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磊
籃球運動訓練芻議
陶磊
籃球是人們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項目,在我國普及很廣,但是籃球運動訓練水平與國外特別是美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通過對國內外籃球運動訓練特點的對比分析,對我國籃球運動訓練提出建議,以促進我國籃球運動的發(fā)展和競技水平的提高。
籃球訓練;教練員;技術;身體素質
1891年奈史密斯博士發(fā)明了籃球,1898年美國人威廉姆斯將籃球傳入中國,一百年來,籃球倍受人們的喜愛。自1936年中國派隊出席第11屆柏林奧運會以來,我國的籃球技、戰(zhàn)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球教科書從1946年馬爾飛著的《籃球攻守方法論》到2000年10月出版的《籃球運動高級教程》《籃球運動研究必讀》《籃球大辭典》等有上百種,它們極大地豐富了籃球理論寶庫,推動了籃球的發(fā)展。
1948—1949賽季后,BAA更名為NBA,從此對世界籃球運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中國籃球登上世界籃壇較晚,但是我們的男籃曾獲得世界錦標賽第八名,女籃曾獲得奧運會第二名。老一代籃球明星也馳騁在洲際和世界的賽場上,取得了驕人的戰(zhàn)績。
由于籃球運動屬于社會范疇,它必須服務于社會來源于社會。為此NBA在半個多世紀的職業(yè)化道路上走向了輝煌,世界各國也相繼開始了職業(yè)化。中國籃球的職業(yè)化是從九十年代開始的,1994年中國男籃推出甲A主、客場制,1996年推出全國籃球職業(yè)聯(lián)賽,2004年開始借鑒NBA的比賽機制,推出了全新的籃球超級聯(lián)賽。中國男籃職業(yè)聯(lián)賽的成功運作,大大提升了中國籃球在國際籃壇的地位,也大大推動了籃球運動在國內的普及,群眾性的籃球運動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火爆過。街頭三人籃球賽如火如荼,校園籃球熱潮一浪高過一浪,CUBA大學生聯(lián)賽深入人心,中國籃球運動已發(fā)展成中國第一大運動。
(1)籃球戰(zhàn)術方面。
攻守平衡,俗話講:表演看進攻,羸球看防守。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趨勢,要求場上隊員要全面,即能攻善守,進攻時采用個人、二三人的配合等,靠著充沛的體力抓住與創(chuàng)造戰(zhàn)機進行急停跳投,積極跑動,通過突起、突停、假動作、擺脫、變向、變速、策應、擋拆、空切、突分等,通過瞬間進行傳、運、投等,發(fā)揮合理的技術。當今防守的趨勢是突出破壞性、攻擊性、主動性、貼身性,只有防守成功了,才能得到進攻的機會。防守的區(qū)域越擴越大,陣地防守最大可防出7米以外,小個隊員搶、打、斷、堵、夾、圍。高個隊員是封、蓋、擾、靠、擠、擋,使整個防守遍布地面、空中,在時間、空間上組成一個立體網,以減少進攻方的速度和次數(shù)。
(2)籃球技術方面。
移動時重心低、速度快、平步、交叉步、攻擊步和各種繞步,能有機的銜接、沒有停頓,新的組合看似一個動作。
傳接球基本功扎實,手與球接觸、控制高度敏感,對球的力量、速度、方向、甚至旋轉都能準確感知并做出合理的調控。傳球時隱蔽、突然、多變、幅度小、提前量大、技巧性高,真假難變,虛中有實、騙過對手、聲東擊西、出神入化、防不勝防,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投籃基本功扎實,如鄧肯的45°角打板,基德的三分投籃,加內特的高手投籃都可謂絕活。運動員能在高強度、高對抗、高難度、高干擾的情況下,跳向各方向、角度、由肩上變頭上,頭上變頭后低手變高手、高手變勾手反手等,完成投籃動作。另外,為了避開防守隊員的封蓋,在跳離地到落地之前的各時相可以隨時出手,個別運動員創(chuàng)造的所謂非正規(guī)的投籃,如跑拋投,根本沒有準備環(huán)節(jié)。
(3)國際籃球運動員的交流。
美國的籃球是最早打破國界的,它全方位地吸引著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球員,原因是在經濟利益、籃球觀念、技戰(zhàn)術水平,訓練的條件、比賽的次數(shù)、強度方面,具有極大的誘惑力。而各洲、國的不同風格、流派,先進的技戰(zhàn)術都能借鑒和吸收,加速了美國職業(yè)籃球的創(chuàng)新,也拉大了它與別國的差距。
(4)國外籃球教練員。
美國NBA教練在職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組織管理等方面都十分突出。一些功勛教練員中有很多都是教育學博士、副博士或碩士,他們學識較深,專業(yè)理論、組織能力、凝聚力、號召力、感染力等都高出一籌。
(1)籃球理論方面。
教科書有各種版本如高師、體院及??企w育教學專業(yè)的《籃球》等。比較權威的有《籃球運動高級教程》、《籃球運動研究必讀》等。與美國相比,單項技戰(zhàn)術類的書較少。
(2)男、女籃球與世界的差距。
縱觀中國籃球的發(fā)展史,我們有過輝煌,男女籃球經常在亞洲處于霸主地位,但是我們與世界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其一:籃球是“巨人”運動,但大小個必須有機的結合,發(fā)揮其特長。如1.83米的艾弗森,能攻善守,能內能外,是全面型的組織后衛(wèi),在NBA中是頂級運動員。NBA在選材時,那些具有籃球天賦、身材素質絕好、籃球意識強的小個子往往占有一定的比例。這些人主要擔當后衛(wèi)??v觀男女籃在世界大賽中的失利每每都是因為對手采用全場緊逼的戰(zhàn)術,造成我方頻頻失誤。我們看火箭隊比賽,有時同時派控球能力較強的三個小個隊員上場。如果對方采用全場緊逼或輪防、夾擊就很容易出現(xiàn)以多打少或造成防守方犯規(guī),迫使對方改變策略,跟著我方的節(jié)奏進行比賽。后衛(wèi)是球隊的核心、是靈魂,我們在選材時可以借鑒NBA的方法,大小個合理搭配。
其二:我國缺少強大的中鋒。得籃板球者得天下,中鋒技術全面,才能較好的利用策應、擋拆、投籃等吸引對方。協(xié)防、夾擊、給外線減小壓力,創(chuàng)造更多得分機會,是中鋒的作用。我們的高大中鋒,缺少克服籃下擠、靠、推的專門性能力,另外能參與快攻的中鋒少,快攻是進攻次數(shù)增加的一個途徑,當今在比賽中要努力增加本方的進攻次數(shù),抑制對方的進攻次數(shù),所以要重視中鋒的選拔訓練。特別是女子的男性化,女中鋒要有男子動作,各種方式的跳投,籃下的各種腳步動作包括空中作業(yè)等等。
(3)國內籃球教練員。
據(jù)專家統(tǒng)計前蘇聯(lián)教練員45%是大專以上學歷,中國只有1.8%;中國的教練員大部分是運動員出身,從小進入專業(yè)隊,每天接受大運動量的訓練,文憑低含金量也不高,他們是靠著上一輩的師傅帶徒弟式地傳授方式,專業(yè)素質較高,文化素質較低,即實踐型。知識水平、文化素質、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意識,專業(yè)基礎理論等都遠遠跟不上世界籃球運動的發(fā)展水平。
籃球運動員,除了要發(fā)展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外更要發(fā)展“弱素質”,如平衡能力、節(jié)奏感和模仿能力等。根據(jù)觀察,我們參加高水平比賽的人“強素質”較弱,“弱素質”更弱。他們的敏感期一般都在10-14歲之間,而對他們來說“弱素質”顯得尤為重要,體操訓練是增強“弱素質”的有效方式,為此,在少兒時期可以通過增加體操訓練的內容和次數(shù),使運動員建立更多的運動技能,通過完成各種翻轉、回旋等提高內耳中三個半規(guī)管的靈敏度,更準確地判斷人體在空中所處的位置,即空間感,通過單、雙杠,墊上等體操動作,提高肌梭、腱梭、關節(jié)囊內的感覺神經及皮膚觸覺的敏感度,提高運動員對抗時的平衡能力及對籃球這種特定的物質感知覺,即“球感”。通過體操訓練鍛煉對時間與速度的判斷,動作的強弱,運動時間的快慢、間隔的長短、用力大小、用力順序、運動幅度等等。
籃球運動員由于所司職位不同,肌肉的收縮,用力也不同,如,中鋒在籃下對抗中身體的姿勢不能產生較大的移動(即外形不能變化),肌肉主要是等長收縮,此時發(fā)動力很大,但不能讓裁判員看不出來,所以在訓練中就要發(fā)展肌肉等長收縮,如:靠墻、器械等“暗”發(fā)力,這需專門的練習,而前鋒與后位需要發(fā)展肌肉的爆發(fā)式力量。要發(fā)展肌肉的緊張收縮和鍛煉肌肉的彈性成分,另外一般耐力訓練要同步進行。
根據(jù)能量傳遞原理,投籃時在籃球出手前的瞬間要立刻制動整個軀體,肘關節(jié)不能伸直,球在手里要快速離手、指關節(jié)有彈性的急停將全身的動力傳遞給籃球。
單手肩上傳球主要是腰腹先發(fā)力(特別是腹內外斜肌),從中部向兩端末節(jié)依次傳遞,最后球通過腕指、鞭打式將球傳出。
運球根據(jù)場上的情況進行頻率、高低力量等變化,還掌握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和腕關節(jié)等三個軸,不同角度運球并且每個動作的銜接都要流暢。
[1]王保成,等.競技體育力量訓練指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2]劉玉林,等.現(xiàn)代籃球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3]陳小平.力量訓練的發(fā)展動向與趨勢[J].體育科學,2004(9).
[4]田野,等.運動生理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Abstract:Basketball is a popular and widespread sport in China,but the level of basketball training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compared with some foreign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By comparing the basketball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with that of some foreign countries,this paper mak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im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 level of basketball sport in China.
Key words:basketball training,coach,technology,physical quality
Class No.:G841Document Mark:A
On Basketball Training
Tao Lei
G841
A
陶磊,講師,東北石油大學體育部,黑龍江·大慶。郵政編碼:163318
1672-6758(2011)04-0149-2
(責任編輯: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