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 韋志成
上好一堂課的秘訣
■江漢大學 韋志成
許多老師跟我說,我做夢都想把課上好。他們向我討教,上好一堂課的秘訣是什么呢?一時竟不知如何回答。想了想之后,上課本沒有秘訣,如果說非要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就是對上課有著一般規(guī)律性的認識和認真的準備。把這兩點結合起來,有效的上好一堂課有幾點必須做到:
第一,上課必須要有教學目標,立足一個“準”。干什么事都要有價值,何謂價值?價值,就是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上課要有起碼的價值,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就語文課程來說,就要滿足學生的認知價值、智慧價值、審美價值和發(fā)展價值,形成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上好一堂課,要凸顯這堂課的“三維”價值,謀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
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這堂課要完成的主要的教學任務,是師生所要達成的教學效果。說白了,所謂教學目標,就是解決這堂課“教什么”的問題。教學目標的確定,頗費思量:
一不能盲目。沒有目標,搞什么非“預設”,“課堂生成”,“追求沒有預約的精彩”,要么“鈴聲一響,走進課堂,要講什么,等我來想”;要么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么是跑馬溜溜的山上,信馬由韁;等等。沒有目標上課,是對教學不負責任,對學生不負責任,課肯定上不好,十個有十個要摔跤。
二不能隨意。大而化之,籠而統(tǒng)之弄一個目標,貼標簽,做樣子,對付領導檢查,“秀”給旁人看的。如朱自清《背影》的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課文語言,培養(yǎng)自學能力。
這樣的教學目標,空洞浮泛,是“聾子的耳朵——擺設”,放之四海而皆準,在任何一堂課都可以“套上”,唯獨對這堂課沒有用,因為沒有這堂課的特點,大帽子底下開了溜。
三不能錯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時間的主人,可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總是把他們擺在配合和服從的地位。如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駱駝祥子(節(jié)選)》)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閱讀課文,體會祥子的痛苦生活和悲慘遭遇,理解描寫的襯托作用。
2.使學生理解從視覺、嗅覺、觸覺等多角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寫景物的方法。
這樣的教學目標就錯位了,“使學生如何如何”,“使動用法”,使學生動,把學生置于教師的驅使之下,學生是被動的,完全失掉了主體地位。也許有人說,別摳字眼,可語文課就是要摳字眼,如果連這一點意識都沒有,那還奢談什么“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呢?
教學目標的制定,課文是唯一的依據(jù),課堂教學內容應該按照課文的體式來確定。體,文章體裁;式,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結構、語言、表現(xiàn)手法等。文章體式千差萬別,詩歌、小說、散文、戲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即使是同一類文章,如記敘文,有記人、記事、記物,記敘有順序、倒敘、插敘等,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就有每篇課文的個性,是這“這一篇”的“這一課”。突出本課的特點,選準訓練的角度。然后,基于學生的實際,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分寸感和層次性。在表述時,盡量做到“重點、明確、簡潔”。如《論語六則》的教學目標:
1.學習孔子熱愛學習、勤于思考、不恥下問、擇善而從的人格品質。
2.理解文中實詞的含義和虛詞“而”的用法。
3.誦讀并默寫課文,積累本課的成語。
4.筆譯課文,寫一篇心得。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依據(jù)課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學信息量適合,密度適中,分寸恰當,具體明確。教學目標確定了,上課方寸不亂,導教、導學、導評價,上好一堂課心里就有底了。
第二,上課必須要有教學思路,講究一個“清”。教學目標確定了,“教什么”的問題解決了,那么“怎樣教”呢?怎樣把教學目標變?yōu)楝F(xiàn)實呢?怎樣引導學生“達成”呢?葉圣陶先生說:“教學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教學如同寫文章一樣,有一條思路,講究思路教學。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達成實現(xiàn)。
思路教學,把課文的思路、學生學習的思路和教師的理解思路三者合一,教師設計一條進行教學的思路,引領學生前進,在課文中走一個來回,走進去——出來——再進去——再出來,感受——領悟——積累——觸發(fā),順利地到達終點。把這堂課的前后左右,仔細想好,安排妥貼,先教什么,后教什么,重點教什么,難點如何解決,教到什么范圍,教到什么程度,思路清晰、清楚,層次分明。哪里需要轉折,哪里需要過渡;哪里需要牽引學生過好坎子,把學生扶一把,讓他們自己走穩(wěn)當;哪里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思路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制定教學思路,就是優(yōu)化組合教學內容,可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烏申斯基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得很好的知識體系?!币话惆岩惶谜n分為幾個教段,或者教學板塊。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是一首敘事詩,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可把秋風破茅屋、秋雨淋破房的經(jīng)過與詩人的感情發(fā)展結合起來,突出他的感情,表現(xiàn)他的高尚人格??煞譃槿齻€教學板塊:
一秋風卷茅——焦急的心態(tài)——感到處處為難
二秋雨漏屋——凄苦的心情——感到事事辛酸
三期盼廣廈——高尚的心境——推己及人的情操
這樣的思路,教出了這首詩的深度,領悟詩人同胞物與、愛及天下的博大胸襟,推己及人、至死不悔的高尚情懷。“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字字句句震撼千古人心。
第三,上課必須要用啟發(fā)教學,注重一個“活”。把教學思路予以在課堂上實施,就是教學過程。上好一堂課的過程,雖然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說到底是一個“活”字。把學生盤活,把教材教活,把課堂搞活,處理偶發(fā)事件要活等。然而,這些都取決于如何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千個師傅千個法。由于人們不斷地創(chuàng)造和積累,沒有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我參與編寫過《語文教學方法大辭典》,收集的教學方法有一千多種。但是,今天仍在課堂上常用的不過六七種,如講授法、提問法、情境法、討論法、自學法、練習法、誦讀法等。這些方法的最大價值所在,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技巧,形成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而這些方法變來變去,秀來秀去,如同孫悟空翻筋斗,始終都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它就是孔子創(chuàng)造的啟發(fā)教學法。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經(jīng)過2000多年的時空檢驗,啟發(fā)式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學方法?!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比~圣陶說,“憤悱啟發(fā)是一條規(guī)律。”啟發(fā)的核心,就是抓住學生的思維想弄通而沒有弄通,學生的語言想說而說不出來的矛盾,教師一點一撥,學生學習生動、活潑、主動,令其弄通而表達出來。錢夢龍老師講《愚公移山》創(chuàng)造的啟發(fā)式的經(jīng)典教例:
師:這個小孩去幫助愚公移山,他有多大年紀呀?(學生思考,看書,沒有馬上回答)
生:大約七八歲。
師:你怎么知道?
生:始齔。齔,就是剛換牙齒,大約七八歲。
師:你真聰明!那么,大家想想,這個小孩這么小的年紀,就去幫助愚公移山,他的爸爸同意嗎?(課堂沉靜,學生翻書,找注解,都沒有直接的解釋。思考約3分鐘,一個學生霍然站起來)
生:他沒有爸爸!
師:你怎么知道?
生:課文告訴我的,那個“孀”字告訴我的。孀,寡婦;對那個婦人來說,是沒有丈夫;對那個小孩來說,就是沒有爸爸!
……
這就是啟發(fā)式教學。誰說我們的學生不活?用這樣的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的學生焉能不聰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不是照亮了課堂嗎?這比那些滿堂問、滿堂串的對話不是有天壤之別嗎?我篤信:“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妙在用法;博采眾長,自成一家;無法之法,是為至法?!?/p>
第四,上課必須要有教學效果,強調一個“實”。教改的關鍵就是提高教學效率,做到多、快、好、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上得實在,知識扎實,訓練求實,學風務實,教風踏實。
教學效果良好,按教學目標完成了任務,課堂上該讀的讀了,該理解的理解了,該背誦的背誦了,該練筆的練了,該訓練的技能到位了,形成了學生繼續(xù)學習動機,近期效應與遠期效應明顯。課上得有魅力,有韻味,有興致,有美感,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能夠吸引學生,迷住學生,引領學生好學、愛學,進入了樂學境界。
上好一堂課,還必須認真準備。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說來,我都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辈慌麓蠹倚υ?,我年輕時準備一堂公開課,教《南京路上好八連》,我的老家是黃岡,普通話不標準,我就把課文的每個字都查了字典,注上拼音,苦練朗讀,整篇課文可以背誦下來。上課時,我聲情并茂,朗讀到“閃光的一分錢”時,學生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老師們教學如果都認真準備,課就會上得好,那是一定的。
責任編輯 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