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莉
在詞典編撰中,釋義無疑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胡明揚曾指出釋義從一定意義上說是詞典編撰的中心工作,一部詞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釋義的質量①。查閱釋義也是使用者利用詞典的最重要的目的。就雙語詞典而言,它的基本目的是在一種語言的詞匯單位與另一種語言的詞匯單位之間找到意義相等的對應詞②。即等值釋義是雙語詞典的核心工作。
如何實現(xiàn)等值釋義?眾所周知,兩種語言符號在語法范疇、詞義色彩和詞義范圍甚至是語用意義上呈現(xiàn)著一系列的不對等性。筆者認為,做到等值釋義必須利用詞典微觀和宏觀結構中的每一部分,不僅要倚重注釋、例證和標簽這三個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快詞類標注的步伐,參見系統(tǒng)的建立以及插頁和附錄的設置。
本文將以筆者手頭的幾部現(xiàn)行的漢英詞典為例,針對漢英詞典中存在的瑕疵,特別是詞類標注、參加系統(tǒng)、插圖和附錄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議,從而使?jié)h英詞典的等值釋義達到最佳效果。
詞典的微觀結構指條目中經(jīng)過系統(tǒng)安排的全部信息,也可稱為詞條結構①。具體來講,詞典的微觀結構包括注釋、例證、標簽、參見等部分?,F(xiàn)行的漢英詞典大都倚重注釋、例證和標簽這三個部分來描述詞條的意義,從而建立兩種符號間的聯(lián)系。
注釋相當于解釋,多為描述性語言,與單語詞典中的下定義(definition)較類似。加入注釋可以說明源語中詞(組)具體所指對象的特征以及包含的引申義,擴大或縮小譯語的語義和語用范圍,從而增加兩種符號的對等性。直譯加注釋、近義詞加注釋、音譯加注釋都是現(xiàn)行雙語詞典常用的方式。例證是詞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抽象的釋義具體化,從而幫助使用者更明晰詞條的意義。另外,通過提供語境,例證能進一步約束和強調詞條的適用范圍以及具體用法,詞條的語用意義也有所展示,增進了釋義的對等性。而標簽不僅能指示詞語的感情色彩,還可提供與語境有關的信息,例如場合、適用人群等。
針對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已經(jīng)比較成熟和完善,故雖然它們都相當重要,本文在此不再贅述,并重點指出微觀結構中詞類標注和參見系統(tǒng)的建立也是達到等值釋義的重要方式。
1.詞類標注。
詞類標注一直是漢英詞典編撰的一個軟肋?,F(xiàn)行的漢英詞典在詞類標注的態(tài)度上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完全不標注;二是進行標注。標注詞類的詞典還存在兩個問題:(1)是否要對所有詞條進行標注?很多詞典僅對單音詞條進行標注。(2)是否要標注所有的詞類?吳景榮先生認為只對7類虛詞進行標注就可以了,因為漢語詞性問題比較復雜,其中最難定的是動詞、形容詞和名詞,常常要根據(jù)一個詞在句子中的功能來定③。這樣就把難題扔給了使用者,讓使用者自己來判定詞類,給他們帶來的不便就可想而知了。
其實,完整的標注詞類在漢英詞典的研究中已經(jīng)達成了共識。本文認為它在提高釋義的對等性上有三個優(yōu)點:(1)最直接的提供語法信息。詞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使用者可以通過了解詞類直接迅速的掌握詞條的基本用法,這比讓使用者自己從例證中歸納總結要方便和準確的多。(2)增加釋義在語法范疇上的對等?,F(xiàn)行的漢英詞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詞條和釋義在詞性上的不一致。如《漢英大》中“顯出”的釋義詞為“give evidence;express;exhibition;show.”“顯出”為動詞,而“exhibition”作為名詞卻夾雜其中,不僅釋義在語法范疇上不對等,也會導致使用者的誤用。如果對詞條加注詞類,編者在編撰的過程中自然會更注意詞條的語法功能,從而達到詞性一致,避免類似的失誤。(3)有利于劃分義項,從而使釋義更完整和準確。漢英詞典的編撰大多以漢語詞典為藍本,而漢語詞典的義項劃分多以意義為依據(jù),對于詞類的考慮有所欠缺,這就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漢英詞典的某些詞條的釋義存在多種詞類混雜或個別詞類被遺漏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釋義的對等性。如“言之過甚”在《漢英大》中給出的釋義為“put it strong;an exaggerated statement.”動詞和名詞詞組同被列為一個義項,釋義的準確性自然沒有了保證。另外,《漢英大》中“抽考”只列動詞義項,未給出名詞義項,《新世紀》中“痛苦”“富余”“平靜”等均只列形容詞義項,而無動詞義項。這類問題不勝枚舉,嚴重影響了釋義的完整性。如果增強詞類意識,這類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2.參見系統(tǒng)。
現(xiàn)代語言學的創(chuàng)始人索緒爾曾指出語言系統(tǒng)內部的兩大關系為橫向的組合關系和縱向的聚合關系。這兩大關系在詞典的結構中也有所體現(xiàn):橫向組合關系在詞典中表現(xiàn)為描寫詞語的使用限制、搭配和句法功能;縱向聚合關系是指一個詞的上下義、同義和反義關系等,這就由詞典的參見系統(tǒng)將這些意義相關卻分列的詞條連接起來,使詞條在意義上相互印證、彼此補充,增加詞條釋義的準確性。參見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
(1)近義詞和同義詞之間的參見。漢語中有許多近、同義詞,建立參見可以細化詞條的語義,使細微的差別得以顯現(xiàn),讓使用者對于語義有一個更完整的把握。在學習型的漢英詞典中,最好加入近義詞辨析欄,在它們指稱意義和語用意義上的差別進行比較,然后在所涉及詞條和辨析欄之間建立參見。這樣使用者對這些詞條的意義和用法就能有更深刻、全面的認識。例如《新漢英詞典》設有4000多個近義詞辨析,并建立相應參見,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2)反義詞之間的參見。幾部大型的漢英詞典中很少有反義詞之間的參見,這也是究于篇幅的考慮。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的漢英詞典中,特別是學習型漢英詞典中,建立參見就很有必要了。反義詞之間的對比同樣可以加深對語義的理解,讓使用者有一個立體的認識。而且當使用者忘記要查找的詞條時,可以先找到其反義詞,再通過參見找到詞條。例如當使用者查“模糊”卻忘記了拼音,可以先找到“精確”,通過參見,找到反義詞“模糊”或者“粗略”等。
(3)慣用法參見。這依然適用于中小型或者學習型漢英詞典。一般慣用法參見會緊緊的排在詞條的后面,集中的提供語法信息,并指出詞語的習慣用法,對詞條的釋義是一個有效的補充。
(4)插圖參見。一些漢英詞典中會對一些中國文化固有詞匯配備相應的插圖使其更加形象和直觀。這時候就有必要在所涉及的詞條和插圖之間建立參見。如:中文的各種書體常作為插圖安排在“書體”詞條的旁邊,屬于書體一種的“隸書”“楷書”等詞條應該和插圖建立參見,從而把本來語義相聯(lián)卻分列的詞條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
參見系統(tǒng)還有許多其它的形式,如縮略語參見、同形異音參見和同形異義參見等,也大都被現(xiàn)行的漢英詞典采納。但是建立多少參見和采用哪些形式往往根據(jù)詞典的類型有所調整。需要指出的是,參見系統(tǒng)在學習型的漢英詞典中表現(xiàn)得更為重要。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習者在大腦中建立語言網(wǎng)絡的過程,學習者通過聯(lián)想或者外在的引導做到觸類旁通,由此知彼。辭書中參見系統(tǒng)起的就是這個引導作用。在學習型的漢英詞典中建立完善的參見系統(tǒng),可以使各個詞條形成完整、系統(tǒng)的體系,使用者可以通過參見建立原本分列的詞條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促進記憶和理解,從主觀上來說也增加了釋義的完善性。
宏觀結構指的是詞典中按一定方式編排的詞目總體,也稱為總體結構④。本文主要考慮的是宏觀結構中的插圖和附錄部分對于釋義的等值性的影響。
一直以來,插圖和附錄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插圖在現(xiàn)行的幾部大型漢英詞典中完全沒有體現(xiàn),而附錄的設立與否以及涉及的內容也有很大的隨意性。筆者認為,如果將此兩部分好好利用起來,不僅可以使詞典的整體結構更加飽滿和協(xié)調,對詞典的釋義也是一個有效的補充。
1.插圖。
插圖可以更加形象、直觀的展現(xiàn)某些很難用文字描述清楚的名稱或概念??傮w來說,釋義是抽象的、分析性的,而插圖則主要是具體的、綜合性的①。插圖的作用一般分為定義型和舉例型兩種。例如:“劃旱船”一詞,《新世紀》給出了很復雜的解釋―― boat dance[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dance with a girl moving about in a cloth or bamboo“boat”and a man making rowing movement with an oar,singing as they dance].對于沒有見過旱船的使用者來說,這樣復雜的注釋幾乎毫無幫助,而《新時代精選漢英詞典》就給出了相應的插圖,再加上這些注釋,整個釋義變得清晰明了。又如《新時代精選漢英詞典》在“手”詞條旁加入了插圖并列舉出手指甲、手紋、無名指、指節(jié)等的位置及對應的英譯;詞條“鞋”旁插入了高跟鞋、涼鞋、旅游鞋和拖鞋等插圖;詞條“壺”則列舉出燒水壺、茶壺、酒壺和茶湯壺等作為插圖。這樣不僅簡潔生動,也讓使用者對詞條留下更深的印象。
2.附錄。
詞典編撰中對于附錄的研究還鮮有人提及,這也是造成如今詞典附錄設置比較混亂的主要原因。漢英詞典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筆者提出兩點意見。
(1)附錄的內容。
胡明揚曾指出附錄是詞典里除正文、序言、凡例等以外附加進來的一些參考資料或參考表格,它實際是詞典內容的引申,一些沒有收進詞典正文但估計到讀者有可能經(jīng)常查檢的常識性材料都可以以附錄的形式列入詞典里來③。就現(xiàn)在的漢英詞典來看,附錄提供的大都是一些文化信息,如天干地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人體穴位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等,這對于擴充詞典的收詞范圍和方便使用者的查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筆者認為還應該增加語用信息,集中介紹一些漢語的語用規(guī)則,如稱呼、話題禁忌、禮貌用語等。語用意義與語義是不可分割的,提供語用信息是詞典作為語言的規(guī)范者和指導者在實際運用中的延伸。對于學習漢語的使用者來說,這些語用信息可以加深他們對于語義的理解,提高使用語言的能力。
(2)附錄與正文的關系。
一般認為附錄是正文之外的附加信息,所以附錄幾乎是獨立于正文之外的。但是筆者認為應該讓附錄和正文聯(lián)系起來,打破這種“各自為政”的局面。首先在附錄中出現(xiàn)的詞條,應該在其釋義后加入?yún)⒁?“見附錄,加入頁碼”。這樣提醒使用者有許多和它屬于一個集合的詞條,并且?guī)椭麄冋业竭@個集合,通過比較,加深理解。其次,與附錄中提供的語用信息相關的典型詞條,在附錄中應建立參見,或者互建參見。如:附錄中關于使用謙虛語的說明應設立“鄙人”“足下”“犬子”和“內人”等詞條的參見,并附上頁碼;也可以在正文中這些詞條后建立參見。當然,這樣做編撰者要耗費很大的精力,但對于使用者來說卻是相當受益的――如果不理解釋義中簡單的用法說明,可以迅速找到附錄中相關的詳細講解,增加釋義的充分性。
漢英詞典的等值釋義是詞典編撰者的最終目標。本文認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不僅要繼續(xù)在注釋、例證和標簽上不斷改進,還應該重視詞類標簽的加注,參見系統(tǒng)的建立以及插圖附錄的設置,使詞條的語義和語用含義得到更準確、更完整、更系統(tǒng)的體現(xiàn)。
注 釋
① 胡明揚,謝自立,等.詞典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67,122,193.
②拉迪斯拉夫·茲古斯塔.詞典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404.
③吳景榮.《漢英詞典》的經(jīng)驗與教訓[M].辭書研究,1980(2).
④黃建華.詞典論[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49-64.
[1]段奡卉.從使用者的角度談漢英詞典的編纂——兼評《漢英大辭典》[J].外語研究,2002(6).
[2]惠宇.新世紀漢英大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李紅印.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如何標注詞性[J].辭書研究,1999(1).
[4]潘紹中.新時代精選漢英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5]王仁強,章宜華.漢英詞典詞類標注對譯義準確性的影響調查[J].現(xiàn)代外語,2006(2).
[6]魏向清.雙語詞典譯義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7]吳光華.漢英大辭典(第二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
[8]吳光華.新漢英詞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9]吳景榮,程鎮(zhèn)球.新時代漢英大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10]楊文秀.英漢學習詞典中的語用信息的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1]曾東京.綜合性英漢語文詞典中的APPENDIX附錄問題——兼評《英漢大詞典》的附錄[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4(1).
[12]張曉穎.《新世紀漢英大詞典》詞類標注法評析[J].外語教學,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