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軍權 張均鈞 (浙江余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315470)
痔病是肛腸科最為常見的疾病,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而疼痛是其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因此,部分患者術前有恐懼心理,拒絕手術,還有一些患者術后情緒緊張,不敢排便,致使糞便硬結加重術后疼痛,如此惡性循環(huán),嚴重影響術后康復。為此,筆者對痔病術后患者應用復方亞甲藍制劑予以鎮(zhèn)痛,獲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及分組 2010年2-7月我院肛腸科共收治各種痔病手術患者60例,年齡18~70歲,平均47歲;女性36例,男性24例?;旌现?2例(53.3%),血栓性外痔15例(25.0%),皮贅性外痔13例(21.7%)。各種痔病手術操作方法相同。按術后鎮(zhèn)痛方法的不同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一般情況接近。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術后常規(guī)外涂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包扎切口,送回病房。
1.2.2 治療組 痔病手術結束時,于創(chuàng)面下、創(chuàng)緣皮下注射復方亞甲藍制劑,創(chuàng)面呈藍色為宜,余措施同對照組。復方亞甲藍制劑的藥物組成:1%的亞甲藍4ml,2%利多卡因5ml,0.75% 布比卡因5ml,0.9% 氯化鈉注射液5ml,1% 腎上腺素0.1ml。
1.3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1992年全國第七次肛腸學術會議制定的評定標準。無痛:術后肛門無痛,睡眠正常,小便通暢,活動不受限;Ⅰ度疼痛:肛門疼痛輕微,無痛苦表現,小便通暢,無需止痛處理;Ⅱ度疼痛:肛門疼痛,影響睡眠,排尿困難,需服止痛藥;Ⅲ度疼痛:肛門疼痛劇烈,不能入睡,需注射鹽酸哌替啶。無痛及Ⅰ度疼痛合計為顯效。
治療組顯效30例(100.0%),對照組顯效10例(33.3%);治療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0,P<0.01)??傮w上,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疼痛程度輕。在治療過程中兩組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詳見表1。
痔病術后疼痛的病理基礎為手術時組織神經受損傷,炎癥介質釋放,中樞興奮性反應性增加,導致痛覺超敏,故疼痛持續(xù)時間往往較長,一般的麻醉止痛藥不能滿足患者的無痛要求。亞甲藍是一種堿性染色劑,與神經組織有較強的親和力,有可逆性損害神經髓質的作用,而損害的神經需30天左右才恢復感覺,故有長效止痛的作用,又滿足了切口的生長要求。由于該藥前期2~3h有損害神經的灼痛反應,所以加入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組成復方亞甲藍制劑。它既有利多卡因的速效局部麻醉作用,又有布比卡因的長效麻醉阻滯作用,可維持4~6h(加入腎上腺素),明顯減輕了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也有效減輕了反射性排尿困難及肛門括約肌痙攣。布比卡因一般麻醉時間維持2~4h,加入腎上腺素可以收縮血管,減少創(chuàng)面出血,并延長麻醉時間,從而掩蓋亞甲藍的灼痛反應。
表1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例(%)]
若亞甲藍用量或用法不當,會出現肛門及齒線附近的感覺末梢神經暫時性損害,使感覺減退,肛門麻木,便意降低,甚至影響括約肌功能,引起稀便失控。臨床使用應正確掌握其濃度、用法、用量。一般取上述復方亞甲藍制劑5~10ml,均勻注射于創(chuàng)緣皮下及創(chuàng)面基底部,以呈藍色為度,不要向非手術區(qū)注射,以免造成局部感覺異常。本文結果顯示,復方亞甲藍制劑用于痔病術后鎮(zhèn)痛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利于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