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文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常州第二人民醫(yī)院,江蘇常州,213003)
內鏡技術的發(fā)展拓展了內鏡的應用領域,內鏡鼻膽管引流術自1975年開展以來,其治療效果越來越受到重視,已被廣泛臨床應用。本院2006年8月~2010年8月對各種原因的膽道疾病引起的并發(fā)癥進行內鏡鼻膽管引流術(ENBD)28例,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本組共28例,男 18例,女 10例,年齡 23~82歲,平均年齡 54歲,病程 1~30天,其中膽總管結石15例,膽總管惡性腫瘤5例,急性化膿性膽管炎2例,急性胰腺炎6例。
采用OlympusJF-1T 30電子十二指腸鏡,上海春菖公司7Fr一次性鼻膽引流管,美國cook公司斑馬導絲。常規(guī)ERCP術前準備,根據(jù)ERCP檢查結果,明確病變性質,經(jīng)造影膽管將斑馬導絲送入膽管,并越過病變部位,退出造影導管,將鼻膽管沿導絲送入膽管至最佳引流位置,退出導絲及內鏡,最后將鼻膽管從鼻腔引出并固定。
療效判定:治療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以引流1~2 d內腹痛、體溫,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者為滿意;治療急性胰腺炎以1~2 d內腹痛緩解,3~6 d內血、尿淀粉酶恢復正常、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為滿意;以減黃為目的引流者在引流后1~2周內黃疸進行性下降者為顯著。
結果:28例患者中除1例引流管滑出和1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轉外科手術外,其余26例臨床癥狀均得到緩解。
由于多數(shù)患者及家屬對新興的內鏡介入治療技術缺乏了解,擔心手術是否安全及痛苦程度能否忍受,因此,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介紹行鼻膽管引流的步聚、目的、患者的配合要領以及內鏡介入治療的技術狀況,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屬最大限度的合作。
完善術前常規(guī)檢查,如心、肝、腎功能、血清淀粉酶、出凝血時間。詢問有無藥物過敏史,做好碘過敏試驗。術前8 h禁食、禁飲,術前30 min肌注地西泮 10 mg、654-2 10 mg、杜冷丁50 mg,術前15 min口服去泡劑10 mL。
術前應嚴格消毒內鏡及附件,避免因器械污染導致膽道逆行感染或交叉感染,備好7Fr鼻膽引流管、斑馬導絲、膽道造影管、十二指腸乳頭切開刀、造影劑等。
操作配合注意點:①術中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一個患者應用一套器械。②插管成功后盡量利用導絲定位,低壓注射造影劑,梗阻段以上的膽汁及造影劑盡量抽出,以防膽道高壓所致的感染。膽汁應送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③選擇合適的造影導管、膽道擴張管、導絲等。④鼻膽引流管沿導絲插入膽管,拔出導絲,注入造影劑,拍片證實導管位置滿意后,配合醫(yī)生在電透下邊退鏡邊插管,速度要保持一致。⑤當十二指腸鏡退出后,將一根消毒好的一次性導管從鼻腔插入咽部,用血管鉗從口中夾出,將鼻膽引流管插入導管內5~10 cm使兩者一起從鼻腔拉出,再用膠布固定于面頰上。
常規(guī)護理:術后絕對臥床休息,囑患者禁食到淀粉酶正常后方可進食,行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者于術后3 d內進食清淡、溫涼流質飲食。分別于術3 h及次晨抽血淀粉酶。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常規(guī)補液,應用抗生素2~3 d至患者體溫正常。
引流管的護理:①妥善固定引流管:術后將鼻膽管固定于鼻翼兩側及面頰部,接引流袋于床沿或負壓球,注明鼻膽管的外留長度,并作為交班的重點,指導患者或家屬掌握相關的配合技巧,囑患者避免劇烈運動及防止患者嘔吐,以免引流管滑脫。對意識不清者應注意束縛雙手,防止抓扯引流管。②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時擠壓引流管,避免引流管脫落、扭曲、折疊等。引流量大于300 mL/日時一般無需沖洗鼻膽管,以免增加逆行感染機會。以下幾種情況可適當應用抗生素沖洗,膽汁引流量少于100 mL/日,且粘稠或絮狀物較多;膽汁引流量突然減少;合并化膿性膽管炎。方法:生理鹽水20 mL+慶大霉素8萬U沖洗引流管,每天2~3次,沖洗切忌用力,也不宜過快或壓力過大,否則引起患者不適,發(fā)生逆行感染或毒血癥等不良后果[1]。抽吸時注射器呈負壓,多與插管過深或導管扭曲有關[2],應由醫(yī)生在電透下調整導管位置,注射器抽出空氣或十二指腸液,表明鼻導管滑出,應考慮拔管或重新置管[3]。站立時,引流管置于腰部以下部位,仰位時引流管置于床沿以下部位,即鼻膽管末端要低于肝膽管開口。③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和量:記24小時膽汁量,注意其性質、顏色變化。長期膽道梗阻合并感染術后1~2天內膽汁呈墨綠色或有絮狀分泌并非異常,如引流通暢有效的抗感染治療,一般3~4天后可轉為棕黃色或金黃色,膽汁量一般為每天300~500 mL,較粘稠,若膽汁量突然減少或增多,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若量多且稀薄,應考慮引流管滑落至腸腔或肝臟功能受損,也有可能是藥物作用所致[4]。若膽汁量過少,應考慮引流管阻塞可能,應及時沖洗,以利于保持引流管通暢。
[1] 李玉蘭,秦德芳.內鏡鼻膽管引流術的護理34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4):17.
[2] 楊義芳,羅茂華,何德蓉,等.鼻膽管引流在ERCP術后的臨床意義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7):1599.
[3] 仲冬梅,顧方樂.鼻膽管引流術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2,19(5):44.
[4] 關衛(wèi)澤,王建承.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內鏡治療[J].肝膽腸外科雜志,2000,12(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