展率變化不大,可能與樣本量少有關。黏膜下注射5-FU聯(lián)合術后灌注THP,可以發(fā)揮協(xié)同抗癌效應,從而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為膀胱癌的治療提供了有效方法。
[1]陳曉,李賢羿,韓志文,等.TUR-Bt術后膀胱內灌注吡柔比星預防復發(fā)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2001,28(6):447-448.
[2]Lutzeyer W,Rubben H,Dahm H.Prognostic patameters in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an analysis of 315 cases[J].J Urol,1982,127:250-252.
[3]Nakagawa S,Kojima M,Takada H,et al.Short-duration bladder instillation therapy with pirarubicin for superficial bladder tumor based on pharmacodynamic study[J].Gan To Kagaku Ryoho,2002,19(11):1873-1877.
[4]Okamura K,One Y,Kinukawa T,et al.Randomized study of single early instillation of(2’R)-4’-o-tetrahydropyranyl doxorubicin for a single superficial bladder carcinoma[J].Cancer,2002,94(9):2363-2368.
[5]趙丕顯,蘭之太,???動脈灌注配合手術中區(qū)域注射抗癌藥物治療膀胱腫瘤療效觀察[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86,7(2):340-341.
[6]李哲勛,王貴平,陳海濤,等.黏膜下注射5-Fu預防膀胱癌復發(fā)[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36(3):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