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鈞
庾信文章老更成,
健筆凌云意縱橫。
公元6世紀的北周文學家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幼博覽群書,善詩賦、駢文,與徐陵齊名,其作風格綺麗,世稱“徐、庾體”。但他身經(jīng)戰(zhàn)亂,歷盡坎坷,后仕北周,累遷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意為建立公府,白選僚屬,享受三公待遇),故稱“庾開府”。著有《哀江南賦》等名篇,后人輯有《庾開府集》。因此,詩圣杜甫稱他“健筆凌云意縱橫”。中國通俗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蕭賽,有著比庾開府更坎坷的經(jīng)歷,在通俗文學藝術上有著更巨大的貢獻!
蕭賽,男,漢族,1920年9月24日出生于四川綿竹。原名孝惠,字定成,到成都考戲劇學校時,看見“籃球比賽”字,從此更名“蕭賽”。自幼讀書,15歲上初中時,在《新新新聞》中學生欄開始發(fā)表散文、詩歌,初露其寫作才華。17歲上高中時,參加了“學生抗日救亡演出隊”,演出過《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等劇目;寫出了話報劇《殺漢奸》,在隊刊、會刊上發(fā)表,并在街頭演出。1939年考入重慶國立歌劇院編導系,寫出《曹禺論》由燕風出版社出版。1942年畢業(yè)。1943年至1949年,在成都《四川日報》《燕風文藝社》《戲劇生活》雜志任編輯、主編;并任綿竹青年劇社和成都南虹劇社編導,演出自己編寫的話劇《秦淮河上》《怨耦》,1947年由戲劇文學出版社出版;《文豪傳》也隨之演出。同時,寫出傳記文學《柴霍甫傳》,論文《柴霍甫的戲劇》,1946年由貴陽文通書局出版,新中國成立后又再版。小說《玩友》,1947年由成都戲劇文學出版社出版。蕭賽在南虹劇社還導演了奧索尼的《天外》,契訶夫的《天鵝哀歌》、李健吾的《委曲求全》等劇目。新中國成立后的1949年至1957年,在西南人民藝術學院任研究員、創(chuàng)作員;四川省文化藝術干部學校教學研究室主任。其中1952年寫出《和工人同志談創(chuàng)作》的戲劇論文,由武漢工人出版社出版。在西南人民藝術劇院期間,寫有話劇《青春》、川劇《宋景詩》,由重慶實驗川劇院演出。他正值年富力強,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段,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突然降臨,在整風反右運動中,他被劃為“右派分子”,并被關進監(jiān)獄。
這一關押,竟長達23個春秋,8000多個日日夜夜,既剝奪了他的自由,又剝奪了他成名成家的前途,甚至于剝奪了他正常做人的尊嚴!但是,任憑千難萬擊,都改變不了他對通俗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的熱愛和執(zhí)著。在獄中勞動改造的巨大體力勞動的壓力下,他憑著驚人的記憶力背誦著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仔細分析著書中328個人物的生活與命運。又憑著與世隔絕的機會,冒著“反改造”挨批斗的危險,構思創(chuàng)作了一部為《紅樓夢》原著中被打入“副冊”的丫頭、戲子、下等人抱不平的書,為他(她)們安排了一個悲喜的命運;一慰平生之志,二是不虛度時光。因此,香煙盒紙、往來信件的背面、廢舊報紙的空白處,都是他運筆的稿箋;日積月累,竟有幾麻袋之多。
1979年,中央領導同志胡耀邦大刀闊斧糾正冤假錯案之時,他得到平反昭雪,恢復了人民公務員的身份,重返四川省文化廳工作。于是,他將保存了13年的幾麻袋單單片片,歸納成書,題名《紅樓外傳》,由四川天藝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陽翰笙和著名紅學家蔣和森題箋,國畫大師張大千之高足趙蘊玉父子插圖。此書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并由日本紅學家飯塚容譯為日文。日本紅學家伊藤漱平在題蕭賽先生《紅樓外傳》中稱贊:“樓外有樓紅綠映,廿年辛苦不尋常。”
余拜識蕭賽兄當在1987年。此前,《巴蜀曲苑》的主編袁箴同志,曾來京向余介紹蕭賽不懼迫害、獄中寫書,他見書稿后以大無畏的精神首先在他主編的《巴蜀曲苑》發(fā)表前十回,促成四川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紅樓外傳》全書。聞聽此言,對蕭賽兄充滿敬意!于是邀請他來京參加“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成立大會”,蕭賽兄鶴發(fā)童顏、精神健旺應邀出席,成為創(chuàng)始人之,當選為有高級學術地位的常務理事。見面之時,蕭賽兄持大作《紅樓外傳》相贈,囑咐“指正”。余對這煌煌60萬言的巨著拜讀之余,于1987年9月5日寫出題為《筆搖五岳,嘯凌滄洲》的文章,對《紅樓外傳》進行述評;用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jié)》中指出的:“每一種新的歷史進步都必須表現(xiàn)為對某一神圣事物的褻瀆?!痹u價蕭賽兄入情入理地“褻瀆”了“神圣”的“新紅學派”之“叛逆”說,確實是“一種歷史的進步”。同時與袁箴同志商定,在當年12月8日,在成都以中國通俗文學會四川分會(因為中國通俗小說研究會四川分會尚未建立,加之薛汕會長又是該會的副會長兼秘書長,故用此名)的名義,專門召開“《紅樓外傳》學術討論會”,以便為蕭賽兄揚名!屆時,四川省文聯(lián)主席、著名通俗文學家馬識途,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葉石,四川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吳野,成都大學副教授張大放等一批學界名流,出席會議,使會議增色不少,四川電視臺及《四川日報》《成都晚報》等及時作了報道。
嗣后,四川電視臺又將《紅樓外傳》改編成戲曲片《玉碎珠沉》和《紅粉飄零》。1988年作家出版社又策劃出版了繡圖版《紅樓外傳》。2006年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又再版了《紅樓外傳》,可見其影響之深遠!同時,《紅樓外傳》獲得了瀘州市名酒節(jié)“重陽文學獎”,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貢獻獎,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一等獎。1989年,他的《高鶚傳》,由山西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
蕭賽兄參與創(chuàng)會后,盡管因業(yè)務范圍擴大,先后改為“中國通俗文學研究會”和“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他也從常務理事到榮譽理事;但對研究會愛心不減。一方面大力向研究會推薦人才,如嚴淑瓊、陳豎琴等青年俊秀等,加入通俗文學藝術陣線;另一方面積極參加研究會舉辦的各種學術活動。每次會議上,有真心實意的建言,滿懷熱忱的鼓勵,有對時弊的斥責,有妙語連珠的希望。同時用自己的生花妙筆,抒寫活動所得。1993年參加本會組織在安徽九華山召開的“佛教與中國文化”學術研討會(簡稱“九華山會議”),他寫成了《地藏王菩薩》和《目蓮救母傳奇》,由巴蜀書社出版。游覽鬼城豐都,又與嚴淑瓊等寫成《陰曹地府傳奇》,由重慶出版社出版。同時,還著有通俗小說《青蛇傳》,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后,改編為川劇在中江、江油、綿竹、遂寧、新都、溫江等劇團上演。
為向2006年第10屆四川省運動會及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獻禮,蕭賽兄寫成了《哈,女排》《弓箭世家》《酒城春》、《婉容投江》《鞏琍,我拿青春賭明天》及《青春本色》等通俗文學藝術作品。
余在2004年春節(jié)返鄉(xiāng),蕭賽兄率女公子蕭琳陪同去德陽市孝泉鎮(zhèn)參訪“中國德孝城”,觀覽了東漢孝子姜安安的動人事跡,蕭賽兄將根據(jù)民間傳說寫成的電影文學本《安安送米》相贈,并有詩云:
二十四孝天下傳,首席名篇最艱難。
一門三孝非夸口,人人愛煞小安安。
中外通,古今談,真心真意吐真言。
不信但看屋檐水,點點滴滴到眼前。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蕭賽兄此舉的社會意義不可低估!
2008年,蕭賽兄用了近20年時間,嘔心瀝血數(shù)易其稿、長達80萬字的長篇反右紀實小說《這是什么》上下冊,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受到了不同階層人們的關注,認識的不認識的都爭相傳閱。作品中寫真人、說真話,寫真事,有真感情;文中沒有牢騷,不怨天
尤人,沒無病呻吟。文章的主題為:只想說明中國的知識分子非??蓯郏麄儛圩鎳?、愛人民,千磨萬難,其愛不變。此書面市,蕭賽兄在成都開了贈書會,又在綿陽開了簽名售書會,其情其景,實為感人!
近年來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電視連續(xù)劇《少年鄧小平》時,蕭賽兄應邀出演該劇的“三叔公”。
蕭賽兄已為社會奉獻了上千萬字的通俗文學藝術作品,400余萬字的各類評論文章;加之他品德高尚,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在2010年1月,授予這位已達90高齡的創(chuàng)始人以“中國通俗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頒發(fā)了特制獎章和榮譽證書。這是對他為通俗文學藝術終身奮斗的獎勵,是全國通俗文學藝術工作者學習的光輝榜樣!
據(jù)蕭賽兄的女公子蕭琳介紹:“如今父親已90高齡,卻沒有閑適。平時有愛好者來訪時,他則高談闊論,口若懸河,引經(jīng)據(jù)典,談笑風生;沒有朋友造訪時,他則伏案寫作,并時有佳作問世?!眰ピ眨捹愋?盡管人們歌頌:“蕭賽,蕭賽,青春常在;蕭老,蕭老,寶刀不老!”但是,我們卻為您的崇高精神所感動!愿您健康長壽,再創(chuàng)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