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俐
(南京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210036)
扁豆又名娥媚豆,營養(yǎng)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zhì),還有顯著的消退腫瘤的作用,嫩莢炒熟后軟嫩爽滑,深受消費者喜愛。南京地區(qū)多年來一直使用地方品種進行露地栽培,市民8月才能品嘗到新鮮豆莢,菜農(nóng)的種植效益也難以提高。近幾年來,南京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引進鼎牌特早紅扁豆,利用大棚進行多層覆蓋特早熟栽培,比常規(guī)栽培提前上市100 d左右,采收期延長3個月,產(chǎn)量增加了35%以上,經(jīng)濟、社會效益可觀。
鼎牌特早紅扁豆極早熟,耐寒性強,耐熱,抗病,植株生長勢強,蔓長3~5 m,易分枝。始花節(jié)位2~3節(jié),花淡紫色,莢邊緣淡紫紅色,平均單莢質(zhì)量10 g左右,每667 m2可產(chǎn)嫩莢5 000 kg,適合春季保護地特早熟栽培。
棚內(nèi)溫度達到15℃時可開始育苗,長江流域在2月上中旬左右。苗床應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塊。最好采用32穴育苗盤,配制肥力好、疏松、通氣性好的營養(yǎng)土,營養(yǎng)土中壤土與腐熟有機肥的體積比為6∶4,再加入占總質(zhì)量2%~3%的過磷酸鈣,以滿足幼苗對磷和鈣的需求。扁豆種子不宜浸泡,用清水濕潤后即可催芽,溫度控制在25℃左右,3~7 d即可出芽。播種前要保持營養(yǎng)土濕潤,將種子直接點播于穴盤中,每穴1粒,播后蓋地膜,然后架設小棚保溫。出苗后,除去地膜,平時注意棚膜的揭蓋,調(diào)控好棚內(nèi)溫濕度,避免徒長。定植前4~5 d煉苗,控制澆水,降低苗床溫度。
扁豆最忌連作,應選擇2~3 a沒種過同類作物的田塊。大棚覆蓋栽培的扁豆生育期長,需肥量大,應按照“重基肥、輕追肥、多次補施莢肥”的原則。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000 kg、復合肥50 kg作基肥。定植前10~15 d扣大棚膜,定植前1周,結合耕翻施入基肥,定植前3~4 d精細整地作畦,畦寬2 m(連溝),覆蓋地膜。
幼苗達2~3片真葉即可定植。定植時地膜破口要小,定植后及時澆水,用泥土封住定植口。每畦種雙行,株距為50 cm。定植后,架設小棚,棚內(nèi)溫度保持在 20~30℃。
秧苗成活前,大、小棚密閉不通風,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15℃,提高地溫,促進緩苗。緩苗以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2~25℃,夜間不低于15℃,棚溫高于30℃時,需通風降溫。3月下旬4月初,氣溫回升時可揭除小棚。5月上旬可揭除大棚裙膜,保留頂膜,以預防夏季暴雨侵害,減少病害的發(fā)生,還可延長秋后采摘期。
主蔓長出4~5片真葉時打頂,促進子蔓生長,每株保留3~4條健壯子蔓,其余打去。子蔓長50 cm左右,及時搭“人”字架,引蔓上架,架高1.5 m左右。結莢盛期,要及時整枝,方法是當子蔓長到1.0~1.2 m時摘心,促發(fā)花穗和孫蔓,如蔓爬滿架后出現(xiàn)蔭蔽,應在1.5 m左右高處剪斷部分藤蔓,并注意經(jīng)常剪去無花穗的細弱藤蔓和下部老葉、病葉。
秧苗成活后追一次提苗肥,每667 m2施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300~500 kg、尿素2~3 kg。第一批扁豆采收后,每 667 m2施復合肥 10~15 kg,之后,每采收 2~3次,追肥水 1次,每 667 m2施尿素 3~5 kg。同時,花莢期噴施硼、鉬等微量元素葉面肥3~4次,還可提高扁豆的品質(zhì)。
扁豆抗病性較強,一般需預防苗期猝倒病、立枯病,以及花莢期的銹病和煤霉病。蟲害主要有豆莢螟、蚜蟲、斜紋夜蛾等。苗期病害重點做好苗床的消毒。花莢期病害采取農(nóng)業(yè)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大棚內(nèi)的環(huán)境調(diào)控,及時摘除病葉、病莢帶出棚外,集中銷毀。發(fā)病初期用粉銹靈、代森錳鋅等農(nóng)藥進行防治。豆莢螟為蟲害防治難點,主要掌握在始花期、盛花期的最佳防治適期用藥,早上7:00~10:00 噴霧防治效果較好。
扁豆從開花到采收嫩莢一般需18 d左右,掌握在豆粒開始飽滿時及時采收,既可提高售價,又可促進上層豆莢的生長發(fā)育。采摘時,避免碰傷花穗,爭取多開花、多結回頭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