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娟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重慶400050)
靜脈留置針穿刺方便,對血管刺激小,可較長時間留置使用,無需反復穿刺,不影響患者活動,利于定時給藥和搶救等[1]。我們對160例使用靜脈留置針的患者進行護理,取得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60例中,年齡最大85歲,最小33歲;留管時間最長5天,最短2天。
對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應向其說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項、配合方法,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感,使其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對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應該向其陪護人員解釋清楚。
選擇合適的血管。一般選擇較為粗直、充盈、長度適宜留置針的血管進行穿刺,通常選擇四肢淺表靜脈,如足背靜脈網(wǎng)、大隱靜脈、前臂貴要靜脈、頸外淺靜脈,盡量不用手背靜脈,以免影響患者日?;顒?。注意避開關節(jié)、靜脈瓣、肢體受傷部位,癱瘓患者宜選擇健側肢體血管?;计つw病及感染處禁忌穿刺置管。
做好物品的準備。據(jù)病情選擇型號相符的留置針,仔細檢查質量,檢查產(chǎn)品的失效日期,包裝是否完好,套管與針芯是否粘連,導管邊緣是否粗糙,針尖斜面應銳利無鉤,套管完整無斷裂。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評估患者血管,并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取得患者配合[2]。排盡輸液管內(nèi)空氣,并將留置針與輸液管相連接。選擇合適血管后,常規(guī)扎止血帶和消毒局部皮膚,右手持留置針針翼,針尖斜面朝上,取下針頭保護帽,旋轉針芯,以15°~30°進針,見回血后壓低穿刺角度,右手固定針芯,左手將套管送入血管,同時右手拉出針芯。最后用專用留置針貼膜固定,寫好穿刺時間,調節(jié)輸液速度。
感染。在進行靜脈穿刺時,操作技術不熟練、未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患者抵抗力極度低下、留置時間過長等均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應熟練掌握靜脈留置針的操作技術,穿刺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按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
血腫。準備進行穿刺的血管選擇不當、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練、技巧掌握不好、操之過急、動作不穩(wěn)等,容易使留置針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腫。因此,在進行操作前應選擇彈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關節(jié)部位和有靜脈竇的部位。穿刺時動作應輕、巧、穩(wěn)、準。依據(jù)不同的血管情況把握好進針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滲漏。血管選擇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動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內(nèi)或套管與血管壁接觸面積太大等均可致液體滲漏。輕者出現(xiàn)局部腫脹、疼痛等,重者可引起組織壞死。因此,除加強基本功訓練外,應妥善固定導管,患者避免留置針肢體過度活動,必要時可適當約束肢體。同時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過緊,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應避免在下肢進行穿刺。
靜脈炎。按原因不同分為化學性和感染性靜脈炎,常見癥狀為穿刺部位血管紅、腫、熱、痛,觸診時靜脈如繩索般硬、滾、滑、無彈性,嚴重者局部針眼處可擠出膿性分泌物,并可伴有發(fā)熱等全身癥狀。因此,長期輸液應選擇靜脈盡量從血管遠端開始,力爭一次穿刺成功,輸注對血管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應充分稀釋后再應用,點滴速度應慢,前后用生理鹽水沖管,同時有計劃地更換輸液部位,以保護血管。
心理護理。由于靜脈留置針較普通的輸液穿刺針粗、長,且在血管里的留置時間較長,患者難免緊張、恐懼。所以,要詳細介紹留置針的優(yōu)點和注意事項,消除患者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讓其有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進行置管。
穿刺處皮膚護理。每日護理1次,更換貼膜,用0.5%絡合碘棉簽消毒穿刺點周圍皮膚,由內(nèi)到外消毒3次,消毒直徑大于貼膜直徑,干后貼上新的貼膜,寫上穿刺時間。同時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發(fā)紅、滲液,周圍皮膚有無潮紅、過敏等,針頭有無移位、脫出,神志清醒的患者還要傾聽其主訴。
留置針維護。每次輸液結束以后用125U/mL的生理鹽水肝素液進行封管,防止針頭堵塞,并記錄時間,或者用生理鹽水正壓封管,每4~6h用生理鹽水正壓沖管1次。如遇輸液不暢,應排除針頭貼于血管壁或輸液管道受壓、扭曲等因素,用125U/mL的生理鹽水肝素液邊推液邊抽吸(不可將含有微小血栓的肝素液推入血管中),防止引起遠端小血管的栓塞,切忌強行推注[3]。加強巡視,發(fā)現(xiàn)貼膜不黏固時立即局部消毒并更換貼膜,并妥善固定。躁動患者可酌情使用約束帶。神志清醒的患者詢問有無不適,如異常應及時拔除留置針,局部加壓止血,必要時予硫酸鎂濕敷[4]。
拔針護理。拔針方法不當易引起血管周圍淤血,導致局部疼痛。因此,拔針時應取無菌棉簽放于穿刺點正前方,迅速拔除留置針,同時按壓穿刺點直至無出血,一般應大于5min。按壓不當亦可導致局部淤血疼痛,而且可能造成血管壁損傷,妨礙血管自我修復,影響再次穿刺。因此按壓時不要只按壓皮膚進針點,不按壓血管壁進針點。
淺靜脈留置針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腫、液體滲漏、靜脈炎時有發(fā)生,因此要嚴格無菌操作、熟練穿刺,合理選擇穿刺部位及血管、加強巡視和護理,以保證留置針的使用效果。
[1]周莉,楊曉紅.淺靜脈留置針封管方法的對比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5):836.
[2]王志紅,周蘭姝.危重癥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
[3]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
[4]岳立萍,周立,席淑華.外周淺靜脈輸液技術的應用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4S):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