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yī)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yī)院(110005) 張福江
泌尿系統(tǒng)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有文獻報道,最近 20年尿路感染占醫(yī)院感染的第 2位,為 32%,僅次于呼吸道感染[1]。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離及其敏感性的監(jiān)測,對尿路感染的診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就 2008年 1月自 2010年 9月我院住院和門診患者中段尿分離菌的分布以及對臨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進行分析,為臨床診療提供客觀依據(jù)。
1.1 菌種來源和鑒定 2008年 1月至 2010年 9月醫(yī)大四院醫(yī)院住院和門診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養(yǎng)分離菌株,見表 1。實驗方法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 3版),用定量加樣器取清潔中段尿接種于血平板及麥康凱選擇培養(yǎng)基,置 37℃培養(yǎng) 18~24小時。陽性診斷依據(jù):菌落計數(shù)革蘭陽性菌株 >10?4CFU/mL,革蘭陰性菌株 >10?5CFU/m L[2]。分離出純菌株后,根據(jù)革蘭染色特性,生化反應結(jié)果,(其中革蘭陰性桿菌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20NE生化反應條),進行鑒定。各年份門診患者大腸埃希菌的分離率明顯高于住院患者(P>0.01)。
380株致病菌中,革蘭陰性桿菌 283株 (占74.5%),革蘭陽性球菌 92株(占 24.2%)。女性與男性感染者的致病菌構成結(jié)果見表 2,表 3,其中女性革蘭陰性桿菌的感染率顯著高于男性(P<0.01),而男性患者革蘭陽性球菌的感染率高于女性(P<0.01)。革蘭陰性桿菌中大腸埃希菌最多,占 54.7%,男女差異有顯著性(65.2%和 25.7%,P<0.01)。革蘭陽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屬細菌最多,占 11.3%(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為 10例,表皮葡萄球菌 22例,腐生葡萄球菌12例),其次為腸球菌屬,占10.3%。
表1 2008年 1月至 2010年 9月住院、門診患者尿標本中常見的分離菌株
表2 男、女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革蘭陰性桿菌的分布
表3 男、女性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革蘭陽性球菌的分布
1.2 藥敏結(jié)果 尿路感染中常見大腸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的藥敏結(jié)果,門診患者的敏感性普遍高于住院患者。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治療的敏感性兩組均為 100.0%;對頭孢他啶和呋喃妥因的敏感性均在90.0%以上。除此之外,丁胺卡那、頭孢哌酮在門診患者中敏感性均 >87.5%。而對環(huán)丙沙星和氟哌酸的耐藥性正逐年增加。見表 4。
分離的葡萄球菌中,對萬古霉素的敏感性均為100.0%;對亞胺培南的敏感性 >90.6%;其次為呋喃妥因和美洛西林均 >76.0%;而對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 <46.3%;環(huán)丙沙星和紅霉素的敏感性均 <20.2%。見表 5。
表4 2008年 1月至 2010年 9月住院、門診患者尿標本中分離的大腸埃希菌對各種抗生素的敏感性比較(%)
表5 2008年 1月至 2010年 9月住院、門診患者尿標本中分離的葡萄球菌對各種抗生素的敏感性比較(%)
由于生理結(jié)構關系,泌尿系統(tǒng)感染多是由腸道內(nèi)寄居的正常菌群引起的條件感染,是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感染譜及對藥物的敏感性在不同國家、地區(qū)、人群中均可不同,并可隨時間的變化發(fā)生改變[3-5]。如本研究顯示無論在門診還是住院患者、也無論是男性患者還是女性患者中大腸埃希菌是最多見的菌種,其次為葡萄球菌、腸球菌。但住院、門診患者中菌種的構成比明顯不同,不同年份門診患者中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住院患者,而住院患者中大腸埃希菌的比率明顯下降,腸球菌和葡萄球菌的分離率在兩者間無明顯差別,而在不同性別中感染菌種分布有所不同,女性患者泌尿系統(tǒng)感染以大腸埃希菌為主達到 65.2%,而男性僅為 25.7%,但男性的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率要高于女性。
本研究藥敏結(jié)果顯示,住院患者中分離出的大腸埃希菌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普遍低于門診患者,見表 3。這可能與住院患者中各種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導致耐藥菌株不斷出現(xiàn)以及醫(yī)院內(nèi)多重耐藥菌株交叉感染有關。從敏感趨勢看,住院患者中分離出的大腸埃希菌對一些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下降最明顯的是氟哌酸、環(huán)丙沙星,而對丁胺卡那、呋喃妥因、頭孢他啶、亞胺培南的敏感性變化較小,可作為優(yōu)先選擇治療的藥物。
近年來革蘭陽性菌,特別是葡萄球菌在臨床各樣本中的分離率不斷增加[6-7]。醫(yī)務人員帶菌率可高達 70%以上,是醫(yī)院內(nèi)交叉感染的重要來源[8]。葡萄球菌是本研究中分離到的最多的革蘭陽性球菌,其對萬古霉素、亞胺培南以及呋喃妥因有良好的敏感性,而對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均 <50%。其對紅霉素的敏感性已經(jīng) <16.5%。
值得關注的是 2種菌對環(huán)丙沙星的敏感性均很低(40%左右),其耐藥率的增長趨勢與文獻報道相一致[10]。這可能與我國臨床及畜牧業(yè)中過度使用喹諾酮類藥物有關。有報道指出在健康人群腸道中大腸埃希菌耐藥株攜帶,不僅可致內(nèi)源性感染,并可通過不斷排出該菌污染環(huán)境,此外在未接觸過氟喹諾酮類藥物的健康人群中亦有氟喹諾酮類耐藥大腸埃希菌寄生,所以對健康人群、食用動物和感染患者中的環(huán)丙沙星的高耐藥性應引起高度重視。
在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治療中,經(jīng)驗性用藥很常見,尤其在患者合并其它疾病易導致病情兇險甚至死亡,盡快地控制感染非常必要,因此應動態(tài)掌握其菌種分布及藥物敏感性的變化。對于臨床治療應提倡先做中斷尿培養(yǎng),根據(jù)藥敏結(jié)果選用合適的抗生素。緊急情況下的經(jīng)驗性治療也需參考近期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結(jié)果,指導臨床合理治療,且盡可能選擇質(zhì)優(yōu)價廉的抗生素。
[1] 丁國印,王運堂,白景花.留置導尿致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常見菌種耐藥分析及預防政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05,15(7):1312
[2] 陳顴珠.實用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217
[3] Akrm M,Shahid M,Khan AU.Etiology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patternsof community-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JN M C hospital aligarh,India[J].Ann Clin Microbiol Antim icrob,2007,23(3):6
[4] De Francesco MA,Ravizzola G,PeroniL,et al.Urinary tractinfections in Brescia,Italy:etiology of uropathogens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common uropathogens[J].Med Sci Monit,2007,13(6):136
[5] 馬曉波,呂曉菊,過孝靜,等.5771份尿培養(yǎng)結(jié)果分析及藥敏監(jiān)測[J].四川大學學報,2007,38(4):745
[6] Maniatis AN.Changing patternsofbacterial nosocom ial infections:a nine-year study in a generalhospital[J].Chemotherapy,1997,43:69
[7] 戴自英.多重耐藥菌感染在臨床上的重要意義[J].中華傳染病雜志,1999,17:77
[8] 洪秀華.臨床微生物學檢驗[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4:175
[9] Nimmo GR,Bell JM,Mitchell D,et al.Antim icrobial resistance in Staphyloccus aureus in Australian teaching hospitals 1989~1999[J].Microb Drug Resist,2003,9:155
[10] 張小林,汪復,朱德妹.健康成人腸道大腸埃希菌耐藥譜分析[J].上海醫(yī)科大學學報,1997,24(增刊):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