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超,潘麗雅,王佳偉
(1.河北工業(yè)大學,天津 300401;2.天津醫(yī)科大學 附屬腫瘤醫(yī)院,天津 300060)
新形勢下高校加強和諧校園建設的對策研究
劉 超1,潘麗雅2,王佳偉1
(1.河北工業(yè)大學,天津 300401;2.天津醫(yī)科大學 附屬腫瘤醫(yī)院,天津 300060)
影響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因素既包括教職工群體因素,也包括學生群體因素,還包括高校自身管理、服務體制因素和社會群體因素。針對這種情況,要完善高校管理和服務體系,采取措施切實為師生員工解決各種問題;健全和完善緊急預案機制和危機管理與處置機制,加強特殊群體管理;加強校園安全保衛(wèi)工作,加強網絡媒體監(jiān)控和管理。
和諧校園建設;高校安全穩(wěn)定;突發(fā)性群體事件;特殊群體;危機管理
當前,隨著國內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產生了新的變化,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和“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進一步加強高等院校和諧校園建設是維護高等學校安全穩(wěn)定,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的迫切要求,是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歷史使命和政治任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維護國家政治安定局面的重要組成部分。[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切實維護教育系統(tǒng)和諧穩(wěn)定,深入開展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2]《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中也提到要有效應對和妥善處置突發(fā)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3]因此高校應當進一步加強和諧校園建設,完善緊急預案機制,提高危機管理與處置的能力,切實維護高校校園的和諧穩(wěn)定。
第一,加強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是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政治任務與重要歷史使命。加強高等院校和諧校園建設,是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政治環(huán)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國家政治社會安定團結的重要內容,是國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實現(xiàn)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的必然要求。
第二,加強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能夠得以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和前提條件。高校要落實和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必須要有一個安定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因此高校必須深入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創(chuàng)建活動。重視解決好師生員工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完善學校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妥善處置各種事端。[2]
第三,加強高校和諧校園建設,是高校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內在需要和客觀要求。新形勢下,高校各類矛盾日益突出,特殊群體成為影響高校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突發(fā)性事件也時有發(fā)生,給高校提出了新的難題。因此,高校要想抓住機遇,深化改革,科學發(fā)展,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就必須把維護校園安全穩(wěn)定、加強和諧校園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常抓不懈。
(一)教職工群體因素
1.教職工的合理利益訴求
高校教職工,尤其是高校教師對于事業(yè)的追求、家庭幸福的向往以及實現(xiàn)個人價值有著強烈的愿望和要求,同時也要面對許多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比如工作壓力、日常生活、住房、贍養(yǎng)父母及撫養(yǎng)子女等負擔,同時對自己職業(yè)發(fā)展和社會地位的提高有較高追求。[4]同時,廣大教師職工對于工資收入穩(wěn)定增長和分配公平關注度很高。此外職稱晉升、崗位聘任、福利待遇等也是廣大教師職工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
2.教職工與學校之間的矛盾糾紛
在高校進一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和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yōu)評先、業(yè)績考核等過程中,涉及到廣大教職工的切身利益,各單位在制定相關政策和實施方案過程中難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處理各種情況、協(xié)調與平衡各種利益關系,難以做到絕對公平合理,因此容易引發(fā)質疑和不滿,導致矛盾沖突。處理不好,就容易激化,導致嚴重后果。另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都涉及到教職員工的具體利益。[5]教職工希望通過有關途徑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如果有關部門矛盾處理機制申訴渠道不暢通、教工合理要求與申訴得不到及時受理和回應,也容易引起突發(fā)事件或群體事件,影響高校校園的和諧穩(wěn)定。
3.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仍有待加強
高校當前存在于招生錄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招投標、考試等領域里的腐敗現(xiàn)象或論文成果抄襲或造假等學術腐敗現(xiàn)象,直接損害了高校和教師職業(yè)的形象和聲譽,也暴露出在改革開放進一步擴大、經濟快速發(fā)展和轉型時期高校內部管理與權力監(jiān)控體制機制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也體現(xiàn)了高校師德建設仍需加大力度。個別教師師德的敗壞往往容易引發(fā)對于高校和教師職業(yè)的不滿,甚至引發(fā)對于高等教育的詬病和譴責,引起社會輿論廣泛關注,從而為高校校園增添了不和諧因素。
(二)學生群體因素
1.學生對于日常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利益訴求增加
高校近年來在不斷擴大招生規(guī)模、改擴建校園或建設新校區(qū)的過程中,學生群體普遍關心學校是否能夠保障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等基礎條件,學校是否提供令人滿意的水、電、暖、交通、宿舍、食堂、體育設施、圖書館、自習教室等硬件設施和校園文化、課外文化生活、學生社團活動等軟件配套設施能否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等。學校對于學生日常管理和教育是否到位,對于學生的合理利益訴求的是否足夠重視和關懷,教學條件和辦學設施等是否完善等都會影響和諧校園的建設。
2.學生就業(yè)壓力增大
隨著近幾年許多高校盲目擴招,導致就業(yè)壓力增大,一些專業(yè)供求嚴重失衡,不同專業(yè)就業(yè)情況差距巨大,引起了許多同學心理不平衡,加之學位與大學英語四級成績、學分掛鉤的政策,導致部分畢業(yè)生因為拿不到畢業(yè)證或學位證而不能就業(yè)。許多用人單位要求畢業(yè)生具備工作經驗和實習經歷等,也加劇了高校就業(yè)難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畢業(yè)生情緒很易激化,如有煽動或其他誘因,很容易引發(fā)群體性事件。[5]
3.學生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優(yōu)秀和三好學生評定中存在問題
目前,國家對于貧困生資助、助學貸款和獎、助學金發(fā)放上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越來越多的品學兼優(yōu)、家庭條件貧困的學生可以在國家的幫扶和資助下完成學業(yè),并走出校門、回報社會,但是在評定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困難補助等方面的標準難以統(tǒng)一,很難用量化或者客觀的標準確定誰更加貧困、誰更有資格享受資助,再加上學生工作人員的主觀傾向或者工作不細致、不認真等,有可能在評選優(yōu)秀學生和確定受資助貧困生過程中產生矛盾,影響同學之間的關系與校園的和諧安定。
4.學生群體中突發(fā)性事件增多
近年來,校園內外學生意外傷亡事故增多。交通事故、校園盜竊、打架斗毆等治安或刑事案件時有發(fā)生;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遭受傷害案例增多;學生集體罷餐或罷課事件,學生為表達不滿而集會及示威游行活動,校園內宗教組織滲透及非法傳播活動等屢見不鮮;網絡謠言蠱惑或煽動學生,引發(fā)集體憤慨、抗議、恐慌導致網絡群體事件等(利比亞、突尼斯等國家爆發(fā)的“茉莉花革命”又被稱為twitterrevolution,就是源于網絡對某一社會事件起到了“蝴蝶效應”,并被社會敵對勢力或反對派利用導致政局的動蕩或更迭)。
5.學生特殊群體中潛在的不穩(wěn)定因素
特殊群體學生的管理與教育越來越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所謂特殊學生群體,是指自身情況或者家庭環(huán)境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一般學生的群體。群體中部分學生由于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現(xiàn)的不如意,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嚴重困擾著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成長成才。[6]特殊群體包括生理弱勢群體、家庭貧困群體、心理弱勢群體、學習落后群體、文體邊緣群體、就業(yè)弱勢群體、少數(shù)民族群體等。對于特殊群體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問題,對于和諧校園建設帶來了潛在的不穩(wěn)定因素。[7]
(三)高校自身管理和服務體制因素
1.高校管理和服務體制機制是否健全
高校是否針對和諧校園建設制定了具體目標和詳細方案,是否有成熟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及時處理和解決各種問題和矛盾,能否在關鍵時期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危機意識,這些是影響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高校各職能部門及服務機構是否盡職盡責、真正為師生員工利益服務,真正發(fā)揮職能部門的功能和效用,各部門協(xié)調溝通機制是否順暢,師生員工關注的熱點焦點和突出問題能否得以及時妥善解決,職能部門和有關工作人員是否恪盡職守,在敏感問題上或特殊時期加強值班及領導帶班等,直接影響高校能否切實把握和諧校園建設的主動權。
2.高校緊急預案機制和危機管理與處置機制是否完善
高校緊急預案制度和危機管理與處置機制是否完善,上下級部門之間、領導與工作人員之間、工作人員與基層黨員骨干和學生干部之間、黨員干部和學生骨干與廣大師生之間溝通是否順暢及時,是否建立完善有效的溝通機制和信息反饋渠道,及時掌握師生員工的思想動態(tài)和特殊情況。[1]
3.學校安全保衛(wèi)和綜合治理是否有保障
校園盜竊、搶劫等治安或刑事案件的多發(fā)對于學生人身財產安全構成了較大威脅,學校方面對于學生公寓管理疏于防范、缺乏監(jiān)管,保衛(wèi)部門無所作為等縱容了案件的發(fā)生,容易引起不滿情緒的積聚和爆發(fā)。學校交管部門對于校內交通安全管理不到位也容易導致校園交通意外事故的發(fā)生。這些事件一旦處置不當,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或國內外敵對勢力所利用,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群體性事件。
(四)社會群體因素
1.西方國家“和平演變”的陰謀和境內外敵對勢力對高校的滲透
國內外敵對勢力始終都沒有放棄對我國的滲透破壞活動,高校則是敵對分子工作的重點對象之一。借著新疆問題、臺灣問題、西藏問題、“法輪功”問題,還有所謂的人權問題等,通過宗教的、網絡的、勤工助學的等各種手段,制造謠言,擾亂視聽,誤導輿論,對高校展開滲透和煽動活動,惡意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鼓吹所謂的“民主”,詆毀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煽動學生鬧事,因而有可能使部分不明是非的學生受其影響,導致一些亞暴力性群體性突發(fā)事件。[5]
2.犯罪分子或不法分子進入高校影響和諧校園建設
在高校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及新校區(qū)工程建設過程等,一些不法分子或犯罪分子混入農民工群體,制造盜竊、搶劫、對女生性侵害等各種案件,容易引發(fā)廣大師生員工的集體恐慌。高校有關部門缺乏對于農民工、臨時工的有效管理機制和監(jiān)控措施,往往不能阻止各類侵害的發(fā)生,維護學生人身安全和校園和諧穩(wěn)定。
3.違規(guī)新聞媒體或記者非法進入校園影響和諧校園建設
一些不正規(guī)的新聞媒體記者或網絡媒體推波助瀾,在學校里非法采訪或報導,抓新聞嘩眾取寵,制造不和諧。
4.網絡的普及和新通訊手段的出現(xiàn)給和諧校園建設增加了難度
校園BBS論壇、交友網站、手機微博等新的輿論媒體對于高校的新鮮事件或突發(fā)事件起到迅速傳播和不斷擴大社會知情度和影響的作用,引發(fā)社會關注和輿論重視。相比之下,學校傳統(tǒng)輿論宣傳媒體存在滯后性等弊端,缺乏有效監(jiān)控機制和應對措施,對于新的傳播媒體缺乏有效監(jiān)管和約束,容易失去輿論導向的主動權。
(一)完善高校管理和服務體系,采取措施切實為師生員工解決各種問題
1.深化高校工資收入改革及分配制度,按照有關政策建立健全教師工資收入正常增長的長效機制,使教師能夠安心工作、有尊嚴地工作,切實提高教師待遇,注重分配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教師群體的幸福感。
2.注重教師職業(yè)發(fā)展和職稱晉升,建立健全績效工資制度及崗位聘用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注重教師職業(yè)進修和人才培養(yǎng),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加大師資培養(yǎng)的投入,完善學科團隊,營造良好的職業(yè)發(fā)展氛圍,為教職工提供良好的教學與學術科研條件,做到職稱評審、崗位聘用等方面工作的公開公正公平透明,制定有關方案前應通過各種途徑廣泛征求廣大教職工的意見建議,健全高校民主決策機制,充分發(fā)揮高校教職工參與制定各項事關員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4]
3.高校及有關教育主管部門要注重和關心教師學生群體關注關心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著力解決教職工工作生活上的困難,著力提高教職工的福利待遇,著力改善廣大師生的學習、工作條件及利益訴求,想師生員工之所想,急師生員工之所急,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廣大師生員工的利益服務,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上水平、師生員工得實惠。
4.高校應做好廣大教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師德建設,注重培養(yǎng)和樹立具有高尚師德和良好職業(yè)操守、“為師、為學、為人”都受廣大師生愛戴和尊敬的師德模范典型,規(guī)范教師課堂內外的教學行為及言論,在重大問題上要與黨中央和國家保持高度一致,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學生。維護教師的良好形象,發(fā)揮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和諧校園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二)健全和完善緊急預案機制和危機管理與處置機制,加強特殊群體管理
1.高校應注重解決教師和學生群體中實際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棘手問題,及時有效化解各類矛盾沖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協(xié)調各職能部門,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完善矛盾處理機制和信訪制度,盡早盡快解決各種突出矛盾,避免惡化升級,演變?yōu)椴豢烧瓶氐耐话l(fā)性群體事件。[8]
2.高校應建立完善的突發(fā)性事件及群體事件緊急預案及應急處理機制,加強特殊時期、敏感事件的值班及領導帶班制度,建立健全突發(fā)事件領導干部責任制度及責任追究制度。提高危機管理和風險管理能力,健全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強化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加強應急隊伍建設。[3]組織和完善一支由各單位、部門主要負責領導、機關工作人員、保衛(wèi)部門工作人員、學生工作人員、輔導員及學生干部骨干為主要力量的突發(fā)性事件及群體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加強教育培訓和隊伍建設,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預防與應急處理相結合的作用。
3.高校應關注困難群體、弱勢群體等特殊群體教師學生的思想狀況及實際困難。加強調查研究工作,分類建立特殊群體檔案。做好特殊群體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全面了解師生的真實情況,做好調研工作,分類建立特殊群體學生檔案。[7]同時要設身處地為廣大師生考慮,多解決一些現(xiàn)實中亟待解決又遲遲得不到解決的難題和問題。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和就業(yè)指導、拓寬就業(yè)渠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力,鼓勵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千方百計地促進大學生就業(yè)。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及時干預和化解學生學習、生活、感情和就業(yè)等方面的心理問題,使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成才。[1]避免特殊群體的教師或學生在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產生仇富和報復社會心理,采取極端做法造成惡性后果。
(三)加強校園安全保衛(wèi)工作,加強網絡媒體監(jiān)控和管理
1.高校應高度重視、提高警惕,防范和阻止西方國家“和平演變”和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安全保衛(wèi)部門和情報部門要掌握相關信息和動態(tài),時刻把維護國家安全和校園和諧穩(wěn)定當作首要政治任務來抓。
2.高校應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校園安全,防止各類違法犯罪案件的發(fā)生,維護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和廣大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與當?shù)鼐矫芮信浜吓c合作,努力破獲一些造成重大損失和嚴重社會影響的案件,維護校園的安定和諧。
3.加強對校園內交通安全的監(jiān)控與管理,加強對校外人員進出校園的登記和管理,盡力排除各種社會因素對于高校校園和諧的影響,加強師生安全穩(wěn)定教育,做好消防安全、防盜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宣傳教育和引導,防止各類校園事故發(fā)生。
4.加強輿論媒體和網絡平臺如 BBS、校友論壇、交友網站、微博等新興媒體的監(jiān)控和管理,及時發(fā)布正確的輿論信息引導學生,采取有效措施屏蔽及刪除錯誤導向的輿論和反動信息,維護校園網絡的安全,避免網絡謠言的蠱惑、煽動和串聯(lián),從而避免網絡群體事件的發(fā)生。
[1]王敏達,劉超,劉坤.大學生群體事件預防機制與應急處理對策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5):29-32.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htm,2010-7-29.
[3]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3/16/ c_121193916_12.htm,2011-3-16.
[4]徐曉明,劉靜,邊超.高校青年教師生活狀態(tài)、發(fā)展狀況及利益訴求調查與對策研究 [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58-62.
[5]鄭恒毅,王健卉.高校群體性突發(fā)事件的成因與處置[J].重慶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11(5):84-86.
[6]孫學甫.高校特殊學生群體的管理與教育研究 [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4(2):11-12.
[7]李文凱.構建和諧校園必須關注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J].石河子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1(5):81-83.
[8]張雪銀.構建和諧校園背景下的大學生非正式群體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1-100.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Harmonious Campus Construc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LIU Chao1,PAN Li-ya2,WANG Jia-wei1
(1.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 2.Attached Hospital of Tumors,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60,China)
Atpresent,withthe newchanges ofinternationalpolitical andeconomicsituatio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must control thefactors affectingthe harmony of campus,perfectemergency-prevention plan and systemofhandling publicemergencies,dealwithconflicts insideandoutside thecampus,andfinallystrengthenthe education andmanagement of special groups.Taking the aspects above into consideration,this essay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harmonious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then offers some counterstrategies.
harmoniouscampusconstruction;securityand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publicemergencies; special group;emergency management
G647
A
1674-7356(2011)02-0028-05
2011-03-30
劉 超(1984-),河北河間人。助教,河北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組織行為學?,F(xiàn)為河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