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龍
馬克思主義商品觀
林清龍
商品是勞動產品,商品與滿足需要的性質和方式無關,商品具體分為兩大種類和兩重屬性,商品之間以價值發(fā)生關系,商品內部包含自身的系列矛盾。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商品觀,對于更好地認識社會主義經濟規(guī)律,提供思路解決現(xiàn)實經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勞動產品;商品;價值
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商品不是商品學中的商品,而是政治經濟學中的商品。所以它要涉及到是不是勞動產品,是在什么生產方式中生產出來的。不是只是關心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更主要關心它的價值。政治經濟學中的商品是作為經濟形式和經濟細胞來看待和考察的。到底什么是商品?在馬克思的眼中,商品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前提和基礎,是經濟的細胞。
在政治經濟學中,何為商品?馬克思是如何來看待這個概念?“什么是商品?商品是在一個或多或少互相分離的私人生產者的社會中所生產的產品,就是說,首先是私人產品。但是,只有這些私人產品不是為自己的消費,而是為他人的消費,即為社會的消費而生產時,它們才成為商品;它們通過交換進入社會的消費。[1]馬克思認為,商品是私人勞動者生產的勞動產品,它凝聚著私人勞動者的勞動。只是這個私人勞動的產品不是生產出來為自己消費,而是為他人消費。也只有在這個時候,私人勞動的產品才真正成為了商品。商品是私人勞動的產品,這些產品為了社會的消費而生產,即私人勞動的產品如果通過交換而被社會所消費,這些產品就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商品了。所以商品是由勞動產品轉化而來的。即商品是勞動產品的轉化形式。“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保?]商品體有兩個屬性,除了自身本來就存在的使用價值這個屬性外,它還擁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那就是商品是勞動產品,具體勞動的屬性,這個屬性就成了勞動產品的價值。
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成為了勞動產品的一種經濟形式,即商品形式。在這個形式下,勞動產品就不是以原來的面貌出現(xiàn),而是以一種新的面貌出現(xiàn),即以商品形式出現(xiàn)。此時,因為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私人勞動與私人勞動的關系就轉變?yōu)樗饺藙趧优c社會總勞動的關系,這種關系通過勞動產品轉變?yōu)樯唐?,就被反映成商品與商品之間的關系。“商品形式的奧妙不過在于,商品形式在人們面前把人們本身勞動的社會性質反映成勞動產品本身的物的性質,反映成這些物的天然的社會屬性,從而把生產者和總勞動的社會關系反映成存在于生產者之外的物與物之間的社會關系。由于這種轉換,勞動產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覺而又超感覺的物或社會的物。”[3](89)私人勞動產品采用商品形式,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勞動產品從此成為商品,在商品形式下,私人勞動與社會總勞動發(fā)生了具體的關系,從而使私人勞動成為社會總勞動的組成部分,不同的私人勞動者的關系也因為都與社會總勞動產生關系更加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由于商品形式,不同的生產者因此產生了復雜的社會關系,這種關系是在商品形式的掩蓋下,并通過商品體現(xiàn)出來的。
總之,商品是勞動產品。是勞動產品的商品形式,這種形式使不同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被反映在商品形式上。
“整個‘商品’世界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勞動能力;二是商品本身?!保?]馬克思認為,商品世界可以分成兩大類,勞動能力和商品本身,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勞動人民的勞動能力可以作為商品世界的原子來出賣,在這種方式下,勞動人民的勞動能力也只能出賣才能很勉強地維持生存。勞動人民尤其是工人階級更是對生產資料一無所有,他們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人的勞動能力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就變成了一種商品,而這種商品的所有者就形成了雇傭工人。勞動能力作為商品出賣,在資本主義發(fā)展初期,是只是勞動力的出賣而出賣。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勞動能力不僅僅是作為勞動力商品本身而出賣,而且產生了新的含義。即勞動能力是作為一種活動提供服務。這種服務是需要通過人的勞動力的能動作用提供的。此時這種能動的服務也成為一種商品,成為勞動能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延伸出來的一種商品形式即無形商品。
商品本身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物,是我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的,它們通過自身的物質使用價值和其他商品的價值進行交換。但是,這里有幾點需要特別說明一下,“有些東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譽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們的所有者出賣以換取金錢,并通過它們的價格,取得商品的形式?!保?]馬克思認為,有些東西根本就不是商品,但是它們也可以取得商品的形式而進行商品交易。這里說明了一種情況,在商品世界里交易的東西不一定全部都是商品,只要具備商品的形式也就可以在商品世界里進行交易,所以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不是商品的東西都被作為商品進行交換也就不奇怪了。在第一點,我們有說過,商品是勞動產品。只有勞動產品才能稱其為商品,但是,在現(xiàn)實的經濟生活當中,我們看到很多不是勞動產品的東西也都被當成商品來進行交換。這是一種非常偶然的情況,像土地,古董藝術品等等,這些東西雖然本身沒有價值即不是勞動產品,或至少不能由勞動再生產。但是像剛才我們說了,不管是不是商品,不管是不是勞動產品,只要它可以被獨占,可以讓渡即取得商品的形式就可以進行交換。
商品之所以成為商品,需要有兩個因素?!吧唐返膬蓚€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價值實體和價值量)”[6]馬克思認為,商品包含兩要素,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是指商品滿足人類某種需要的屬性。產品如果沒有使用價值,那么對人類來說就沒有一點用處,人類就不會在其上面凝結人類的勞動,也就不是勞動產品,當然也就不是商品。價值是指人類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一個商品價值的大小取決于人類凝結在其上的人類社會必要勞動。如果人類的社會必要勞動越大,那么該商品的價值就越大,反之則相反。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商品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商品的二重屬性即商品既是使用物品又是價值承擔者。商品的兩要素決定了商品的這二重屬性。商品的使用價值是針對買者而言,他之所以購買商品就是看中商品的使用價值。該商品對買者有某種用處,所以他愿意購買。商品的價值主要針對賣者而言,賣者之所以出讓自己的商品是想得到商品的價值,所以他必須讓渡自己商品的使用價值。因此在這里。賣者得到了商品的價值,買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價值。這個交換的實現(xiàn)是通過商品本身這個中介來實現(xiàn)的。商品在這個過程中既被當作商品的使用價值來使用,也被當作商品的價值來使用。商品就被賦予了二重性,即既是使用物品又是價值承擔者。
“假如商品能說話,它們會說:我們的使用價值也許使人們感到興趣。作為物,我們沒有使用價值。作為物,我們具有的是我們的價值。我們自己作為商品物進行交易就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彼此只是作為交換價值發(fā)生關系。”[7]馬克思認為,商品作為物是沒有使用價值的,商品作為物的唯一用處就是它們具有價值,從而商品之間的交換就以商品的價值為統(tǒng)一的尺度。商品與商品之間的關系就只能以價值作為紐帶。商品的占有者希望得到價值,就必須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購買者希望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就必須讓渡商品的價值。通過價值的交換,買者和賣者得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通過價值交換這個橋梁,買者和賣者得關系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商品作為一種綜合體,包含著它本身固有的一系列矛盾?!吧唐穬仍诘氖褂脙r值和價值的對立,私人勞動同時必須表現(xiàn)為直接社會勞動的對立,特殊的具體的勞動同時只是當作抽象的一般的勞動的對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對立,……這種內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態(tài)變化的對立中取得發(fā)展了的運動形式。因此,這些形式包含著危機的可能性,但僅僅是可能性。”[8]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等等都是商品體本身包含著的內在矛盾,這些矛盾在商品形態(tài)的變化中不斷取得變化的運動形式。當然這些形式如果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引起經濟危機的發(fā)生。其實,在現(xiàn)實的經濟生活中,這些矛盾已經引起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不斷發(fā)生,每隔一段時間產生的經濟危機就是例證。當然這些內在矛盾也是促進商品經濟不斷發(fā)展的內在動力。這要看人類如何很好地發(fā)揮這些矛盾的積極作用,限制其消極的影響。在這些矛盾當中,有兩對矛盾影響比較普遍,即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主要針對商品的買者和賣者而言,他們要得到商品的任何一個屬性必須讓渡商品的另一個屬性。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主要針對私人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而言。私人勞動生產率如果低于社會必要勞動生產率,那么將處于商品交易的劣勢。
總之,我們只有深刻理解商品的真正內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解決我國在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進程中遇到的難題,更好地為四化作出積極地貢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657.
[2][3]資本論(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50-89.
[4]剩余價值理論(第 1冊)[M].人民出版社,1975:159.
[5][6][7][8]資本論(第1 卷)[M].人民出版社,2004:47-135.
Marist Concept of Merchandise
Lin Qinglong
Merchandise is seen as the product of labor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way to satisfy the human needs.Understanding the Marxist concept of merchandise is of significance for us to study the law of socialist economy and to deal with the real economic problems in China.
product of labor;merchandise;value
A81
A
1672-6758(2011)07-0037-2
林清龍,在讀碩士,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0級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yè),福建·泉州。研究方向:經濟改革與經濟發(fā)展。郵政編碼:362021
Class No.:A81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劉麗萍 鄭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