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蘭,李曉嵐,付香蓮,鄒宏超,趙萬潤,朱 微,李賢光
(昆明醫(yī)學院附屬延安醫(yī)院 皮膚性病科,云南 昆明 650051)
面部色素性疾病常常給人們工作生活帶來不便,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面部的美容越來越重視,我們于2009~2010年采用E光共治療242例面部色素性疾?。ㄈ赴?、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痤瘡后色素沉著)患者,效果滿意,現(xiàn)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一、病例選擇及治療方法:1.2009~2010年共收集242例病人,其中雀斑60例,早期脂溢性角化病62例,黃褐斑57例,痤瘡后色素沉著63例;所有病人均堅持完成治療及隨訪。2.設備參數(shù):采用E光治療儀(波長510~1200nm),手具致冷有同步冷卻功能,采用530nm波長,輸出光斑面積320mm2,能量2~5檔,脈沖間隔15~35ms,射頻能量2~4檔,脈寬3~5ms,制冷1~4檔,子脈沖1~3。3.治療方法:患者取仰臥位,治療前常規(guī)清潔面部,無需麻醉,面部均勻涂抹冷凝膠,厚度為2~3mm,戴防護鏡保護雙眼,將手具導光晶體(治療頭)垂直皮膚通過冷凝膠與皮膚接觸,發(fā)射光斑,根據(jù)皮膚膚色、皮膚色素疾病的種類、皮損部位設定相對應的治療參數(shù),每次治療前在耳前作光斑測試,以取得最佳治療參數(shù),然后均勻照射除上眼瞼和男性胡須部位以外的全面部治療,治療時以色斑顏色加深,周圍正常皮膚出現(xiàn)紅斑為度,治療結束后洗凈冷凝膠,冰袋冷敷30min。操作者記錄治療參數(shù)和術中皮膚情況,囑患者治療后避光,避免服用光敏性食物及藥物,涂抹保濕霜及防曬霜,治療間隔為4周,每次治療間隔能量視病人個體情況可適度增加1檔,治療前后照相存檔,4次治療結束后判定療效。
二、相對禁忌癥:1.對光敏感和使用光敏性藥物者,如使用Vit A酸類藥物;2.日光性皮炎患者;3.瘢痕體質患者;4.糖尿病患者;5.安裝起搏器患者;6.孕婦;7.疑有皮膚癌患者;8.面部急性感染;9.出血傾向的人。
三、療效判定:我們參考文獻[1,2],根據(jù)患者治療前后色素減退的程度來評價療效;顯效,皮損面積減少>70%,且所遺留的病變程度明顯減輕;好轉,皮損面積減少30%~70%,且遺留病變程度減輕;無效,皮損面積減少<30%,或病變無明顯變化。顯效和有效的例數(shù)百分比合計為有效率。
四、結果統(tǒng)計: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如無特別說明,均采用χ2檢驗,以P<0.05有顯著性差異。
一、E光對于治療4種面部色素性疾病療效的情況:其中對于雀斑的總有效率為95%,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的總有效率為93.55%,黃褐斑的總有效率為17.54%,痤瘡后色素沉著總有效率為93.65%;詳細分布情況見附表。從附表中可以看出,E光對于治療雀斑、早期脂溢性角化病及痤瘡后色素沉著有較好療效,對于黃褐斑的療效不明顯。
二、E光對于4種面部皮膚色素性疾病療效之間差異的兩兩比較:結果顯示,E光對于雀斑、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痤瘡后色素沉著之間有效率的比較并沒有顯著性差異,(χ2=0.089,P>0.05);但對于雀斑與黃褐斑之間有效率的比較為(χ2=18.062,P<0.05);早期脂溢性角化病與黃褐斑之間有效率的比較為(χ2=19.277,P<0.05);痤瘡后色素沉著與黃褐斑之間的有效率之間的比較為(χ2=18.778,P<0.05)。結果表明E光對于治療雀斑、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痤瘡后色素沉著的療效好于對于黃褐斑的治療效果,但在治療雀斑、早期脂溢性角化病、痤瘡后色素沉著之間治療效果沒有明顯差別。
附表 242例面部色素性皮膚病E光治療效果的分布情況[例數(shù)(%)]
三、E光治療面部色素性疾病的不良反應:在242例病人中,17例患者出現(xiàn)暫時性紅斑,30~60min后自行消退;24例患者局部有細小的薄痂,經(jīng)過5~7d自行脫落;2例病人出現(xiàn)小水泡,7~8d結痂脫落;所有患者均未出現(xiàn)色素沉著、色素減退及疤痕。
面部色素性疾病對人們的面部美容影響較大,以往治療面部色素性疾病多采取皮膚磨削、化學剝脫、激光治療等,但這些治療后多具有炎癥反應明顯、皮膚色素沉著較多、疤痕等副作用而不被患者所接受,尤其亞洲人更容易形成色素沉著,程度也較重,以往的損傷性治療往往會使色素沉著情況更糟,而且治療后產(chǎn)生的并發(fā)癥使患者恢復時間長,這使得這些損傷性治療不再盛行[3]。近年來強脈沖光(intensive pulse light,IPL)在色素性疾病的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IPL治療面部色素性疾病采用皮膚對光熱的選擇性吸收原理[4],其輸出波長中較短的波長被皮膚中的色素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優(yōu)先選擇吸收,由光能轉化為熱能,使色素顆粒破壞分解,部分由表皮脫落,部分由吞噬細胞吞噬轉運排出體外,在不破壞正常皮膚的前提下,達到使色素消退或淡化的目的,是目前較先進的非侵入性、非剝脫性的治療方法;但由于亞洲人表皮中的黑色素較多,而色素是強脈沖光線的靶分子,對于希望光線能到達真皮的治療又是一種阻礙因素,能量過大易損傷表皮遺留色素沉著,能量過小又達不到治療效果,而E光是由強脈沖光 (IPL)+射頻 (Radio frequency,RF)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利用皮膚對光能的選擇性吸收引起的靶組織和正常皮膚的阻抗差異,在光能強度較低的情況下強化靶組織對射頻能量的吸收,由于2種能量同時作用于靶組織,這種優(yōu)勢互補即可以提高療效;同時極大的消除了光能過強所致的副作用[5],并且儀器自帶皮膚冷卻技術可增加皮膚的電阻,電流直接進入深層組織,也幫助保護表皮避免損傷,減少副作用的發(fā)生。本組研究中,共收錄了符合要求的病人242個,其中E光對于雀斑、早期脂溢性角化病和痤瘡后色素沉著效果較好,有效率達到95%左右,顯示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而對于黃褐斑的效果差,與文獻報道相一致[6]。分析原因是由于1.黃褐斑的形成機理不甚明確,目前認為其與內(nèi)分泌功能改變、使用劣質化妝品、日曬、遺傳、慢性病等因素有關。2.黃褐斑根據(jù)wood燈及病理分為:①表皮型、②真皮型、③混合型,表皮型有一定效果,對其治療效果差可能是強脈沖光穿透深度有限及光在皮膚內(nèi)發(fā)生散射的原因導致其對真皮層的黑素或者嗜黑素細胞的清除效果較差[7]。故黃褐斑治療除E光治療外還應進行全身治療,并且治療前應使用Wood燈檢查皮損選擇表皮型黃褐斑治療。本組24例患者局部結薄痂;2例水泡(其中下頜及下唇旁各1例),分析原因,考慮下頜部位皮下脂肪少,能量相對過高或者是光斑反復重疊引起,故對于不同的患者或是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及同一患者的不同治療階段都應靈活應用參數(shù),應根據(jù)治療過程中患者皮膚的反應及時調整參數(shù),盡可能做到治療參數(shù)的個性化[8]。對于皮下脂肪少的部位如額部、下頜能量應減少1-2檔;光斑重疊應<10%。下唇旁水皰為皮膚不平整探頭直接接觸燙傷皮膚,如遇皮膚不平整部位,用壓舌板壓至與周圍組織齊平,在治療中保持治療頭與皮膚的合適距離防止直接與皮膚接觸發(fā)生燙傷。本組242例患者無1例色素沉著、無1例疤痕。如規(guī)范操作,很少引起并發(fā)癥[9],因此E光治療對于面部色素性疾病療效好,不良反應少,在安全性方面提供了新標準,為醫(yī)生和病人提供了一個安全高效的選擇[10,11],值得推廣應用。盡管E光技術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點及治療效果,但國內(nèi)目前應用不多,應用時間不長,這種治療方法的進一步應用及遠期療效還有待繼續(xù)觀察。
[1]張軍,舒暢,張寶森.光子嫩膚技術治療面部毛細血管擴張癥及色素斑246例臨床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33(10):638.
[2]王明利,李春明,董萍,等.強脈沖光子嫩膚系統(tǒng)在面部美容方面的初步應用[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3,14(03):126-128.
[3]若松信吾.光子嫩膚儀對亞洲人光損害皮膚的全面部嫩膚治療[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3,14(01):2-8.
[4]NEGISHI K,WAKAMATSU S,KUSHIKATA N,et al.Fullface photorejuvenation of photodamaged skin by intense pulsed light with integrated contactcooling:initial experiences in Asian patients[J].Lasers Surg Med,2002,30(4):298-305.
[5]SADICK N S.Combination radiofrequency and light energies:electro-optical synergy technology in esthetic medicine[J].Dermatol Surg,2005,31(9 Pt 2):1211-1217.
[6]趙小忠,紀彥林,宋彥哲,等.強脈沖光治療皮膚色素性疾病的臨床觀察[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3,14(06):288-289.
[7]劉洪波,張宏,何安平.強脈沖光治療黃褐斑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6,35(04):249-250.
[8]羅奇,張元龍,王堅強,等.光子嫩膚技術臨床療效的初步觀察[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3,14(02):70-72.
[9]楊海平,王玲,嚴道金.光子嫩膚技術[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3,36(11):671-673.
[10]SADICKNS,ALEXIADES-ARMENAKAS M,BITTER PJ,et al.Enhanced full-face skin rejuvenation using synchronous intense pulsed optical and conducted bipolar radiofrequency energy(ELOS):introducing selective radiophotothermolysis[J].J Drugs Dermatol,2005,4(2):181-186.
[11]吳燕虹,楊慧蘭,樊建勇,等.聯(lián)合強脈沖光和射頻治療面部雀斑的臨床研究[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6,17(06):407-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