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 • 塞爾旺 施萊伯
所有人都有可能得癌癥,我們可以通過預防腫瘤惡化的方式來幫助身體對抗疾病。但不管是為了預防疾病還是為了配合治療,都不應該忽視身體對腫瘤的自然防御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對抗癌癥的能力是由我們的生活方式所賦予的。下面,就是作為醫(yī)生、研究者和病人的大衛(wèi)·塞爾旺-施萊伯,和大家分享的一點兒人人都應該知道的抗癌常識。
癌癥的病因取決于我們的生活方式
長久以來,我們認為癌癥首先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遺傳性問題。但越來越多的病例表明,它與我們的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并且遠遠勝過與基因的聯(lián)系,基因因素大概只在15%的病例中起作用。我們身上都潛藏著癌癥,也就是說,我們所有人身上都攜帶有癌細胞,這些細胞可能會發(fā)展成為癌癥。而這一進程是否會發(fā)生,則取決于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會培育癌癥細胞,還是會給預防癌細胞生長的身體機制提供營養(yǎng)。
關注身體的內環(huán)境
即使不能殺死癌細胞,我們通過防止身體為腫瘤生長提供養(yǎng)料,仍然可以中止疾病,科學家們已經(jīng)明白這一點。他們發(fā)現(xiàn),與其局限于用化療或放射療法直接攻擊腫瘤,不如去幫助身體對抗腫瘤,比如防止身體生成腫瘤擴大所需的血管。事實上,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針對癌癥的自然防御機制,只是它們已被現(xiàn)代生活方式大大削弱。想要增強這些機制,我們只要做一些簡單的改變:選擇食物,加強鍛煉,對環(huán)境保持警覺,并時常關注自己身體的內環(huán)境。
食物是對抗癌癥的關鍵性因素
一定是發(fā)生了某些事,癌癥才成為高發(fā)病。50年來,有3個變化或者能說明問題:精糖消費量在持續(xù)增長;化學產(chǎn)品在肥料和殺蟲劑中大量使用;喂養(yǎng)動物的飼料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二戰(zhàn)前,牛和雞吃的是草,此后它們吃的是大豆和玉米。草中有ω-3,大豆和玉米中則含ω-6。而正是ω-3和ω-6之間的平衡,控制著我們身體內所有的炎癥因子。
癌癥來自我們每天的餐盤
如今在西方,有1/4的人死于癌癥,其他地方卻不是這樣,所以還是有辦法來控制導致癌癥惡化的因素的。對我而言,對抗癌癥的藥方就是控制,這不是說一定要你錦衣玉食,而是讓你明白,某些食物可以在我們的體內營造健康,比如綠茶、姜黃;而其他食物則會制造疾病,比如精糖、營養(yǎng)不良的動物肉。
我們要對自己的癌癥負責
如果一個人得了癌癥,這不是病人的錯,真正該對他們負責的是環(huán)境因素和營養(yǎng)因素。而在營養(yǎng)因素這一點上,我們又只能責怪自己。自二戰(zhàn)結束以來,受經(jīng)濟利益和享樂主義的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出現(xiàn)了偏差,并因此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如今我也是抗癌大軍中的一員,非常明白只做化療而不配合自然療法是沒有意義的:炎癥為癌細胞提供營養(yǎng),但是自然療法卻可以增強身體對抗炎癥的能力,沒有什么可以阻止我們在接受放射治療的同時喝綠茶!
有效對抗污染
對于癌癥,或者只有一種根除方式:改變我們的農(nóng)業(yè)技術,要用草、或至少用亞麻種子喂養(yǎng)牛和雞,使肉、奶、蛋在ω-6和ω-3含量上保持平衡;少用殺蟲劑,用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來生產(chǎn)綠色食品,這將對健康產(chǎn)生顯著效果。不過,改變習慣需要時間,因為這涉及巨大的經(jīng)濟利益。但也不要因為認識到殺蟲劑的危害,就拒絕吃水果和蔬菜,畢竟它們對身體的好處遠勝過殺蟲劑的消極影響。當然,最好選擇綠色水果和蔬菜,如果不是綠色的,把它們清洗干凈并去皮即可。
心理問題也會使癌癥惡化
主要有兩種心理因素會加速癌癥的惡化:首先是心理創(chuàng)傷,特別是當這些創(chuàng)傷重新勾起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痛苦時;其次是被生活遺棄的感覺,這會讓人陷入絕望。在這種情況下,冥想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炎癥。初期,每天冥想5分鐘即可,這5分鐘可以讓我們重新與身體對話。當冥想成為習慣,最終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這一點像體育鍛煉,重要的不是刻苦地進行某一項體育運動,而是規(guī)律地堅持做一項簡單的身體運動。有研究證明,那些每天步行50分鐘、每周進行5次的女人,在乳腺癌治愈后的復發(fā)率會降低一半。因此,我們不是一定要去西藏的寺院生活1個月或每天花3個小時在健身館里,而是要讓身體運動、讓冥想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我們習慣傾聽自己的生命熱情時,就能夠在任何時候感覺到它的勃勃生機。
據(jù)調查,在全世界人口中,那些按抗癌方式生活的人罹患癌癥的風險會降低很多。當他們得了癌癥時,死亡的風險也遠遠低于其他人。這些簡單的抗癌生活方式,是我們應該放在身旁的法寶。
注:大衛(wèi)·塞爾旺-施萊伯,專欄作家,精神病學教授,30歲時突患腦癌,于2003年出版《痊愈的本能》一書。他的作品《抗癌》,以全新的角度來探討疾病,并融合了他的親身經(jīng)歷和嚴肅的科學探究。
(摘自華夏心理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