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社亮
(河南師范大學 新聯(lián)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所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應然功能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并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政治傾向,使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偉大理想;使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過程中歷練心智,開眼界、升境界、養(yǎng)學界,不斷地成人成才,最終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1)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具備政治引導功能。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導航儀。對于大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也是政治意識、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的形成時期,對其進行正確的理論引導是使個人成長統(tǒng)一到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的根本方法;另一方面,我國的大學主要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培養(yǎng)更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維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并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
(2)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具備使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功能,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僅具備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點和政治立場,而且還應具備使青年大學生 “成人”、“成才”的功能,解決大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和怎么樣成人的問題”與“怎么樣成才和成什么才的問題”。
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功能的認識和研究已日趨成熟和完善,但現(xiàn)實中我們往往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以至于在高校出現(xiàn)了室難進、課難講、書難學、識難用等一系列理論脫離實際、教師脫離學生、學生逃離教室的問題,嚴重影響著思想政治理論課功能的發(fā)揮。究其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建設的“不盡人意”。教材的建設是學生接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第一手材料。能否“一見鐘情”全賴于教材內容是否具有吸引力,而我們選擇的教材大都千篇一律,枯燥無味,可讀性差。
(2)教師的整體素養(yǎng)的“不盡如人意”。教師作為將思想政治理論介紹給學生的“媒人”,其人格魅力和教學手段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果。且不說教師是否喜歡思想政治理論課,單單從其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方式方法上看,就不能稱其為合格的傳道者。授課過程從理論到理論,缺乏與實踐聯(lián)系的靈活性,更別說站在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將理論與學生的發(fā)展實際相結合給予指導,只教不育,務虛多,務實少。
(3)學生的“主動放棄”與“被動接受”。大部分大學生受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影響,把是否具有發(fā)展前途和對自己有用作為選擇專業(yè)和學習課程的主要標準。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這種不能帶來立竿見影效果和直接收益的課程,往往缺乏主動性,更別提能動性了,往往是只聽不想或不聽不看。
(4)多欲的社會育人環(huán)境。物質文明發(fā)展與精神文明發(fā)展的極度不平衡所帶來了諸如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問題,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和道德觀念,深深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及成才質量及進度。
需要是生命的本能,是生命存在的基礎,更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之源。人類選擇事物,是從其需要出發(fā)的,滿足了人類需要的事物才具有恒久的價值,這對理論課堂來說也不例外。要改變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xiàn)狀就必須以學生為本,從其本質需要出發(f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當中,在指導學生進步的過程中不斷展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魅力,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進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應然功能和實然功效統(tǒng)一起來。
(1)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體系與課程設置。在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的領導和管理,保證教材的科學性、權威性、嚴肅性的同時,教材的編寫隊伍,應適當考慮吸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大學生的加入,使教材的編寫更加完善;課程設置直接影響著課程作用的發(fā)揮,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要能夠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能突出重點,更好地吸收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
(2)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yǎng)。要盡善盡美的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思想政治課老師是其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政府和學校應該為教師素質的提高提供機會,教師也應積極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切實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
(3)準確把脈大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怎樣認識本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超我,是當代大學生思考的主要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就應聯(lián)系學生的這些實際問題,讓他們感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能夠提升自己的理論境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辨析能力,開拓自己的思維,提供解決問題的,這樣才能使大學生在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問題是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
(4)齊抓共管,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育人環(huán)境。社會、學校、教師、學生應該扮演好自身的角色,社會應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營造好的輿論環(huán)境;學校應該為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和精神發(fā)展空間;教師應該從國家、社會和學校的大局考慮,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展開教學活動;學生則應該珍惜機會,積極主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使自己快速且高質量的成長成才,進而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貢獻力量。
行動是對理念和思想的執(zhí)行,是讓理念和思想“落地”的切實保證,執(zhí)行如果不到位,再好的理念、思想也會擱淺。同樣,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應然功能和實然功效統(tǒng)一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人將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執(zhí)行“落地”,恐怕再好的理論也僅僅是理論,而不能轉化為有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
[1]賀佃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提升策略[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4).
[2]葉溪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3]楊祖憲.論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人格魅力[J].思想教育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