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宰賢
近日,一則關于北京大學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北京大學將在全校實施對十類“重點學生”進行學業(yè)會商的制度。這十類中還包括“思想偏激”的學生。
當我聽到這則新聞時,覺得很奇怪:到底什么叫思想偏激?
由于在中國待的時間不短,我接觸過不少中國大學生。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很多北大學生都很有個性。就我所知,北大歷來是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和思想自由的一所大學。
而我認為,實際上,在中國大學里,“思想偏激”的人太少。這不僅意味著社會缺乏創(chuàng)造力,還會導致社會缺乏集體智慧。
集體智慧是在思維百花齊放的時候,最容易展現(xiàn)的。換言之,人們想得越不同,集體智慧越多。因此,北京大學對“思想偏激”學生進行會商的制度完全是開倒車的。
我此前就覺得在中國大學里行政的氣氛太濃厚,阻礙大學生的獨立思考,大學應該“去行政化”,這時反而還要加強管理思想偏激的學生真的是多此一舉。
另外,這則新聞也讓我想起以前一位漢語老師給我講的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2008年,一個紐約大學的華裔學生利用暑假來到北京。他覺得這幾年中國經濟發(fā)展得非常迅速,以至于使他擔心在美國學習的自己未來能否具有競爭力。他想借此機會,親眼驗證中國大學生的實力,同時學習漢語。
依這位老師看,他是非常有意思且活潑的人。在北京待的兩個月里,他學得十分用功,并且有空就找機會跟很多中國大學生交流。當然派對也不能缺少。
當他離開中國的那天,表情顯得非常輕松,一點也看不到初來中國時的顧慮。漢語老師問他為什么顯得這么開心。他回答:“中國大學生沒有創(chuàng)造力,我不用擔心了?!?/p>
“他非常得意地離開了?!崩蠋煾嬖V我。
在我看來,很多中國大學生比美國名校學生還要厲害。那么,中國為什么很多領域還不如美國呢?我覺得這是因為中國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如美國大學生。
美國是鼓勵大學生獨立思考的國家。如果他想得跟普通人不一樣,沒關系,你去想吧,只要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就可以了。中國呢?——“你思想太偏激?!?/p>
(四月雨摘自《看天下》2011年第9期圖/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