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娟
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首選洋地黃制劑。但患者特別是特大心臟者,易發(fā)生洋地黃中毒,且長期應(yīng)用使心肌β受體密度下降,心肌儲備能力下降,藥效降低或無效。為了提高心肌β受體密度,恢復(fù)心肌儲備力,使其癥狀和體征減輕,本研究采用美托洛爾口服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病人,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2例擴張型心肌病患者作為治療組,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齡30~55歲,平均43歲,病程0.5~5年,平均3年。另將2001年1月一2003年12月住院的32例擴張性心肌病患者定為對照組,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齡28~52歲,平均39歲,病程1~5年,平均3.5年。64例心功能按NYHA分級:Ⅰ級16例,Ⅲ級40例,Ⅳ級16例,其中24例合并有心律失常,10例合并高血壓,4例合并腦栓塞?;颊叽嬖诟鞣N程度的心房纖顫、竇性心動過緩、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房室傳導(dǎo)阻滯。嚴重阻塞性肺部疾病者不屬本租觀察對象。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心功能及心率、血壓、腎功能等無明顯差異。
1.2 診斷與排除標準 全部患者符合以下標準[1]:(1)起病多緩慢,具備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現(xiàn);(2)心界擴大,心率增快 (晚期心率可減慢),反復(fù)出現(xiàn)各種心律失常;(3)X線檢查示心影擴大;(4)心電圖示心臟肥大,心肌損害,心律失常;(5)超聲心動圖示心室內(nèi)徑擴大,室壁運動減弱,左室射血分數(shù)減至50%以下;(6)心臟電機械圖檢查左室射血分數(shù) (LVET)降低,射血后期 (PEP)延長,使PEP/LVET增大;(7)排除風(fēng)濕性、高血壓性、先天性、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等。其中 (5)(7)為必備指標。排除標準[2]:(1)有β受體阻滯劑應(yīng)用禁忌證:β受體阻滯劑過敏,安靜休息時動脈血壓低于90/50mmHg和 (或)心率<60次/min,支氣管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急性發(fā)作,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II度以上房室傳導(dǎo)阻滯;(2)永久起搏器置入者;(3)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轉(zhuǎn)氨酶高于正常2倍以上,血清肌酐高于25mg/L以上者;(4)妊娠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洋地黃常規(guī)抗心力衰竭治療。治療組在病情穩(wěn)定基礎(chǔ)上加用美托洛爾,起始劑量12.5mg,1次/d,服用1周后能耐受者逐漸加量至12.5mg,2次/d[3]。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上加用安慰劑 (維生素C片100mg,1次/d)。均住院觀察治療3個月,院外觀察治療3個月。分別于治療2周及6個月后觀察有關(guān)指標。
1.4 評價指標 超聲心動圖檢查指標:實驗前后取左室長軸切面,在二維指導(dǎo)下M型超聲圖上測量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掠奪的),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 (LVESD)和LVEF。療效評價顯效指:心功能改善2級;有效指心功能改善1級;惡化指心力衰竭癥狀加重,心功能加重1級。生化指標:治療前后分別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生化血脂、血糖、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
2.1 兩組療效評價 治療14d時,治療組顯效19例,有效10例,總有效率為90.6%;對照組顯效10例,有效14例,總有效率75.0%,兩組心功能改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隨訪第6個月時,治療組顯效24例,有效6例,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9例,總有效率71.9%,兩組心功能改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超聲心動圖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DD、LVESD、LVEF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LVEDD、LVESD均較治療前顯著減小 (P<0.01),LVEF較治療前提高 (P<0.01)。美托洛爾治療組 LVEDD、LVESD;均較治療前顯著減小 (P<0.05),LVEF較治療前提高 (P<0.05,見表1)。
擴張型心肌病是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常見病因之一。而神經(jīng)激素系統(tǒng)活性增強在CHF病理生理中的重要作用已是公認的事實,且已成為藥物治療的一個重要靶點。
近年來研究顯示[4],CHF患者血循環(huán)中兒茶酚胺、腎素、血管緊張素II等水平明顯升高,進一步激活β受體,加重CHF,一方面兒茶酚胺可直接收縮血管,增加后負荷,并可直接損害心肌,導(dǎo)致左室功能下降,而β受體阻滯劑可抑制CHF時腎素釋放,改變血漿腎素活性,減少加壓素,使后負荷下降,阻斷了導(dǎo)致心力衰竭加重的惡性循環(huán),從而減少心肌能量儲備的耗竭,保存心肌細胞的活力。另一方面,兒茶酚胺通過刺激β受體發(fā)揮正性肌力作用,但是過高濃度、過長時間的刺激可減少心臟β受體的數(shù)量,即出現(xiàn)所謂β受體下調(diào)。在使用正性肌力藥物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盡管藥物濃度不變,但刺激心臟收縮作用越來越弱。β受體阻滯劑可提高心肌的β受體數(shù)量和密度,改善心室充盈與順應(yīng)性,抑制交感神經(jīng)對血管收縮作用?;謴?fù)β受體對正性肌力藥物的敏感性,增加心肌收縮力,使心功能得以改善。
倍他樂克為β1選擇性受體阻滯劑,無內(nèi)在擬交感活性,對擴張型心肌病引起的CHF的治療具有針對性。但倍他樂克具有負性肌力作用,治療時宜從小劑量12.5mg,1次/d,同時密切觀察心率、血壓、心電圖及心功能情況,服用1周后能耐受者逐漸加量至12.5mg,2次/d。治療組用藥后4例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緩,7例出現(xiàn)心力衰竭加重,經(jīng)減量或停藥后病情好轉(zhuǎn),繼續(xù)從小劑量開始治療,仍取得較好的療效。曾有7例患者心力衰竭未糾正時加用倍他樂克,患者心力衰竭加重,不能耐受,停藥后調(diào)整至心力衰竭控制后加用該藥,患者耐受性良好。從小劑量開始,劑量個體化,避免不良反應(yīng)。此外,隨便停藥亦易導(dǎo)致心力衰竭復(fù)發(fā)。
表1 兩組的各項指標比較 (±s)Table1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兩組的各項指標比較 (±s)Table1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組別 項目 LVEDD(mm)LVESD(mm) LVEF(%)治療組 治療前56.5±6.8 39.9±4.6 34.1±2.7 58.6±7.5 42.7±4.1 33.5±4.1治療后 54.6±6.7 38.7±3.9 38.6±3.1對照組 治療前 57.8±5.9 42.5±3.9 32.9±3.9治療后
1 中華醫(yī)學(xué)會心血管病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7-23.
2 Murray DR,Prabhu SD,Chandrasefar B.Chronic beta-adrenergic stimuhtion inducesmyocardial proinflammatory eytokine expression[J].Circulation,2000,101:2338-2341.
3 戴閨柱.心力衰竭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7):641-645.
4 戴閨柱.心力衰竭生物學(xué)治療的新認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5):47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