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硯雨,王紹欣,楊喜山,代琳琳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洛陽471003)
炎癥反應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斑塊的不穩(wěn)定性密切相關。有研究[1,2]表明超敏C-反應蛋白(hs-CPR)是心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危險分層的重要預測指標。而基質金屬蛋白酶2(MMP-2)、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作為反應斑塊穩(wěn)定性介質,不但與心肌缺血密切相關,還可作為急性冠脈綜合征(ACS)危險分層的指標,并對ACS患者的預后有重要的預測作用。本文旨在探討MMP-2、MMP-9和hs-CPR在ACS中的變化及其對預后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年3月~2010年5月住院的ACS患者120例為觀察組;其中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齡(58.75±10.13)歲;無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58.17±11.06)歲;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57.39±10.33)歲,診斷均符合2000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和美國心臟病協會(ACC/AHA)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另選擇同期穩(wěn)定心絞痛(SA)患者40例為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58.11±10.65)歲。各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觀察組患者于胸痛后12 h內抽取靜脈血5 ml,對照組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min,取得血清,分管置于-70℃冰箱中待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步驟進行MMP-2、MMP-9測定,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hs-CRP,所用試劑盒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0.5統計軟件,測定的數據以±s表示,主要檢測指標均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對于偏態(tài)分布的資料經對數轉換達到近似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組患者血清 MMP-2、MMP-9、hs-CRP濃度比較見表1。觀察組患者血清MMP-2與hs-CRP無明顯相關性(r=0.25,P>0.05),而血清MMP-9與hs-CRP水平呈正相關(r=0.599,P<0.05)。
表1 4組患者血清MMP-2、MMP-9、hs-CRP濃度比較
CRP作為炎癥標志物之一,日益受到重視,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新的重要的危險因素。hs-CRP是高度敏感的炎癥介質,其生物學特性除了有識別和激活某些影響炎癥和防衛(wèi)機制的物質外,還能激活補體,調節(jié)吞噬細胞活性。有研究提示hs-CRP可能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3]。Rahimi等[4]報道在SA患者中,hs-CRP水平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呈正相關,而與患者的活動能力呈負相關。在UA患者中,由于炎癥介質的激活刺激肝臟產生hs-CRP,使血清hs-CRP水平增高,另外由于不穩(wěn)定斑塊內的hs-CRP也可以通過冠脈循環(huán)使血漿hs-CRP增高。血漿CRP能獨立預測冠脈病變中斑塊的不穩(wěn)定和臨床預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hs-CRP水平與預后有關,可以預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并伴有心絞痛癥狀的患者冠脈事件再發(fā)的危險[5]。本研究證實了hs-CRP水平的升高與心肌損傷的程度存在相關性,表明hs-CRP水平可以反映心肌壞死的嚴重程度,可預測心梗的嚴重程度及估計心梗的預后。
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由23個結構的蛋白酶家族組成[6]。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局部活化的MMPs可特異性結合并降解細胞外基質,削弱纖維帽的功能,從而導致斑塊的破裂。而MMP-2和MMP-9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局部炎性細胞浸潤,并對其內皮細胞基底膜進行降解,導致內皮細胞的防御功能降低,結果造成了血管壁的損傷。有研究發(fā)現在不穩(wěn)定的斑塊中和容易發(fā)生破裂的斑塊區(qū)域MMPs的含量較高,酶的活性也明顯增加,說明了MMPs活性與纖維帽的崩解有關。本研究患者血清中MMP-2、MMP-9水平結果與石浩等[7]報道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水平較UA明顯升高相符。這可能與心肌梗死患者斑塊破裂的程度較UA患者更嚴重有關,并提示檢測MMP-2、MMP-9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分層,對反應ACS患者斑塊的穩(wěn)定性有重要的預測價值。同時本研究結果還表明ACS患者斑塊的炎癥反應與MMPs的過度表達、斑塊的穩(wěn)定性和細胞外基質的降解有著必然的聯系。
因此,ACS患者血清MMP-2、MMP-9的高表達與ACS的發(fā)生有關,可作為一項敏感的血清學指標預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wěn)定或破裂,對冠心病患者的危險分層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而hs-CRP參與了炎癥反應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梗死范圍和嚴重性呈正相關。聯合檢測ACS患者血清MMP-2、MMP-9和hs-CRP對判斷斑塊穩(wěn)定性、預測ACS的危險分層及預后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陳召起,王永霞,胡宇才,等.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與急性冠脈綜合征臨床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7):766-767.
[2]Poole CD,Conway P,Currie CJ.An evalu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ystemic inflammation--as measured by C-reactive protein--and hospital resource use[J].Curr Med Res Opin,2007,23(11):2785-2792.
[3]Armstrong EJ,Morrow DA,Sabatine MS.Inflammatory biomarker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partⅡ:acute-phase reactants and biomarkers of endothelial cell activation [J].Circulation,2006,113(7):e152-155.
[4]Rahimi K,Secknus MA,Adam M,et al.Correlation of exercise capacity with 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m Heart J,2005,150(6):1282-1289.
[5]Ishikawa T,Imamura T,Hatakeyama K,et al.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within coronary plaque to increasing its own plasma levels across coronary circulation[J].Am J Cardiol,2004,93(5):611-614.
[6]王寧,馬靜.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MMP-9及sCD40L對急性冠脈綜合征的影響[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15):163-164.
[7]石浩,高永紅.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高敏CRP水平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09,11(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