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王正光先生相識于偶然,深交于必然。三年多以前。我們還素未謀面,然后有一天,在一次硯友的聚會上偶遇,一番交談下來,大家對硯竟有著許多共同的話題。此后,王正光先生來肇慶漸多,我們的接觸也多了起來,一來二去,發(fā)覺雙方對硯不止有著共同的話題,更是有著共同的追求,這種追求,使我們只要一旦相識,必然深交。我們常常促膝論硯,一個問題討論下來,往往已是“硯話未罷三更月”。
王正光先生對于玩硯有善獨到而深刻的見解。他認(rèn)為:“評定一方硯臺的優(yōu)劣,可從質(zhì)、形、工、品、銘五方面來看,如五者俱全,則可稱上品雅器,為藏硯者寶、玩硯者珍。”而于其中之硯銘,更是推崇備至,“一方硯臺,如質(zhì)佳品美,工精形端莊,已屬難得,如再配以絕妙好句、文雅書法、金石印章,則可集自然、工藝、書法、詩詞、篆刻于一身,方為雅器?!笔枪剩}刻硯銘,除可以增硯之文氣,“還可增其‘人性’,銘者之情抒于文字,可使寶硯有情,生命得矣……一石在手,硯亦是我。我亦是硯,我付硯以魂,硯寄我之情,能詠此佳句,實硯之知音,真玩硯者也?!碧瘸幹袩o銘,則其與“畫無款,亭臺無楹聯(lián),山川無飛檐”何異之有哉!
我藏硯十年有余,自深知“硯有銘”之可貴,亦知道“硯無銘”之遺憾。古硯收藏家黃海濤先生說:“新硯質(zhì)再美,工再好,如無銘,只能打80分。好硯只有配上好銘,才可能成其完美。”然而,要配得一好銘,談何容易l出制硯之良工不易,出善治硯銘之文人更難!無可否認(rèn),硯銘一道,至今已日漸走向衰微。明末陳子升《硯書》中云:“至于刻銘,慎之又慎,必使硯與人并傳,文義與字法兼絕,加以刻工精妙,斯可以銘。若強作解事,蹈襲庸腐,混題姓氏,乖悖古法,殊污此端友也?!笨唇袢粘帀?,那種被“污”之“端友”,何止千百之?dāng)?shù)!硯史上,更有“三災(zāi)石”之說,直指“字札不奇研一災(zāi),文辭不優(yōu)研二災(zāi),窗幾狼藉研三災(zāi)?!闭俏帧拔鄞硕擞选保?zāi)于石,所以。多年來,我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不敢隨意邀人在藏硯上胡刻一銘。
竊以為,評價一則硯銘之高低優(yōu)劣。有“四看”:一看文辭,二看書法,三看刀功。這三個方面,也就是陳子升所說的“文義與字法兼絕,加以刻工精妙”。但是,僅有這三個方面仍不夠,還有“一看”,那就是看以上三者之間的統(tǒng)一性,也就是王正光先生所提出的“一硯一銘”及“一硯一味”的觀點。從這個角度來說,比古人的標(biāo)準(zhǔn)來得更高!放眼當(dāng)今硯壇,僅是“文辭”一項,就已難倒多少人士!看時下不少所謂“硯銘”,或是照搬一首唐詩宋詞,或是刻上一個吉祥硯名,或是摹刻一篇書帖名作,喜玩硯而又善題能吟者,有如鳳毛麟角矣!或有硯工在硯成之后,刻上一方自己的名章,還沒看那印刻得怎樣,光觀其落印的位置,已知奠離入此道之門還遠之矣。千百年來,硯壇出了成百上千名工名匠,卻出不了幾個能同時把自己名字刻好的藝人!至于“統(tǒng)一性”,也就更是無從談起了。以上“四看”,如以量化計算,“文辭”一項,當(dāng)今不少刻者其實得的只是一個“零”分,加上其他方面的七扣八扣,能弄個及格就已是難能可貴了。
硯雕作為雕刻藝術(shù)的一個小分支,向被人視為“雕蟲小技”,而硯銘作為附于這個“小技”之技,在某些人眼中,更只是作為一種“冷門小道”。但王正光先生并不這么看,他認(rèn)為:“玩硯雖是小事、閑事,卻可通民族傳統(tǒng)文化氣脈,于己身也可添得一點文氣?!痹谒磥?,愛硯、玩硯、題詩、刻銘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縮影與表現(xiàn),同樣是一條“大道”。如果說,題刻硯銘在古人那里還是一種隨意、率性的感情渲泄方式,那么在王正光先生眼中,硯銘已上升為一門獨立的、嚴(yán)肅的藝術(shù)門類,并在多年前已經(jīng)付之研究和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進而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論高度。他的《硯銘隨刀錄》,由硯銘的起源、歷史意義及價值,治銘的要求、過程乃至用刀方法,均作詳盡論述,洋洋灑灑,蔚為大觀,開了當(dāng)代硯銘題刻研究的先河,成為了硯史上首篇記述硯上治銘的專論。
王正光先生題刻的硯銘,或詩或詞,或文或賦。讀其銘,有浩然志,具文士氣。如題《壯云硯》銘:“劈斷巫峽水,橫沒岱宗峰。何來此壯氣?程文腕底生。”題《逍遙游》銘:“騎鯤游四海,跨鶴去九霄。放懷千萬里,銷魂花飛早。明月前生友,白云作故交。山水隨心意,筆墨任逍遙?!鳖}《待風(fēng)翔》銘:“珍羽自傲,待風(fēng)而翔。去則萬里,白云為鄉(xiāng)?!焙蔚鹊暮罋?再看其題《御龍硯》銘,更是寫得瑰麗大度:“御蒼龍以游霄漢兮,乾坤一念。駕長風(fēng)以挽云霞兮,日月同天。入太虛兮渺渺,歸上清兮茫茫。文士胸襟浩浩兮,氣象無央。”讀著這些硯銘,如果你以為王正光先生就只擅長作這種“慨而慷”的銘文,那你就錯了??纯催@則題《云雁相思——海獸葡萄古鏡硯》銘:“云雁無知,歸影掠之。朱粉未染,又引相思?!贝顺幱懈≡苾鋈魵w雁回首,作者正是以此為切八點,把一位對鏡施妝的“思婦”心境刻畫得細(xì)膩微妙,讀之令人動情。再看看另一方雕刻葡萄和小鼠的《小鼠偷鮮硯》,作者題道:“青酸紫甜,小鼠偷鮮,揮之不去,呵呵,原來是硯?!绷攘葦?shù)語,寫得情趣盎然。
王正光先生治銘,絕大多數(shù)為先有硯,再“為硯覓句”。間或,也有平時吟得的一些得意詩文,因特別喜愛,也會“因銘造硯”。但無論是先有硯還是先有銘,題刻到硯臺上后,都必然給人以“有感而發(fā)”之感,絕非無病呻吟之作。這得益于他對硯學(xué)的極深造詣和對硯臺本身天然色品和雕刻紋飾的深刻解讀。如坑仔巖《小太空硯》,是硯有天青、火捺、碎凍等石品,作者用托興的手法,從寫石品入手,托物起興:“天青云淡紫霞紅,一掌乾坤小太空。放筆縱橫飛墨色,江山萬古笑談中。”又如題坑仔巖《殿春華硯》,此硯雕刻的是牡丹、龍、鳳、龜?shù)任?,為這種題材的硯臺題銘,最易“入俗”,但作者另辟蹊徑,直取“雅”道,題曰:“漢宮春色,玉環(huán)晚裝。太白何在?墨香已揚。”一下子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而更令人稱道的是,王正光先生的硯銘,可作詩吟,可作歌唱。他曾多次在我面前打著節(jié)拍朗聲詠唱《上青云》銘:“隨身一片上青云,游駕林泉四季春。未了塵緣余筆墨,青山涂罷醉黃昏?!弊x讀題《古鳳硯》銘:“鳳兮鳳兮何所棲,山之巔海之西。鳳兮鳳兮何以翔,風(fēng)之谷云之鄉(xiāng)。鳳兮鳳兮何而鳴,天清朗地安寧?!币簧峡诰鸵延辛顺灥男ЧE紶?,王正光先生也會給你來上一則繞口令一樣的銘文,讀讀這則《玲瓏池》銘:“玲瓏石下玲瓏人,玲瓏人家玲瓏硯。玲瓏硯生玲瓏水,玲瓏水映玲瓏天?!绷钅氵呑x邊笑,心境暢然。
為硯治銘,書法和刀功是最起碼的基本功。王正光先生自幼學(xué)習(xí)書法與篆刻,這為他后來題刻硯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他在《硯銘隨刀錄》中說道:“書法貴乎氣息正,雖書體可多樣,章法可變化,然古、靜、雅不可失,絕不可張牙舞爪,以古怪為能事,以畸變?yōu)楦呙?,需有堂堂之氣、彬彬之風(fēng),若得高古之意,則入阿羅漢果。”在談到“筆與刀”的關(guān)系時,他說:“兩者須刀中有筆,筆中有刀。筆軟刀硬,功力全在這軟硬之間?!泄P’指可表現(xiàn)筆之彈性,即用筆之輕重緩急、陰陽頓挫、輾轉(zhuǎn)變化,若能得運筆之行氣。是為高手。‘有刀’指刀路清楚,落刀肯定,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不思有刀而刀自行,若能得腕底蒼厚之氣,是為高手。硯銘不同印章,印章須壓蓋后欣賞,硯銘有直接觀賞性,拓之要有筆意,視之要有刀味。此為治銘最大要訣也,若明此理已入靈山第一門。”其對此中之道的理解深刻精微如此,治銘焉有不佳之理?!
文、書、刀三功,要做好哪一樣都不容易,而即便做好了,也只是三個項目的“單項冠軍”,要實現(xiàn)“團體冠軍”,還要有更高的要求。王正光先生治銘,遵循的是“以硯定文,以文定書體”的原則,這些確定下來之后,還要考慮刻文的位置和布局,務(wù)求題刻的硯銘與整個硯臺的風(fēng)格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和諧,相得益彰,無生硬造作之感。如此,方能成為一則佳銘。
十分慶幸結(jié)識王正光先生。暗地里,我常以沈石友與吳昌碩之交往自勉并自勵我與王正光先生的關(guān)系,硯史上,正是有了沈吳二人的友誼,為后人留下了一百多則不朽的硯銘。
硯貴有銘。
硯貴有正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