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然
(河北省中醫(yī)院肛腸科,河北 石家莊 050011)
2010-07—2010-12,筆者采用血府逐瘀湯隨癥加減治療慢性便秘32例,并與羧甲基纖維素鈉顆??诜委?2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64例均為我院肛腸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齡13~62歲;病程3~15個月。對照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齡15~61歲;病程3~13個月。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內科理論與實踐》。在過去12個月中出現(xiàn)3個月便秘(連續(xù)或間斷),同時伴有≥2個以下癥狀:①>25%排便時有費力感。②>25%排便糞便呈團塊或硬結狀。③>25%排便有排便不盡感。④>25%排便有肛門阻塞感或肛門直腸梗阻感。⑤>25%排便須手法協(xié)助。⑥每周排便<3次,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征診斷標準[1]。
1.3 治療方法 2組均予排便生理和腸道管理的健康教育,如增加膳食纖維和活動,每日飲水>1 500 mL,建立定時排便習慣,培養(yǎng)良好排便行為,避免用力排便,積極調整心態(tài)。
1.3.1 治療組 予血府逐瘀湯。藥物組成:桃仁12 g,紅花9 g,當歸9 g,生地黃9 g,川芎5 g,赤芍藥6 g,牛膝9 g,桔梗5 g,柴胡3 g,枳殼6 g,甘草3 g。兼脾虛氣弱(舌淡,苔薄白,脈弱),去紅花、赤芍藥、柴胡,加黃芪9 g;兼陰虛腸燥(舌紅,苔少,脈細小數(shù)),去川芎、柴胡、枳殼,加肉蓯蓉10 g、熟地黃15 g。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睡前空腹頓服。10 d為1個療程。
1.3.2 對照組 予羧甲基纖維素鈉顆粒(武漢健民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294)2 g,每日3次,以溫開水1杯(約240 mL)沖服。10 d為1個療程。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治愈:2 d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短期無復發(fā)。好轉:3 d以內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未愈:癥狀無改善[2]。以治愈、好轉統(tǒng)計總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2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32例,治愈14例,好轉16例,未愈2例,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32例,治愈5例,好轉12例,未愈15例,總有效率53.13%。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服藥初期出現(xiàn)腹瀉3例,未經(jīng)處理自行好轉,不良反應率9.4%;對照組32例,服藥3 d后出現(xiàn)胃腸脹氣4例,厭食2例,腹瀉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8.13%。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組少于對照組。
便秘是臨床常見癥狀,許多患者往往忽視治療,通過個體改變飲食或自行服用瀉藥,但多癥狀改變不明顯或導致過度依賴藥物,同時濫用瀉劑造成諸多不良反應,增加醫(yī)療費用,浪費醫(yī)療資源。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便秘的發(fā)生率逐漸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有研究表明慢性便秘在結腸癌、肝性腦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癡呆等的發(fā)生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所以慢性便秘的治療目的是恢復正常排便頻率和正常糞便稠度,解除便秘引起的不適,維持適當?shù)呐疟阋?guī)律而無需人為幫助,緩解可致便秘癥狀的原發(fā)?。?]。
羧甲基纖維素鈉顆粒屬膨脹性瀉劑,又稱為充腸劑、容積性緩瀉劑,主要指食物性纖維素、半合成的多糖及纖維素衍生物(如甲基纖維素等),具有強吸水性,在腸內吸水膨脹形成柔軟的凝膠,使結腸內糞便變軟,含水分增多,體積增大,刺激腸壁,增加腸蠕動,從而發(fā)揮通便作用,多用于治療慢性便秘[3],但服用時須多飲水,劑量過大可能引起腹部不適、胃腸脹氣、厭食、惡心嘔吐及腹瀉等不良反應,有腸狹窄者可引起腸堵塞,故應慎用。
中醫(yī)學認為便秘系因氣陰不足,或燥熱內結,腑氣不暢所致[4-5],氣滯日久,不能帥血運行,則血瘀形成,治宜活血祛瘀,行氣止痛。血府逐瘀湯出自《醫(yī)林改錯》,系由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用以治療“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諸證。方中桃仁活血化瘀,為君藥;紅花、當歸、牛膝、赤芍藥、川芎助君藥祛瘀之力,共為臣藥,且牛膝通脈引血下行;柴胡理氣疏肝,桔梗開宣肺氣,載藥上行,合枳殼一升一降,開胸行氣,使氣行則血行,生地黃涼血清熱,和當歸滋養(yǎng)陰血,使瘀去而正不傷,同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全方共奏活血行氣、清熱化瘀之效,使諸癥俱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湯能使結締組織軟化,促進膠原成分代謝,使膠原增加,并能參與免疫應答調節(jié)作用,通過提高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的活力,阻斷和清除促凝因子入血和清除血中被激活的凝血物質,同時還有抗炎、抗感染和鎮(zhèn)痛作用[6]。
臨床觀察結果表明,采用血府逐瘀湯隨癥加減治療慢性便秘療效優(yōu)于羧甲基纖維素鈉顆粒,且無明顯不良反應,亦不會引起藥物依賴,值得臨床推廣。
[1]黃定九.內科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159-1163.
[2]戴慎,薛建國,岳沛平.中醫(yī)病證診療標準與方劑選用[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04-109.
[3]李強,邱麗娟.慢性功能性便秘中西醫(yī)治療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2(4):228-231.
[4]劉葉榮,王志凡.老年便秘的中醫(yī)認識及護理概況[J].甘肅中醫(yī),2008,21(9):43-44.
[5]張云.便秘的證治體會[J].河北中醫(yī),2008,30(4):379.
[6]高新彥,郝保華.血府逐瘀湯現(xiàn)代研究與應用[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5: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