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嘩啦啦”“呼呼呼”……“煩死了!煩死了!”小老鼠密西捂著耳朵恨恨地說,“我要找個沒有一點聲音的地方。”有一個偶然的機(jī)會,它乘著飛船來到月球上。剛開始,它還挺高興的,沒有任何聲音干擾它??墒沁^了一些日子,這個死一般沉寂的地方就讓它無法忍受了,甚至要發(fā)瘋了。它渴望回到那個有聲的世界里。一個月之后,它隨著飛船又回到地球。那潺潺的流水聲,竟是那么悅耳動聽;那恰恰的鶯啼聲,竟是那么美妙迷人。
小老鼠密西經(jīng)過一番比較,覺得有聲的世界更美妙。同樣,我們的作文世界也是如此。作文,寫得有聲有色,才能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波蘭詩人尤里安·杜維姆曾寫過一首題為《火車頭》的小詩:“一排大輪子轉(zhuǎn)起來,越轉(zhuǎn)越快,一節(jié)節(jié)的車廂在眼前閃過,它們都變得這樣輕,輕得呀就像是一個個皮球!切哩咔嚓,切哩咔嚓,切哩咔嚓……”“切哩咔嚓”這個象聲詞在小詩中占了一半的篇幅。有了它,就可以傳達(dá)一種“輕快的感覺”和“熱鬧的氣氛”。正是有了這組反復(fù)出現(xiàn)的“音響”,才使作者寫出了《火車頭》的生命,更加顯得生動活潑。否則,《火車頭》就沒有了動感,沒有了活力。
要讓文章顯得有聲有色,我們要像作家葦岸所說的那樣,關(guān)注“大地上的事情”。要去尋找布谷鳥、青蛙和蟋蟀,要去聽昆蟲的吟唱、林子的籟響和溪水的歡歌。我們要像古代的詩人那樣,去傾聽鳥兒的歡唱——“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去傾聽葉的低吟——“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去傾聽春天的交響——“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大自然的聲音一年四季、四面八方都很豐富,關(guān)鍵是我們要有一雙傾聽的耳朵,時時處處去捕捉大自然的樂音。那美妙的聲音就會像流水一般,源源不斷地流進(jìn)我們的耳朵。我們把大自然的聲音錄在心靈的唱盤上,到了寫作文的時候,那些儲存的聲音就會自動響起:提到蟈蟈和螞蚱掠過草尖,就會響起“撲撲”聲;提到河流,就會響起“嘩嘩嘩”的流水聲;提到公雞打鳴,就會響起“喔喔”聲……
在傾聽了四時八方的聲音之后,我們該如何表現(xiàn)這些聲音?準(zhǔn)確地說,如何讓自然的聲音敏捷地跳躍在我們的筆端呢?這就需要多讀“有聲之文”(運用了較多象聲詞的文章),積累大量的象聲詞,從而把各種象聲詞與它們原來的聲音牽起手來。有了聲音的記憶,又有了對應(yīng)的象聲詞,你的作文里自然就會有“音響”了。
下面的這首小詩《90動車》,寫一群小朋友以推鐵環(huán)的方式來慶祝母校的生日。作者就是因為注意聽聲音選好詞,才寫出喜慶的氣氛和音樂的節(jié)奏感的——
我們90個人,
推著90圈鐵環(huán),
我們一路飛奔。
丁零零,丁零零,
丁零丁零,丁零丁零,
爬上90個高坡,
到達(dá)風(fēng)光無限的山巔。
90圈鐵環(huán),
90個車輪,
呼呼呼,呼呼呼,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我們的學(xué)校,
乘上了高速列車和諧號,
向前飛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