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與狗熊比賽講故事:它們同時開講,誰吸引的聽眾多,誰就是故事大王。狗熊講猴子下山,不斷扔掉到手的東西,最后兩手空空的故事。許多人聽了一會兒,還沒站穩(wěn)腳跟就走了。猴子講的是狗熊偷吃野蜂的蜜,被野蜂叮得鼻青臉腫,它抱頭鼠竄,從山上滾下來,被清潔工當作廢舊柴油桶給扔進了垃圾車,只能在里面“享受”臭氣了。
猴子越講越有趣,所有的聽眾“呼啦”一下子都圍到它身邊。狗熊那邊冷冷清清,它成了“孤家寡人”。
講故事,講得有意思很重要,我們寫作文也是一樣。梅子涵寫的《兒子哥們——曹迪民先生的故事》這本書就很好玩。那么,我們?nèi)绾尾拍芟衩纷雍蠋熌菢影压适聦懙谩昂猛妗蹦?下面我們就來學學梅老師寫“兒子哥們”時所使用的“獨門秘訣”。
繞口令繞出“好玩”來
梅老師在書中介紹曹旭父子和自己的關(guān)系時這樣寫道:“誰會想到,哥們的兒子,后來也成了你的哥們,結(jié)果一個哥們就變成了兩個哥們,爸爸哥們和兒子哥們。而我也成了兩個哥們的哥們,爸爸的哥們和兒子的哥們?!蹦憧醋髡吆筒苄窭@上了哥們,和哥們的兒子繞上了哥們,和這父子倆都繞上了哥們。這是不是繞得有點亂呢?但挺有意思的。寫作文的時候,有必要的話,你也可以來點繞口令增添樂趣。偶爾出現(xiàn)一些類似于“你造你‘爸爸可能是造謠’的謠”這樣的句子又何妨?
夸張夸出“好玩”來
書中寫道,曹迪民有一次做數(shù)學題,一道題目6天里訂正了6遍。他每天把本子交給老師,每天都被打叉。第七天才知道,原來把題目抄錯了。一天做6道題都輕輕松松,可曹迪民先生一道題竟然訂正了6天,6天都在重復同樣的錯誤!你不想樂都不行!因為曹迪民先生太“了不起”了,他創(chuàng)造了訂正單條題目所需時間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你能不“敬佩”他錯得執(zhí)著、鍥而不舍嗎?在已知的星球上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活寶。正是因為梅老師故意夸大了曹迪民訂正錯題的時間,就讓平平常常的訂正作業(yè)變得好玩起來。
前后落差落出“好玩”來
曹迪民不過是一個小男生。作為長輩的梅老師卻對他“尊敬”過了頭——畢恭畢敬、反反復復地稱呼曹迪民為“先生”。先生就要紳士些。可是這位先生后來的表現(xiàn)卻讓人大跌眼鏡:開學第一天就用手指當剪刀為女老師“剃頭”,上課時“忍無可忍”把小便小到教室的角落……可謂“劣跡斑斑”“斯文掃地”。我們再回想前面梅老師口口聲聲地喊他“先生”,你是否想大笑呢?梅老師越是一本正經(jīng),你越是想樂。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不妨也寫出人物前后的反差,讓他自相矛盾,自我“揭露”。如此,便能寫得曲折、好玩些。
執(zhí)著追問法、顛來倒去法、謎語急轉(zhuǎn)彎、打成語戰(zhàn)等等也是梅老師寫出“好玩”的妙招。只要有高興的心情和游戲的心態(tài),遇到挑食的小朋友,你也許會說:“快吃飯吧,不然土行孫都要養(yǎng)你做寵物了!”看,你已經(jīng)是“小梅子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