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文,陳星明,劉俊林,周飛渡,鐘英才
南華大學附屬瀏陽醫(yī)院普外科,湖南瀏陽 421002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膳食結構發(fā)生著改變,使得結腸癌的發(fā)生率逐年增加,腹腔鏡結腸手術已獲得較為廣泛的臨床應用,腹腔鏡結腸癌手術已初步被證實它的可行性,以及良好的短期療效以及部分中遠期療效[1]?,F(xiàn)將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結腸癌患者應用腹腔鏡治療的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本組77例患者,其中,男53例,女24例;年齡35~67歲,平均57.6歲;升結腸33例,橫結腸12例,降結腸15例,乙狀結腸 17例。Duke′s分期:B 期 25例,C1期 33例,C2期 13例,D期6例,術前均行常規(guī)鋇劑灌腸、結腸鏡檢查并取活檢,術后病理檢查證實均為腺癌。術前完善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胸透、心電圖、超聲檢查等各項輔助檢查。證明無其他臟器的嚴重病變及無遠處轉移的發(fā)生。選擇腹腔鏡組45例為實驗組,開腹組32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前常規(guī)標準腸道準備,全麻后,根據(jù)患者腫瘤的位置選擇合適的體位。所有患者均于臍環(huán)上緣建立氣腹后插入10 mm Trocar作為觀察孔,氣腹壓力維持在15 mm Hg左右,置入腹腔鏡。然后分別在左、右髂棘水平腹直肌外緣置5 mm Trocar,分別置入操作器械,常規(guī)行腹腔內探查,檢查有無明顯異常。在腫瘤近端用紗布條扎緊腸管及其系膜,切開后腹膜及腸系膜,分離腸系膜血管至根部并離斷,橫結腸癌及降結腸癌通過在腹部的相應部位作3~5 cm切口提出,在腹外距離腫瘤10 cm以上處切除腸段;乙狀結腸癌于腫瘤上緣10~15 cm處分離乙狀結腸系膜直至腸系膜下血管位置然后離斷,并行盆腔清掃,保護輸尿管,進入直腸后間隙,銳性分離達腫瘤下緣3~5 cm切除腸管,然后縫合腸系膜裂孔,并行腸管端端吻合。開腹手術按照傳統(tǒng)標準的手術方式進行。
通過觀察兩組患者術中的指標:出血量、手術時間、淋巴結切除及切緣癌細胞的陽性率,并觀察術后的指標:住院天數(shù)、止痛時間、進食的時間和隨訪患者1年的生存率。
應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的手術均順利完成,恢復良好,無手術并發(fā)癥。其中兩組患者的術中情況比較,在出血量的比較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手術時間、淋巴結的切除數(shù)目及手術切緣的瘤細胞的陽性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在兩組患者的術后情況比較中,兩者在住院時間、需要止痛的時間、可以進食的時間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而在隨訪中發(fā)現(xiàn),在1年生存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x±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x±s)
自1991年Jacobs等[2]報道腹腔鏡下結腸切除術成功后,腹腔鏡技術在結直腸手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廣大醫(yī)生的手術熟練程度的提高,腹腔鏡越來越多地被熟練應用于結腸的手術治療過程中,相比較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成為一種更加理想的手術方式,有通過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表明,腹腔鏡結腸手術相對于開腹手術具有更好的短期療效[3]。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術中情況比較,在出血量的比較上,兩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樣在相同的手術時間情況下,減少了出血量,明顯降低了手術風險,可以有效地減少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在淋巴結的切除數(shù)量及手術切緣的瘤細胞的陽性率方面,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美國COST研究組[4]一項872例結腸癌病例的RCT結果顯示,腹腔鏡結腸癌手術組切除標本的平均遠切端距離和近切端距離與開腹組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中位淋巴結清掃數(shù)兩組亦無顯著差異。這些資料進一步說明,腹腔鏡下的手術可以達到和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術后情況比較,兩者在住院時間、需要止痛的時間、可以進食的時間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文獻報道,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較開腹手術的腸道功能恢復更快,進食更早、疼痛更輕、住院時間更短[5],本實驗結果與之相似。在對患者進行隨訪中發(fā)現(xiàn),有關患者的1年存活率比較,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是,Lacy 等[6]的 RCT結果發(fā)現(xiàn),腹腔鏡組與開腹組總體5年生存率分別為82%和74%,腫瘤相關生存率腹腔鏡組為91%,高于開腹組 (P<0.05);在Ⅰ、Ⅱ期兩組患者之間沒有差異性,但在Ⅲ期患者,無論在無病生存期方面還是5年生存期方面,腹腔鏡均優(yōu)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P<0.05)。所以,筆者認為,腹腔鏡對結腸癌的遠期治療效果有待隨著技術水平的發(fā)展,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得到驗證??傊?,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具有出血量少、恢復快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應用。
[1]Veldkamp R,Kuhry E,Hop WC,et al.Colon cancer laparoscopic or open resection study group(COLOR).Laparoscopic surgery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colon cancer:short-term outcomes of a randomised trial[J].Lancet Oncol,2005,6(7):477-484.
[2]Jacobs M,Verdeja JC,Goldstein HS.Minimally invasive colon resection(laparoscopic colectomy)[J].Surg Laparosc Endosc,1991,1(3):144-150.
[3]鄭民華,馮波.從循證醫(yī)學談腹腔鏡與開腹結直腸癌手術的比較[J].臨床外科雜志,2005,13(11):676-678.
[4]Clinical outcomes of surgical therapy study group.A 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and open colectomy for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J].N Engl JMed,2004,350(20):2050-2059.
[5]Abraham NS,Byrne CM,Young JM,et al.Meta-analysis of non-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short-term 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J].ANZ JSurg,2007,77(7):508-516.
[6]Lacy AM,Garcia-Valdecasas JC,Delgado S,et al.Laparoscopy-assisted colectomy versus open colectomy for treatment of non-metastatic colon cancer:a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1,359(9325):2224-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