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榮,郭 芳,張俊偉
(1.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2.昆明市冶金專科學校,云南 昆明 650000;3.昆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41)
在一次鄉(xiāng)土建筑調研中,無意中發(fā)現了位于一片小山包上型制完整、風貌良好的一組建筑群,也即光尊寺(見圖 1),是當地歷史比較久遠的一組宗教建筑群,近代也曾作為遠征軍的駐地和遠征中學的舊址,富有傳奇色彩。然而,當我們下車一探究竟,看到它幾近坍塌、空空如也的現狀時(見圖2),卻是滿心的愕然和遺憾。據當地人介紹:雖然光尊寺在當地算是為數不多的文物建筑,但現存建筑多為民國時期重建,對于政府相關保護部門而言,是無暇顧及的。加之光尊寺處于云南邊陲,在發(fā)展經濟為第一要務的精神下,當地也沒有多余的資金去維修整飾……”
圖1 光尊寺
圖2 光尊寺內的“空殼”
調研回來,仔細查閱了相關資料,簡介如下:
光尊寺為云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板橋世科村后小梁山上,相傳系唐天寶二年(743年)南詔王皮邏閣為祭祀佛教尊神而建?,F存建筑多為清朝后期至民國前期板橋哨七庶重建。該寺坐東向西,依山形筑成七進五院,計有23幢建筑,占地面積9000余平方米。這些建筑物多數用材粗大且不事雕琢粉飾,既給人以高大雄奇的印象,又處處顯示出粗獷古樸的韻味。其中,斗姥閣保持明代木結構形制,具有重要的歷史保護價值。
明嘉靖年間,永昌(保山古稱)地紳出于對黃老的推崇,對原有的佛教設施進行改造,增建玉皇閣、翠微樓等建筑,供奉玉皇天尊和太上老君等道教神祗。始成佛道合一的院觀。乾隆至嘉慶年間,江西鄱陽鄒光祚出任金騰兵馬備副使,因感佛道二教宣揚創(chuàng)世思想,無助于教化邊地蠻夷。于是又在此倡議擴修廟宇,增孔孟牌位,注重傳播儒家綱常教義,把廣大善男信女的思想納入到正統的封建禮教的范疇。至此,原來佛教道教合一的院觀,又演變成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并從此延續(xù)下來。
此外,光尊寺還在抗日和革命戰(zhàn)爭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1942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大舉進攻滇西,中國遠征軍司令部常駐于此,衛(wèi)立煌、李根源等人多次在這里召集軍事會議,制定抗日政策。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為紀念遠征軍功績,在此創(chuàng)辦遠征中學,學校領導和師生在地下黨的組織下參加革命活動,使光尊寺成為中共云南地下黨在保山的重要據點。這些給光尊寺增添了歷史紀念意義(圖3)。
圖3 遠征中學舊照
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之后,光尊寺的現狀幾乎成了壓在心頭的一塊心病。因為我知道處于這種未保護狀態(tài)下散落在民間的歷史建筑絕不止光尊寺一個,全國還有很多。我雖然不是當地民眾,也不是政府相關保護部門,作為一個城市規(guī)劃從業(yè)者,始終覺得有責任從規(guī)劃者的角度為這些散落在全國各地未被保護和重視但對地方文化有重要意義的瀕臨破敗消亡的歷史性建筑找到一條適合的保護更新途徑。
眾所周知,文物建筑作為記載著歷史信息的實體建筑物,具有極高的考古意義和歷史科學價值,如山西應縣木塔、北京妙應寺白塔等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聲譽,那么其在保護的重視度、資金到位以及技術的實施都得以順利進行,其保護也必須以“設立博物館或遺址紀念地”的方式保持原狀;但像光尊寺此類的建筑保護等級、歷史科學價值等都遠遠不及文物建筑,所以在保護更新上基本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對于此類建筑不能盲目地去申請國家文物建筑,也不能妄自菲薄,認為不值一提,更不能申請個某級文物建筑帽子卻不加保護而任其自我消亡。對于這些散落在民間的歷史性建筑雖然保護等級和歷史價值不高,但它們對于當地歷史文化和民眾是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的,所以當地政府和民眾一定要對其有正確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為了保護和延續(xù)地方文化樹立正確的保護定位,即作為地方文物建筑,需要當地政府和民眾以高度的責任心擔負起保護的重任。
歷史建筑的保護從本質上必須依靠政府的傾斜和相關法律的支持。而且目前我國已公布的保護建筑僅僅是一小部分,而且僅限于保護級別和文物價值比較高的建筑,多數分布于歷史文化名城中。對于散落于全國各地尤其是比較偏遠的小城鎮(zhèn)和農村地區(qū)的歷史性建筑,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tài)(即使有著某級文物建筑的頭銜),主要原因就是政府保護的力度和資金的投入不夠。甚至有些地方混淆文物保護的概念,認為乾隆以后不算文物,在經濟發(fā)展的口號下拆毀了不少珍貴的歷史街區(qū)和建筑,因此,加強歷史建筑普查、分類和登錄,擴大保護范圍是歷史文化保護與發(fā)揚的基礎。對于光尊寺,既然作為省級文物建筑,那么云南省和保山市相關部門要給予大力扶持,包括資金扶持,幫助板橋鎮(zhèn)政府把光尊寺修復整飾。同樣,對于全國其他此類建筑亦如此,需要政府擴大保護范圍和資金投入,加強保護力度,健全保護制度以支持地方政府相關保護部門和民眾實施保護更新。
3.3.1 保護更新的原則
在保護更新時,同樣要遵循國際上普遍認同的原則和方法。如《威尼斯憲章》關于修復文物建筑的方法和原則:“修復必須嚴格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修復和補缺的部分要跟原有部分形成整體,保持景觀上的和諧一致,有助于恢復而不是降低它的藝術價值和信息價值;二是任何增添的部分都必須跟原來的部分有所區(qū)別,使人們能夠識別哪些是修復的、當代的東西,哪些是過去的原跡,以保持文物建筑的歷史可讀性和歷史藝術見證的真實性:即整體性和可識別性原則”;同時,“加固和維護措施應盡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則),而且不應妨礙以后采取更有效的保護措施,即可逆性原則。[4]”這就要求光尊寺在修復更新時深入研究歷史資料,準確地進行修復更新。
圖4 青龍街歷史地段周邊歷史建筑連帶開發(fā)
3.3.2 采取合理的保護更新的方法
“利用就是積極的保護”[5],事實表明:在嚴格控制下妥善合理地使用歷史建筑是維護它們并傳之永久的一個好辦法。所以,除了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的歷史建筑,更具有使用價值,處于使用狀態(tài);從而對它們的保護更新也要從繼續(xù)使用為出發(fā)點。另外,作為宗教性建筑,根據文物建筑利用原則,應盡量按照原來的功能使用,即變更最少原則。即對于光尊寺,應將其作為有革命意義的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重新利用起來,使其得到保護和修復及其發(fā)展并和諧地適應現代生活,納入到當地的生活當中,創(chuàng)造社會、文化、經濟效益。
而且,對于光尊寺比較側重的是宗教信仰價值,就應當就對保持該類型的純粹性并在一定的時候嚴格限制參觀活動;針對其在遠征軍和遠征中學的革命意義,可定時采取一定的參觀活動。通過這兩種途徑使用 獲得的部分經濟效益又可用來自身的維修和整飾。
3.3.3 與周邊較大規(guī)模歷史文化村鎮(zhèn)形成連帶關系開發(fā)利用
旅游開發(fā)是目前歷史建筑及歷史街區(qū)利用較多采用的一種方式,但對于這種小型的比較單獨的歷史建筑進行旅游開發(fā)有一定的難度,一般可采取與周邊較大規(guī)模的歷史文化村鎮(zhèn)的保護開發(fā)結合起來,形成連帶關系,成為一個整體。但這種關系需要一個合理的連帶半徑,如果距離太遠,實施起來就比較困難。比如光尊寺,可與板橋鎮(zhèn)青龍街典型歷史地段連帶為一個整體,總體旅游開發(fā)(見圖4)。如黑井古鎮(zhèn)的飛來寺、大龍祠也是如此。從而獲得更好的使用價值,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為其后期的維護打下基礎。
綜上所述,對于眾多的散落民間的歷史建筑,可通過正確的認識準確的定位,樹立的正確保護觀念,政府擴大保護范圍,加強保護力度和資金投入、引導公共參與并采取合理的保護更新原則和方法重建、維修和整飾,以及合理的利用,重新回到當地民眾的生活當中,延續(xù)其歷史,在新的時代獲得新的生命力。
[1]趙勇,駱中釗,張韻.歷史文化村鎮(zhèn)的保護與發(fā)展[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2]日本觀光資源保護財團.歷史文化城鎮(zhèn)保護[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1
[3]王瑞珠.國外歷史環(huán)境的保護與規(guī)劃[M].臺灣:淑馨出版社,1993
[4]張松.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國際憲章與國內法規(guī)選編[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5]阮儀三,王景慧,王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guī)劃[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6]西山三卯監(jiān)修.歷史文化城鎮(zhèn)保護[M].路秉杰,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