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云 何玉秀 張洪俠 馮紅 王洪濤 王敏 徐新女 王金環(huán)
1 天津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天津 300381)2 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3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衛(wèi)生部危重病急救醫(yī)學重點實驗室4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臨床實訓教學部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種與血脂異常及血管壁成分改變有關的動脈疾病。其病理改變以動脈壁脂質(zhì)沉積和粥樣斑塊形成為主要特征,AS斑塊的不穩(wěn)定、破裂及隨后的血栓形成是臨床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發(fā)生的主要原因[1,2]。如何預防(或延緩)和治療(或消退)AS是臨床醫(yī)學及運動醫(yī)學領域極為關注的課題。運動訓練是AS綜合防治中的重要干預手段之一,在運動防治AS早期研究工作中,大多從運動對脂代謝影響的角度闡明運動抗AS的作用,顯示了有氧運動通過改善血脂代謝和控制致AS的危險因素而起到防治AS的作用及潛在的抗AS機制[3]。近期研究有學者應用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建立實驗動物模型,證明有氧運動對AS斑塊的形成起到顯著的預防和減輕病變程度的作用[4-7],提供了運動抗AS的直接證據(jù)。但運動對于已經(jīng)形成的AS的治療或干預效果還缺乏相關研究報道,運動能否消除AS斑塊或減緩其病理進程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為此,本研究以ApoE-/-小鼠為實驗對象,在復制AS模型過程中實施耐力運動干預,通過對實驗動物主動脈AS斑塊面積進行定量分析并結合病理形態(tài)學觀察,深入探討耐力運動對AS形成的預防作用和對已經(jīng)形成的AS的治療或干預效果,為進一步闡明運動防治AS提供實驗與理論依據(jù)。
選取8周齡ApoE-/-小鼠48只,雄性,體重20~22克,購自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實驗動物中心[合格證號:scxk(京)2006-2008 ],飼以高脂高膽固醇膳食(膽固醇0.15%,脂肪21%),二級條件飼養(yǎng)。
將ApoE-/-小鼠隨機分為AS預防組(14周實驗組)和AS治療組(26周實驗組):14周AS模型組(H組)、14周跑臺運動組(HE組)、26周AS模型組(HH組)、14周造模+12周跑臺運動組(H+E組),每組12只。選取同品系8周齡C57BL/6J小鼠24只作為對照組,分為14周對照組(N1組)和26周對照組(N2組),飼以標準動物飼料。每組12只。各組動物均自由飲食、飲水。實驗室環(huán)境溫度為22~24℃,相對濕度為50%,自然光照。
令HE組和H+E組小鼠在動物活動跑臺上進行耐力性訓練,依據(jù)加拿大學者Fernando等[8]研究資料,采用逐漸遞增運動強度和時間的運動方式,由10 m/min、30 min/次逐漸增加至13 m/min、60 min/次(運動強度約相當于75%最大攝氧量),每周訓練5次。HE組持續(xù)訓練14周,H+E組持續(xù)訓練12周。每天上午9:00~10:00進行訓練。在實驗過程中每周測量小鼠體重,觀察其生長狀況及對運動負荷的適應能力等。
動物處死前禁食12小時,運動干預組停止訓練24小時,以消除最后一次運動的急性效果。采取眼球摘除法取血后迅速打開胸腹腔,暴露心臟和主動脈,從心尖部用注射器注入DEPC水進行沖洗,剪開右心耳以便流出沖洗液(慢速注入),避免破壞斑塊完整性。之后取出全心臟(包括主動脈弓),分離主動脈并小心地剝離和剔除血管外附著組織后,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4小時)。將心臟及主動脈近心端1~1.5cm組織用OCT包埋后-20℃冰箱保存。采用BLATER冰凍切片機(ATTENPON公司)制作冰凍切片。
主動脈根部冰凍切片制作:參照Suzuki等[9]的方法,自小鼠心底部開始作橫斷面連續(xù)切片。從主動脈瓣尖出現(xiàn)起連續(xù)橫切,在顯微鏡下選取切片(主動脈橫斷面出現(xiàn)三個主動脈瓣尖時起至瓣尖消失),切片厚度7μm,每間隔10張取1張,分別用于油紅O(ORO)染色和HE染色等。
取各組小鼠主動脈切片進行ORO染色,動脈粥樣斑塊呈紅色,利用計算機全自動圖像分析系統(tǒng)Leica Qwin V3(Leica公司Q550CW圖像分析儀)對主動脈斑塊面積進行定量分析。切片圖像由攝像頭直接采集輸入計算機,通過圖像分析軟件對油紅O染色部位斑塊面積及管腔總面積進行評估,參照Suzuki等[9]的方法,以主動脈斑塊面積/管腔總面積的比值來表示斑塊大小,以其平均值表示每組小鼠AS斑塊面積大小。另外,取各組小鼠主動脈HE染色切片,光鏡下觀察其組織形態(tài)學特征及各階段病理變化。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1.5進行統(tǒng)計處理,結果以均值±標準差(± 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顯著性水平為P < 0.05和P < 0.01。
主動脈切片經(jīng)ORO染色顯示,正常對照組小鼠主動脈內(nèi)膜未見任何AS斑塊形成(圖1)。其他各組ApoE-/-小鼠主動脈AS內(nèi)膜均可見到被染成鮮紅色的脂肪團塊(AS斑塊)。
2.1.1 22周齡ApoE-/-小鼠主動脈AS斑塊的形成
H組(AS模型組)小鼠全部樣本主動脈根部血管內(nèi)膜上均可見到大量AS斑塊,主動脈斑塊面積占血管腔總面積的比例為41.79±6.93%。與H組相比,HE組(運動干預組)主動脈斑塊明顯減少,有的樣本僅限于局部(如瓣膜根部),主動脈斑塊面積與管腔面積比例為25.07±7.04%,顯著低于H組(P < 0.05),見表1和圖2。結果提示14周耐力運動能有效地減少ApoE-/-小鼠主動脈AS斑塊的形成。
2.1.2 34周齡ApoE-/-小鼠主動脈AS斑塊面積的變化
實驗持續(xù)14周時已致ApoE-/-小鼠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繼續(xù)給予12周高脂高膽固醇膳食后,HH組(34周齡)小鼠主動脈AS病變進一步加重。與H組相比,HH組小鼠主動脈斑塊面積明顯增大,主動脈斑塊面積與血管腔總面積比例達58.80±6.40%,顯著大于H組(P<0.01)。但與HH組比較,H+E組AS斑塊面積明顯減少,主動脈斑塊面積占血管腔總面積的比例為50.35±3.52%,顯著低于HH組(P<0.05)。結果提示12周耐力運動能有效地減緩已經(jīng)形成的AS斑塊的進展速度(表1,圖 3)。
表1 各組小鼠主動脈AS斑塊面積的比較
主動脈切片HE染色觀察顯示,正常對照組C57BL/6J小鼠主動脈結構正常,血管內(nèi)膜未見任何AS病變(圖1)。其他各組ApoE-/-小鼠主動脈內(nèi)膜均可見到不同程度的AS病變。
2.2.1 22周齡ApoE-/-小鼠主動脈病理變化
H組小鼠主動脈管壁厚薄不均,內(nèi)膜明顯增厚,且表面粗糙,內(nèi)皮細胞腫脹、變性、部分缺失,可見由大量泡沫細胞形成的脂紋期病變和纖維斑塊期病變。結果提示,22周齡ApoE-/-小鼠已經(jīng)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但與H組相比,HE組小鼠主動脈斑塊少而薄,內(nèi)膜呈輕度不規(guī)則增厚,局部可見少量脂質(zhì)斑塊和輕度AS病變,內(nèi)膜厚度及泡沫細胞明顯減少,大部分AS病變限于脂紋期,病變程度較H組明顯減輕(圖2)。結果提示,14周耐力運動能有效地減輕ApoE-/-小鼠主動脈AS病變程度,從而發(fā)揮抗AS的作用。
2.2.2 34周齡ApoE-/-小鼠主動脈病理變化
圖1 正常對照組C57BL/6J小鼠主動脈HE染色(A)和ORO染色(B)
圖2 22周齡ApoE-/-小鼠(H組、HE組)主動脈HE染色和ORO染色
與H組相比,HH組小鼠AS病變加重,主動脈斑塊明顯增厚,管腔明顯狹窄,局部呈玻璃樣變性,可見大量的針狀空隙(膽固醇結晶)和炎性細胞浸潤,脂質(zhì)核心較大,顯示出易損斑塊特征(圖3:HH組-HE-100)。但與HH組比較,H+E組小鼠主動脈AS斑塊相對較薄,病變程度較HH組相對減輕,尚未見到明顯的膽固醇結晶和易損斑塊特征。結果表明12周耐力運動對ApoE-/-小鼠已經(jīng)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具有減緩其病變進展程度的作用。
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研究者采用高脂飼料喂養(yǎng)C57BL/6J小鼠,最早建立了AS小鼠模型,但其病理變化機制與人類AS 發(fā)病過程相差甚遠[10,11]。1992年研究者成功地復制出ApoE-/-小鼠AS模型,在正常飲食條件下能自發(fā)性形成AS病變[12,13]。由于其病變特點與人類AS疾病過程十分相似,因而成為目前研究AS發(fā)病機理與干預措施最為廣泛采用的理想的實驗動物模型。
本研究結果顯示,8周齡ApoE-/-小鼠飼以14周高脂高膽固醇膳食至22周齡時,主動脈根部形成明顯的AS斑塊,斑塊面積占血管腔總面積的比例為41.79±6.93%,病理觀察也顯示,主動脈內(nèi)膜明顯增厚,并可見由大量泡沫細胞及膽固醇結晶形成的不同階段的AS病變。這表明本實驗已成功建立了ApoE-/-小鼠AS模型。
圖3 34周齡ApoE-/-小鼠(HH組、H+E組)主動脈HE染色和ORO染色
3.2.1 耐力訓練延緩ApoE-/-小鼠AS的形成
根據(jù)Fernando等[8]的研究推斷,ApoE-/-小鼠在活動跑臺上進行13m/min、每次60min的耐力運動屬于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從實驗動物的生長狀況和運動能力等方面分析,ApoE-/-小鼠對本研究確定的運動負荷具有較好的耐受性,實驗過程中小鼠精神狀態(tài)良好,體重穩(wěn)步增長,說明運動量較為適中。
本實驗結果證實,14周高脂高膽固醇膳食致模型組小鼠發(fā)生明顯的AS病變,而14周耐力運動干預使主動脈斑塊面積明顯減小,并使大部分AS病變停留于早期階段,表明本研究采用的耐力運動方案能有效延緩或阻抑AS斑塊形成,并減輕主動脈病變程度。結果充分證實,14周耐力訓練對ApoE-/-小鼠AS形成產(chǎn)生良好的干預效果。
國內(nèi)外學者對有氧運動或有氧運動結合飲食控制對防治AS的作用及其機制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10周游泳運動訓練(5次/周,120分/次)使ApoE-/-小鼠AS斑塊面積減小,內(nèi)膜損傷程度減輕[4];12周跑臺運動(5次/周,60分/次)使ApoE-/-小鼠AS斑塊面積較安靜對照組顯著減少(下降了34.4%)[5];10周中等強度跑臺有氧運動組和低脂膳食組ApoE-/-小鼠主動脈AS斑塊面積均較對照組顯著減少[14]。這些研究結果均證實,有氧運動或有氧運動結合低脂膳食對ApoE-/-小鼠AS斑塊的形成具有明顯的干預作用。
另有研究報道,運動對ApoE-/-小鼠AS斑塊的形成無明顯影響[15,16],這可能與所采用的運動負荷方式和運動強度等因素不同有關,其中運動強度過大可能是影響研究結果的主要原因。
3.2.2 耐力訓練延緩ApoE-/-小鼠AS病變的進展
為了進一步觀察耐力運動對已經(jīng)形成的AS的干預效果,本研究設計了HH組(14周造模+繼續(xù)12周造模組)和H+E組(14周造模+12運動干預組)。兩組小鼠飼以14周高脂膳食至22周齡時已形成典型的AS病變,在此基礎上HH組小鼠繼續(xù)飼12周高脂膳食,而H+E組小鼠在繼續(xù)飼高脂膳食的同時進行12周耐力運動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HH組小鼠在已形成AS的基礎上,繼續(xù)飼以高脂膳食12周后,其主動脈病變進一步加重,表現(xiàn)為AS斑塊面積明顯增大,且多數(shù)樣本病變嚴重,大多發(fā)展為纖維斑塊和粥樣斑塊病變,并且少數(shù)樣本中局部AS斑塊中出現(xiàn)較大的脂質(zhì)核心、較薄的纖維帽和局部的炎性細胞聚集等,呈現(xiàn)出易損斑塊的病理形態(tài)學特征,提示HH組小鼠AS病變進展已較嚴重。Nakashima等[17]報告,ApoE-/-小鼠的病變在8~10周齡時脂質(zhì)條紋逐漸形成,15~20周齡后逐漸出現(xiàn)纖維斑塊、粥樣斑塊甚至復合病變,病變最嚴重的部位為主動脈根部。本實驗結果表明,34周齡ApoE-/-小鼠已形成較嚴重的AS病變。
與HH組AS斑塊面積(58.80±6.40%)比較,H+E組(50.35±3.52%)明顯減少,但仍較H組AS斑塊面積(41.79±6.93%)增加。結果提示,12周耐力運動并未使ApoE-/-小鼠已經(jīng)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消退或減少,表明12周耐力運動并不能實現(xiàn)逆轉AS的效果,但能有效地延緩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進展。此外,主動脈組織病理分析提示,HH組小鼠AS病變已較為嚴重,但與HH組比較,H+E組小鼠AS病變程度明顯減輕。研究結果充分證實,耐力運動對ApoE-/-小鼠已形成的AS斑塊及病變進展起到了一定的干預作用。
本實驗采用高脂膳食成功地誘導ApoE-/-小鼠AS的發(fā)生。14周耐力訓練能有效地預防ApoE-/-小鼠AS的形成。12周耐力訓練對ApoE-/-小鼠已經(jīng)形成的AS起到了減緩其病變進展的作用。
[1]楊光華. 病理學.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122-126.
[2]楊永宗.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礎與臨床.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4-9.
[3]傅力. 運動與脂代謝的研究進展.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7,16(1):42-45.
[4]李則一,陳吉棣. 有氧運動對ApoE基因缺陷小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影響.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0,19(23):256-260.
[5]袁凌燕,陸愛云. 運動對ApoE基因敲除鼠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干預作用及機制.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5):56-60.
[6]曾柏生,張靚,方明,等. 有氧運動改善ApoE基因缺陷小鼠NO合成抗AS機制的探討.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5,24(1):16-20.
[7]Marianne Pynn,Katrin Sch?fer,Stavros Konstantinides,et al. Exercise training reduces neointimal growth and stabilizes vascular lesions developing after injury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 Circulation,2004,109(3):386-392.
[8]Fernando P,Bonen A,Hoffman-Goetz L. Predicting sub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during treadmill running in mice. Can J Physiol Pharmaco1,1993,71:854-857.
[9]Suzuki H,Kurihara Y,Takeya M,et a1. A role for macrophage scavenger receptors in atherosclerosis and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Nature,1997,386(6622):292-296.
[10]Thompson JS. Atheromata in an inbred strain of mice. J Atheroscler Res,1969,10:113-122.
[11]Paigen B,Morrow A,Brandon C,et al. Variation in susceptibility to atherosclerosis among inbred strains of mice. Atherosclerosis,1985,57(1):65-73.
[12]Zhang SH,Reddick RL,Piedrahita JA,et al. Slontaneous hypercholesterol-nia and arterial lesions in mice lacking aololiloprotein E. Science,1992,258(10):468-471.
[13]Plump AS,Smith JD,Hayek T,et al. Severe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atherosclerosis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 created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ES cells. Cell,1992,71(2):343-353.
[14]陳近利,陳吉棣. 有氧運動和膳食脂肪對ApoE基因缺陷小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影響.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1,20(1):5-8.
[15]Young CG,Knight CA,Vickers KC,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exercise on aortic mitochondria.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5,288(4):H1683-H1689.
[16]Ramachandran S,Penumetcha M,Merchant NK,et al. Exercise reduces preexisting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in LDL receptor knock out mice. Atherosclerosis,2005,178(1):33-38.
[17]Nakashima Y,Plump AS,Raines EW,et al. ApoE-deficient mice develop lesions of all phases of atherosclerosis throughout the arterial tree. Arterioscler Thromb,1994,14(1):13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