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清波 溫煦 羅峰
(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真空負壓靜脈采血系統是由采血真空管和雙向采血針組合而成,是集采血與盛皿為一體的采血系統,目前已經在臨床中普遍使用。但臨床操作中發(fā)現真空負壓采血存在以下不足:采集血量不準確、血液流入不暢、針頭脫出、標本溶血、抗凝血液凝固、皮下瘀血、醫(yī)源性污染等[1-3]。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3月自主研制帶貼式真空負壓采血針,經臨床使用200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婦科患者400例,年齡22~77歲,平均年齡(59.34±7.35)歲;子宮肌瘤患者200例、婦科腫瘤化療患者100例、其他婦科腫瘤患者100例;患者既往均無血液病史。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00例):采用帶貼式真空負壓采血針;對照組(200例):使用傳統真空負壓采血針。其中每組單根試管采血50例、2~3根試管采血50例、3~5根試管采血50例、5根以上試管采血50例。
1.2 材料與構造 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真空負壓采血針持針器(塑料持針柄)上加裝一固定貼,固定貼材制為無紡布膠貼或紙膠貼,面積為4cm×2.2cm,粘膠面朝上,表面覆蓋光滑檔貼紙,檔貼紙靠近持針器端留有翻轉揭開口。針頭使用獨立包裝,環(huán)氧乙烷滅菌(圖1)。
1.3 方法
圖1 帶貼式真空負壓采血針示意圖
1.3.1 觀察組 扎好壓脈帶,常規(guī)消毒穿刺部位皮膚,以拇指、食指握針手法或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握針的手法進行靜脈穿刺,見回血后再進0.5cm,左手拇指或食指固定持針器,右手撕開持針器旁的光滑檔貼紙揭開口,露出粘膠面,用右手食、中二指將其翻轉粘貼,將持針器固定在皮膚上。膠貼固定后,雙手將采血針尾端針頭插入試管,采集血液標本。
1.3.2 對照組 采用傳統真空負壓靜脈采血針,按照靜脈采血常規(guī)方法進行穿刺后,對刺入血管的針頭不加任何固定,雙手將采血針尾端針頭插入試管,采集血液標本。
1.4 觀察指標 (1)觀察針頭脫出血管情況;(2)血標本溶血情況;(3)抗凝血液標本凝血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例(%)
3.1 目前國內針對真空負壓靜脈采血常見的不足,已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如:注意拔針時按壓穿刺部位的時間和方法,解決皮下淤血問題[1];用注射器抽吸負壓試管加大負壓,解決血液流入不暢問題[2];采血時將試管內血液和抗凝劑充分搖勻,防抗凝血液凝固[3]等。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以上措施的完成,在沒有將持針器固定的情況下,難以順利完成。只有將持針器固定,才能使穿刺靜脈后的采血操作由受制約的雙手操作變?yōu)殪`活的雙手操作,才能保證以上操作辦法順利實施。不少學者也建議:采血時使用靜脈固定貼固定持針器,解決多管采血時針頭滑脫問題[2,4]。
3.2 臨床操作中,是否每次操作都需用膠布固定持針器,目前做法不一。在對我院及本市其他3家二級以上醫(yī)院進行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單管采血時,膠貼固定執(zhí)行率僅為0.5%;多管采血時膠貼固定執(zhí)行率僅為2.5% 在對這些不使用膠貼固定的護士進行問卷調查中顯示:99.5%的護士認為:若要采用膠貼固定增加了另備膠貼的麻煩,寧愿用一手去固定持針器。而在對采血病人的調查中提示:99%的病人希望采用膠貼固定。
3.3 本研究在傳統采血針上設計了專用的膠貼,使針與膠貼一體化。使得護士在操作時膠貼隨手可及,提高采血操作時的膠貼固定依從率。使整個采血操作可以做到靈活的雙手操作,順利實施解決真空負壓采血常見問題的防范步驟。結果表明:使用帶貼式采血針后,采血時針頭滑脫、移位發(fā)生率下降、標本溶血、抗凝血凝固發(fā)生率下降。同時在穩(wěn)定的膠貼固定下,減輕了病人因視針頭搖擺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和穿刺點的疼痛,也緩解了護士操作時的心理壓力,病人及護士均樂意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1]孫艷艷.真空負壓靜脈采血護理問題分析及防范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8):1724-1725.
[2]施秀娟,武亞敏.真空負壓靜脈采血器的臨床應用[J].華北國防醫(yī)藥,2007,19(3):77.
[3]韓軍,張足丹.臨床應用真空負壓靜脈采血護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7,36(7):565-566.
[4]徐蘭,朱麗萍.醫(yī)用膠貼在真空負壓靜脈采血中的巧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6):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