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忠慶
文章編號:1008-0546(2011)05-0031-02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5.014
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常常遇到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而概念和理論具有較強的概念性和抽象性,相對來說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和深奧,學生從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在認識過程中容易導致認識的無序和不穩(wěn)定。有些概念和理論還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數學、物理基礎的整合,這進一步加重了學習的困難。與其他學科相比,化學學科知識最大的劣勢在于知識體系不夠完美,顯得零碎、分散,往往是用這種理論解釋這種現象,另一種相似的現象就必須用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理論來解釋。俗話說“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也很多。
另外,化學學科中符號(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合價、離子符號、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等)多,經常需要理解、書寫化學用語等等,需要將潛在的信息涵義變?yōu)榫唧w的符號形式,運用化學符號來表示相關的化學含義(如幾個原子、分子、離子等)、把化學符號作為思維運算的工具(如根據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等)。這樣的知識集合對已經熟練掌握了的教師而言當然不難,但在少數學困生的認知過程中,在大量的符號、文字、諸多“峰回路轉”式難題的多重困擾下,難度是不言而喻的。
學生智力上存在的差異以及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結構的差異,也就決定了他們對于新事物接受能力的快與慢。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自學能力、記憶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化學學習的好與差。它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生不但要知道這些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要應用這些基本概念,特別是在對基本概念的運用上要做到融會貫通,只有在全面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才能學好化學。這些化學知識從大的方面講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從小的方面講則是抽象、繁雜、零亂、點多面廣,如果不理清知識間的內在關系,如果不熟悉各知識點,那么肯定會給學生建構自己的化學知識帶來一定的困難。下面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怎樣對概念、理論進行有效教學。
一、通過實驗讓學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部分演示實驗,既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是使學生形成“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騰,引導學生觀察水由靜態(tài)轉化為水蒸氣再冷凝成液態(tài)水,師生總結出變化特點,僅僅是物質狀態(tài)上變化,并無其他物質生成。演示“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混合”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生成的藍色固體。這個變化特點是變化后產生藍色物質——氫氧化銅。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如水的沸騰、硫酸銅晶體的研磨等?!吧闪似渌镔|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如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再如“催化劑”、“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實驗現象分析、引導、歸納得出其概念。
二、分散難點堆積,如何突破化學學科部分內容的重難點的有效教學
對于化學用語教學,第一單元涉及空氣組成及氧氣化學性質等物質知識,教師就可以適當教些簡單物質的化學式,如氮氣、氧氣、碳、硫、磷、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應避免這些符號在集中學習化學式時大量出現,這樣的分散教學處理就避免難點堆積。
學完化學式或化學方程式應加強集中訓練,適時調整教學節(jié)奏,在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多想點子。如:
(1)各組代表上黑板書寫比賽:化學用語接龍,如單質、氧化物、酸、堿、鹽化學式的書寫,要求前者中的元素之一能在后者中出現。
(2)給出以下練習:“H、O、C、Cu”四種元素的價態(tài)分別是+1、-2、+4、+2,根據標出的價態(tài),回答:①用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有種,都屬于 。②用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有種,分別屬于。③由四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通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化學式中都有氧元素存在,對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理解就更透徹了。
(3)如按下列要求依次書寫四道化學方程式: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化合反應,要求前者反應的生成物之一是下個反應的反應物之一;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去積極思索答案。再如,寫兩道化學方程式:反應物完全相同但生成物不盡相同;反應物不盡相同但生成物完全相同等等,以此方式激活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三、舉例子,擺事實,突破重難點教學
對于有些概念說法,稍不留意就誤認為是正確的。如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嗎?教師在學生錯誤的答案后應采用具體的事例來證明,提問“Ne”表示一個什么粒子,它有多少個質子,“H2O” 表示一個什么粒子,它又有多少個質子,發(fā)現它們質子數是否相同,但卻是同種元素嗎?然后教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延伸,提問“究竟具有相同質子數的怎樣的粒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呢”?學生會在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說出是簡單的粒子,如原子與原子(簡單離子)比較,或是簡單離子(能否是帶電的原子團呢?)之間比較。再如一種元素只能組成一種單質也可以舉例駁斥,如碳元素可以組成金剛石與石墨兩種不同單質。
四、通過具體圖形變化,巧妙設計問題,基于問題解決,突破重難點教學
教師講到分子、原子概念時,學生常常分不清它們。而教師往往怕學生不懂,教師的講授往往是以自己為中心,幾乎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因而形成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尷尬境地。于是就以教師為中心,拼命在講解整個過程怎樣怎樣。教師此時應把下邊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觀察下圖,你能發(fā)現哪些問題,教師巧妙設置問題讓學生去討論:
圖中左邊有幾個水分子?之后還有水分子嗎?如果不是,又有什么分子生成?既然能生成兩個氫分子,那為什么就生成一個氧分子呢?教師要不斷激化矛盾,引起學生思維的探索,激發(fā)學生渴求問題的解決欲望。那么水分子究竟是怎樣生成其他分子的呢?由于上圖僅有開始與結束的展示,教師此時不妨在黑板上臨時畫出水分子分解的過程,即先分解成氫、氧原子,再由每兩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每兩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這樣圖中為什么會出現兩個水分子、兩個氫分子、一個氧分子了。然后再以下一個圖形的變化來進一步鞏固對分子、原子的認識。
顯然,教師要運用各種策略激活學生已有的認識,如讓學生大膽猜想,讓學生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等,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上,讓學生參與概念理論觀點和建立,引導學生大膽地質疑和假設,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建構概念,使學生將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與未知的概念有機地結合起來。
五、尋找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巧用對比進行概念的有效教學
進行化合價符號的書寫教學時,學生往往在元素符號正上方標數字與正負號時易混淆??衫糜嘘P離子(原子團)符號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看到他們的異同點,便觸類旁通。在教到化合價時,在理解化合價的基礎上知曉化合價的由來,關鍵能用上化合價。不妨先對常見元素化合價進行口訣記憶,即鉀鈉氫銀+1價,鈣鎂鋇鋅+2價;氟氯溴碘-1價,通常氧是-2價;銅+1、+2鋁+3,鐵有+2和+3;碳有+2和+4,硫有-2、+4和+6。讓學生標元素化合價、求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價等等。
化學是初三學生剛涉及的一門新學科,初三化學基本概念、原理多而抽象,學生領會和掌握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難度,下面就針對這些知識如何進行有效教學談談一些感受。
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在正面認識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反面或側面去剖析,使學生從不同層次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將新知識運用到習題的分析和解答中的遷移能力。顯然,抓好概念的教學,對于學生準確掌握和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推理,正確理解有關的基本原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初中化學中概念的教學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