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暉 霍良
民族旅游區(qū)旅游翻譯教學研究
——以武陵源區(qū)為例
常暉 霍良
旅游翻譯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課程,旨在提高英語專業(yè)旅游翻譯方向的學生、旅游專業(yè)學生和旅游從業(yè)人員在從事涉外業(yè)務所需要的英語交際翻譯能力。立足于世界自然遺產(chǎn)——湘西民族旅游區(qū)武陵源,就如何教好旅游翻譯這門課程以更好地實現(xiàn)與異域語言文化對接,從重視語言基礎(chǔ)、重視輸入、加強輸出能力培養(yǎng)和注重跨文化交際翻譯能力培養(yǎng)幾個方面作了研究。
旅游翻譯;語言輸入與輸出;跨文化交際;民族旅游區(qū)
2l世紀國際旅游業(yè)迅猛發(fā)展,預計將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產(chǎn)業(yè),我國也將在21世紀頭10年內(nèi)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為了迎接這一偉大時代的到來,我國的旅游業(yè)必須跟上發(fā)展步伐,凸現(xiàn)民族特色,與國際標準接軌,而對于以旅游作為支柱產(chǎn)業(yè)的湖南省旅游龍頭——世界自然遺產(chǎn)武陵源來說,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促使越來越多的旅游資料被譯成英文。旅游資料作為一種對外宣傳資料,其翻譯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對外宣傳的效果。因此,除了立足于該區(qū)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富有特色少數(shù)民族風情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外,還需要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該區(qū)旅游從業(yè)人員的跨文化交際翻譯能力[1]。國民教育的發(fā)展,又使旅游教育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走學科外語教育的道路。旅游翻譯正是在這一情形下孕育而生的,它是一門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課程。一方面,作為一門外語,它需保留基礎(chǔ)知識扎實、聽說讀寫譯能力嫻熟、知識面廣,具有一定理論性等優(yōu)勢;另一方面,作為一門技能性較強的課程,它有較強的應用性和適應性,培養(yǎng)出來的外語人才,尤其是翻譯人才能在我國對外開放的浪潮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如何通過英語來學習旅游專業(yè)知識,通過翻譯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重點和要點,并能用英語進行筆頭和口頭交流,本文擬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及實踐。
眾所周知,武陵源區(qū)地處偏遠的湘西,外語教育水平與東部開放地區(qū)相形之下差距較大,這就要求我們高校英語教師要下功夫幫助學生打牢語言基礎(chǔ)。語言基礎(chǔ)包括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前者指語言、語法和詞匯
等方面的知識,后者指綜合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讀、聽、說、寫、譯等語言活動的能力。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扎實的語法、一定的詞匯量和熟練的詞匯知識有利于提高語言應用能力,亦即交際翻譯能力。Higgs和Clifford曾指出如果學習者只顧交際而不注意語法的準確性,他雖能交流信息,但總是會出現(xiàn)句法或語音形式的錯誤,長此以往,勢必削弱和影響學習者語言水平的提高,從而最終導致語言學習者語言的“石化”現(xiàn)象[2]。
因此,語言能力不僅包括口頭傳達信息的能力,還應包括聽、讀理解和翻譯、寫作的能力,因為它們都是“交流信息”的手段。學習者有了語言能力作基礎(chǔ),再加上在特定的交際環(huán)境下得體地表達信息的能力便形成真正意義的“交際翻譯能力”。旅游翻譯由于其內(nèi)容涉及基礎(chǔ)理論和旅游產(chǎn)業(yè)的“行、住、吃、游、購、娛”等行業(yè)服務內(nèi)容,因而教學內(nèi)容是與旅游專業(yè)文獻息息相關(guān),包括世界旅游組織、旅游業(yè)的質(zhì)量標準,賓館飯店服務以及武陵源旅游業(yè)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這當中出現(xiàn)了大量旅游方面的術(shù)語,從重視語言基礎(chǔ),全面培養(yǎng)交際翻譯能力這方面考慮,因而教師在講解中要針對這一現(xiàn)象,清楚明晰地向?qū)W生答疑。比方說“a Package tour”也稱“inclusive tour”,不能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譯為“包裹旅游”,而應譯為“一切由旅游社代辦的旅行”。再諸如cultural tour(文化旅行),seeing tour(觀光旅游),convention tour(會議旅游),business travel(商貿(mào)旅游)等[3]。旅游翻譯中的寫作屬于應用文類型寫作,不像其他類型的寫作那樣一定要率先經(jīng)過周密的構(gòu)思,選擇準確、適當?shù)挠迷~及合適的語法,然后再圍繞主題,展開有理有據(jù)的敘述、說明及闡述等,最后階段再反復推敲,修改方才算寫完。旅游翻譯中的寫作,比如:Reservation Application Form(酒店預訂單),Registration Forms(住宿登記單)等,教師可向?qū)W生說明一方面要填這些單時要學會簡潔明確,另一方面要確保準確無誤,快捷清楚地填寫即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旅游翻譯寫作更加強調(diào)一個實用性,易學易懂。
從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看,輸入是第一性的,是輸出的基礎(chǔ)。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語言輸人是關(guān)鍵。離開輸入,一切都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Krashen在其“輸人假設(shè)”(Input Hypothesis)中指出語言的習得有賴于足夠量的“可理解性輸人”(Comprehensible Input)[4]。輸入對語言的學習起決定性作用,但學習者也需要有“強推式輸出”(pushed output)的機會,即他們“有意義”地使用其語言資源的機會。也就是說,語言的習得是一種輸出與輸入相互影響的過程,在輸出的過程中,學習者往往在驗證對輸入的理解,因而有助于語言規(guī)則內(nèi)化,以期得到更多、更好的輸出。國際旅游接待中常用的口頭交際翻譯表達都是比較地道的英語口語情景對話。諸如:機場迎接游客、入住酒店、游覽參觀直至機場送客等。教師在教授這些教學內(nèi)容時,一定要重視語言的輸入,尤其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否則就會搞不清楚,妨礙了交際的順利進行,無法獲得語言有效、成功的輸出。請看以下一則對話:
(A:Receptionist B:Mr.Jordan)
A:Good morning sir.What can I do for you?
B:I am in Room8708.My room has two beds.I would like to have a room with a king size bed.
A:Awfully sorry.We haven’t any empty double room with a king size now.I will inform you when it is available.Is it ok?
B:That’s fine.Thank you.
對話當中出現(xiàn)的a room with a king size bed,可能大部分學生在翻譯時,會對“king”這個詞常用作“國王”意思養(yǎng)成固定思維,而未曾料到原來“king”還可以用作形容詞,意為“極巨大的”之意,所以這句應譯為“加大床的房間”。多輸入才會多輸出,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大量模仿地道英語情景對話,盡可能讓所有學生課堂上都有口譯練習的機會,以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保持課堂氣氛的活躍,每一個學生都是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5]。另外,教師在授課時,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輸出的興趣,讓其有一種能說、會說的成就感,讓他們多記憶、多掌握大量的情景對話,進而達到會用的目的。這同時也是旅游翻譯這門獨具特色,跨學科課程想要達到的目的之一。
從語用學角度講,英語語言教學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特別是培養(yǎng)他們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僅僅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也并不意味著能恰當、有效地與他人溝通。Thomas曾說過:“語法錯誤從表面上就能看出,受話者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種錯誤。這種錯誤一旦發(fā)現(xiàn),受話者便認為說話者缺乏足夠的語言知識,因此可以諒解。語用失誤卻不會被像語法失誤一樣看待,如果說話者出現(xiàn)語用失誤,他很可能會被認為缺乏禮貌或不友好?!保?]。
交際翻譯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制約著語言的使用,這就是語言的文化因素。我們與英語國家人民進行交際,有時會因文化差異而導致交際困難。甚至發(fā)生交際的失敗。由于旅游翻譯教學立足于本國,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對旅游的目的地(以中國為主)進行介紹,如歷史古跡、旅游城市、風景名勝、旅游商品、風俗民情、飯店廣告與宣傳及餐飲等[7]。例如:如果一位英語導游直接向來華的外國游客介紹說:“A Full Mancu一Han Banquet”(滿漢全席)。想必游客并不太清楚這是什么,因為交際雙方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響而缺少一個共有的語用前提,出現(xiàn)了語用障礙,導致交際翻譯的不成功。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可做一個簡要的相關(guān)語用前提的闡述。如下: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the palace food culture of Han and Mancu became mixed when the Full Mancu-Han Banquet came into being.It is said that when Emperor Kangxi first tasted the full Mancu-Han banquet,and wrote down the four“滿漢全席,meaning Full Mancu -Han Banquet[8].
又如:天門山,既是佛教圣地,又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珠聯(lián)璧合,成為中外游人和善男善女向往的理想圣地。
譯文:As a Buddhist sanctuary and a major national scenic resort,Mount.Tianmen,is a Mecca for both tourists and Buddhist pilgrim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elcome to Mount.Tianmen![9]
“麥加”乃西方人朝圣之地,這里將張家界神奇的“天門山”比作“麥加”,不僅突出了天門山鮮明、獨特的中國佛教文化底蘊而且讓外國游客豁然開朗,不會有一籌莫展之感。同時也達到了宣傳文化的目的。
再者,段末添加的“歡迎您來天門山觀光游覽!”又使旅游手冊顯得更具親和力。
針對世界遺產(chǎn)武陵源民族旅游區(qū)翻譯時,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結(jié)合當?shù)氐念H具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翻譯資料,尤其是引導學生牢記旅游翻譯專業(yè)術(shù)語及其翻譯方法和技巧,導入大量由于文化差異影響而導致交際失敗的例子或是放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影片或記錄等,啟發(fā)學生思維,進行提問、討論教學,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氛圍中增強跨文化交際翻譯的意識,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翻譯能力。
綜上所述,立足于湘西張家界的武陵源這一民族旅游區(qū)發(fā)展外語教育事業(yè)是要通過長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xiàn)的。這顯然對我們這些外語老師自身素質(zhì)提出了挑戰(zhàn)。英語教師不僅要了解其它國家的文化,還要深刻了解自己的母文化,注意這兩者的文化差異,重視自我跨文化交際翻譯能力的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才能適應新時期旅游翻譯教學的要求[10]。文章從重視語言基礎(chǔ),全面培養(yǎng)交際能力;重視輸入,加強輸出能力培養(yǎng)和注重跨文化交際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等三方面談一些淺顯的看法,希望為旅游翻譯教學改革與外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踐起到一定作用。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實踐,一定能將武陵源民族旅游區(qū),乃至于全國的旅游專業(yè)學生、英語專業(yè)旅游方向的學生以及旅游服務從業(yè)人員培養(yǎng)成熱愛旅游事業(yè),具備流利的英語口語能力、較強的英語實用技能和跨文化翻譯能力,并具備扎實的旅游基礎(chǔ)知識,真正適應國際旅游市場需求、適應中國旅游事業(yè)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涉外旅游人才。
[1]王慧英.旅游資料英譯的跨文化審視[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85-87.
[2]Tarone E.& G.Yule.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
[3]房海新.English for Tourism[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Hertfordshire: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7.
[5]馬紀霞.從語言的輸入輸出看大學英語專業(yè)的課堂教學法[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4):60-64.
[6]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7]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8]魏星.實用導游語言藝術(shù)(新版)[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8.
[9]常暉.從”功能對等”的觀點看文化翻譯—以旅游資料翻譯為例[D].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84.
[10]樊寧瑜.論旅游資料英譯中的文化闡釋[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43-45.
On Tourism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Ethnic Tourist Area——Take Wulingyuan as Sample
Chang Hui Huo Liang
Tourism translation is a practical subject which aims at improving the English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ability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with specialized direction of tourism translation,tourism students and tourism employees in handling foreign affairs.This paper based on the World Natural Heritage-Wulingyuan Ethnic tourism area,from the following respects:emphasis on language basis,intensity of input and output capacity-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capacity-building explicates the effective access to teaching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the docking with exotic language and culture.
tourism translation;language input and output;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national tourism area
H319
A
1672-6758( 2011) 06-0050-2
常暉,碩士,副教授,吉首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張家界。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及跨文化交際等。郵政編碼:427000
霍良,碩士,講師,吉首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張家界。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及翻譯理論與實踐。郵政編碼:427000
2010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0C1115(常暉主持);2009-2011吉首大學教務處教改課題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09YBB31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