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醫(yī)院口腔科 馮艷紅 張子建 高 毅 王競超(石家莊050011)
扁平苔蘚是一種皮膚黏膜慢性炎癥性疾病,是常見口腔黏膜病之一??梢詥为毎l(fā)生于口腔黏膜或皮膚,亦可以口腔黏膜與皮膚同時罹患,具有遷延反復與久治不愈的特點。目前尚不清楚其確切的病因與發(fā)病機制,臨床上也未找到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與藥物。為了尋求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筆者應用中西醫(yī)結合,采用局部與全身治療的方法,治療口腔黏膜扁平苔蘚31例,并與31例常規(guī)治療進行對照,療效滿意,現(xiàn)總結如下。
全部62例均為我院口腔科門診患者,病程大于2年。發(fā)病部位:62人中,以頰側發(fā)病率最高,為42例,其中雙側28例,舌部10例,牙齦8例,唇部1例,合并皮膚病損1例。病損及自覺癥狀:病損區(qū)表現(xiàn)為白色網紋狀29例,局部充血狀11例,糜爛型9例,斑片狀7例,萎縮狀6例。感口內不適、刺痛及灼痛31例,口干、口苦13例,口內麻木13例,口內粗糙5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1例,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齡48~59歲;對照組31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齡49~61歲。兩組資料在性別、年齡、病程、病變部位、病損及自覺癥狀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口腔黏膜病學》[1]中扁平苔蘚診斷標準,詳細詢問病史、臨床檢查和/或病理檢查依相關標準,診斷為口腔扁平苔蘚。排除標準:排除患有其他已確診的口腔黏膜病者及較嚴重的系統(tǒng)性疾病如結核病、糖尿病、胃潰瘍者;1個月內服用過抗生素,3個月內服用過免疫制劑者,對該藥過敏者;不能遵醫(yī)囑用藥或實驗過程記錄不完整,影響療效判斷者。
⒊1 對照組 全身治療:調整心理狀態(tài),并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給予昆明山海棠片 每次0.5g,每日3次,2月為1療程,每半月化驗血象,如白細胞總數(shù)低于正常值,需停藥觀察半月,待白細胞總數(shù)恢復正常值,再繼續(xù)用藥。局部治療: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如牙結石、殘根、殘冠),根據(jù)病損大小用1~2 mL強的松龍混懸液,加等容量的2%利多卡因混勻后,在病損區(qū)黏膜內做多點注射,每周1次,5次為1療程。
⒊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苔蘚合劑。藥物組成:龍膽草10 g,當歸15 g,白芍、赤芍各12 g,牡丹皮15 g,柴胡12 g,香附、郁金各10 g,黃芩15 g,茯苓皮10 g,生地黃15 g,熟地黃20 g,枸杞子、白鮮皮各15 g,懷牛膝、甘草各10 g。日1劑,水煎早晚2次服,每次300 mL,2月為1療程。
痊愈:病變完全消失,黏膜恢復正常,癥狀消失者。顯效:糜爛愈合,白紋和充血范圍明顯縮小,無明顯癥狀者。好轉:糜爛縮小,充血及斑紋減少和變淡,癥狀減輕者。無效:癥狀未好轉或加劇者。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苔蘚合劑治療口腔扁平苔蘚療效情況
由表1可見,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P<0.05),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口腔黏膜扁平苔蘚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非感染性黏膜疾患,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可能與精神、內分泌、免疫、感染、微循環(huán)障礙和遺傳因素有關。其發(fā)病是一個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過程,局部病變組織內有大量激活的T淋巴細胞浸潤,而血液流變性的異常和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是其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一重要中間環(huán)節(jié)。[2]中醫(yī)認為本病與全身因素關系密切,有“口者,五臟六腑所貫通也,臟腑有偏勝之疾,則口有偏勝之癥”之論。本病的發(fā)生與臟腑功能失調,陰血虛損,肝郁氣滯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虛實交雜,致使陰虛生熱、氣滯化火、肝脾失和、沖任不調等,使經絡阻滯,氣血不暢,燥熱化火,濕熱積滯等蘊積于肌膚腠理之間,不得疏泄,因之產生一系列黏膜病理變化,病變由之而生。[3]
筆者發(fā)現(xiàn),單用西藥或中藥療效均不理想,應用中西醫(yī)結合,局部與全身治療結合,雙管齊下,療效滿意。西醫(yī)治療本病以腎上腺皮質激素為主,對改善黏膜充血糜爛有一定效果,但對過度角化無作用,且長期服用會帶來副作用。故以黏膜下注射既能達到消除局部炎癥,抑制免疫反應的治療目的,又能明顯降低副作用。昆明山海棠片,有良好的抗炎和抑制增生作用,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毒副作用較小,但長期使用應注意血象改變。苔蘚合劑中龍膽草清肝膽實火濕熱,當歸養(yǎng)血潤燥;白芍柔肝養(yǎng)血斂陰安脾;赤芍、牡丹皮清熱涼血,祛瘀止痛;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理氣祛瘀;黃芩清上焦之熱,瀉火燥濕;茯苓皮健脾利濕;生熟地黃、枸杞子滋陰養(yǎng)血;懷牛膝導熱下行;白鮮皮疏風祛濕、解毒清熱;甘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諸藥合用,共奏清肝調肝、養(yǎng)血滋陰、潤燥理氣解郁、清熱健脾之功。中藥中有許多藥可起到免疫雙向調節(jié)作用,而且無毒副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4]赤芍具有降低細胞免疫反應,抵制抗體生成和抗體形成細胞的作用;牡丹皮有抑制NK細胞活性的作用;當歸對已沉積的抗原抗體復合物有促進吸收和消除作用;生熟地黃、枸杞子等有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細胞功能的作用;當歸、牡丹皮、赤芍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炎癥滲出和促進吸收作用,尚能改善血液流變性的異常和局部微循環(huán)瘀滯狀況。因此,中醫(yī)治療扁平苔蘚是一有效途徑。
觀察結果表明,目前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較單純用西藥或中藥為優(yōu),局部與全身治療結合是目前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方法,可起到調節(jié)全身狀況,改善和消除局部病損的作用。
[1]陳謙明,周曾同.口腔黏膜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08.101
[2]李鑫,丁政云,劉麗娟.35例扁平苔蘚臨床和組織病理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7,23(8):686-687
[3]徐治鴻.中西醫(yī)口腔黏膜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7
[4]常敏.口腔扁平苔蘚免疫治療現(xiàn)狀 [J].口腔醫(yī)學,1995,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