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預測2010/2011年度世界谷物利用量將達22.60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8%。預期增幅略高于先前預測,主要谷物品種的食用和飼料用量與近期趨勢水平相符。
2010年世界谷物產量的降幅略低于11月份的預期。自上次做出估算(《糧食展望》2010年11月7日發(fā)布)以來,對2010年世界谷物產量的估算略有上調,增至22.29億噸(包括碾米)。
北半球冬季糧食作物的播種工作基本結束。在歐洲,冬糧播種工作已經完成,其中歐盟西部地區(qū)播種期各項條件有利,但在中歐和東歐國家惡劣天氣妨礙了田間作業(yè),估計播種面積少于先前預期。雖然也種植一些春播小麥,但冬季作物占到年總產的大部分;目前預測2011年收獲的小麥總面積僅略微增長約1%。在歐洲遠東地區(qū),在初期因不利的干旱天氣造成延遲之后,2011年收獲的冬季谷物的播種工作已經完成。早期跡象顯示俄羅斯聯邦播種面積下降,而烏克蘭的播種面積則與去年的水平相去不多。2010年12月初作物長勢基本令人滿意。在北美洲,美國的冬小麥播種工作已于11月初完成,據稱面積比去年的40年來的最低水平有較大幅度增加,播種面積擴大了約200萬~300萬公頃。但據稱由于出現惡劣的干旱天氣,部分主產區(qū)作物長勢遠不如人意。在亞洲遠東,將于4月份收獲的2011年小麥作物的早期跡象基本向好。預計中國和印度均有望獲得與2009年豐收水平相仿的好收成。在巴基斯坦,政府計劃在2011年生產創(chuàng)紀錄的2500萬噸小麥,但由于洪澇對灌溉基礎設施造成了破壞,這一目標未必能夠實現。在亞洲獨聯體,估計冬小麥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了5%~7%。但該次區(qū)域2011年谷物收成的前景將取決于其中的主產國哈薩克斯坦的播種面積,而該國多數作物將在春季播種。在北部非洲,多數國家到目前為止播種天氣條件有利,盡管摩洛哥的大雨對作物造成了一定破壞。
在南半球,2011年收獲的主要玉米作物的播種工作大多已結束。在南美洲,阿根廷2011年玉米收成的早期前景尚不明朗,原因是近期拉尼娜現象引發(fā)了干旱天氣。這造成田間作業(yè)推遲并影響了作物早期長勢。截至2010年12月中旬,農民的播種意向僅完成了20%,但若播種意向完全兌現,那么預測總面積將比2009年提高9%。在巴西,估計第一季玉米作物的面積(主要位于該國南部)比2009年下滑了約3%,原因是先前的干旱天氣造成播種季節(jié)開局推遲。對2011年玉米總面積的最新官方預測(包括將于2011年播種的第二季作物)顯示總面積比2010年的高水平降低2%。
在南部非洲,多數國家主季玉米作物的播種工作已深入展開或業(yè)已完成。2010年11月份的早期降雨(盡管部分地區(qū)雨量少于常年)有利于安哥拉、博茨瓦納、莫桑比克、南非、贊比亞和津巴布韋的玉米播種。雖然目前還不掌握實際的面積估算數字,但該次區(qū)域最大生產國南非的播種意向顯示面積可能比去年減少約10%,主要原因是玉米連續(xù)兩年豐產后價格較低。在該次區(qū)域的不少其他國家,預計政府提供的投入品補貼將繼續(xù)對2010/2011作物年度的農業(yè)生產給予扶持。但決定該次區(qū)域2011年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將是今后兩個月期間的降雨情況,預計雨量將高于常年,這與目前盛行的拉尼娜現象有關。
總體上看,初步估算顯示小麥播種面積略微高于2009年,但作物長勢則喜憂參半。然而,假設生長季節(jié)剩余時間內天氣條件正常,而不是像2009年那樣干旱影響到東歐和亞洲一些主產區(qū)的話,2011年有望出現一定幅度增產。在粗糧方面,由于大部分作物要到幾個月后才播種,因此即便要對2011年產量進行初步預測也為時尚早。
根據最新產量和利用量預測,雖然新近對2010年谷物產量進行了上調,但預計世界谷物供求關系仍將出現較大程度趨緊,利用總量將高于2010/2011銷售年度的世界產量。因此,結轉庫存量需要減少約6%(即3200萬噸以上)才能滿足消費需求。
對2010/2011銷售年度谷物市場趨緊的預期已經造成近幾個月所有主要谷物品種的國際價格大幅上揚,其中小麥和粗糧的價格比上年水平高出了約50%。2010年11月份糧農組織谷物價格指數上升了近5點,至225點,是2008年9月以來的最高點位。2011/2011銷售年度剩余時間內的價格走勢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2011年谷物收成前景如何,而目前這一前景仍是喜憂參半。收成前景若出現較大幅度惡化,則將進一步推動價格上行。
目前預測2010/2011年度世界谷物利用量將達22.60億噸,比上年度增加1.8%。預期增幅略高于先前預測,主要谷物品種的食用和飼料用量與近期趨勢水平相符。在主要谷物品種中,按百分比計算,預測利用量增幅最大的是稻米,但預計小麥和粗糧用量也將增加。最為重要的是,谷物食用消費量的增幅很可能略高于人口增長速度,推動人均谷物食用消費量略增,至每年約153公斤。
2011年結束的各作物年度的世界谷物庫存量可能將降至5.25億噸,比相對較高的季初水平下滑近6%。預測粗糧庫存量降幅最大,達11%以上,小麥庫存量可能下滑6%,但預計稻米庫存量將增長5%。根據目前對本年度產量和利用量的預計,預測2010/2011年度世界谷物庫存量與利用量之比將降低近2個百分點,至23%,但仍明顯高于2007/2008年度出現的19.6%的30年低點。
預測2010/2011銷售年度世界谷物貿易量將縮減約1.5%,近2.69億噸,主要原因是小麥貿易量下降,稻米出口量也略有減少。這些減量將抵消世界玉米貿易量的預期增量還有余。
與2010年11月份均價相比,12月前半月國際小麥價格上漲了11%?;鶞市悦绹←渻r格(美國2號硬紅冬麥)達每噸325美元,比2010年7月份本銷售年度開局時高出約70%。由于收獲時恰逢大雨,人們對澳大利亞小麥的品質產生了擔憂,這對小麥市場形成了支撐。某些主產國2011年冬季作物面臨干旱天氣條件,這也對市場形成了支撐。在12月前半月,基準性美國小麥價格比一年前同期高出47%,但仍比2008年3月創(chuàng)下的紀錄低33%。
?
2010年11月份粗糧的出口價格保持堅挺,12月前半月上漲了4%。在這一水平上,價格比7月份2010/2011銷售年度開局時高出50%。近期價格走強的原因包括人們對干旱天氣對阿根廷最終播種面積和單產水平的影響心存擔憂。小麥價格的上漲也對此提供了支持。2010年12月前半月,基準性美國玉米價格(美國2號黃玉米)均價每噸245美元,比一年前高出48%,且僅比2008年6月創(chuàng)下的高點低13%。
2010年6月份以來國際稻米價格呈穩(wěn)步上漲態(tài)勢,11月份和12月前半月上漲步伐加快,到12月前半月,基準性泰國稻米價格(泰國100%B級)達每噸566美元。但在這一水平上,泰國稻米出口價格仍比一年前低8%,比2008年年中的高點低41%。近期價格上漲的原因是泰國和越南供給趨緊且進口需求勢頭不減,這包括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主要進口國的進口需求。
(本文節(jié)選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作物前景與糧食形勢》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