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 李雄根
1.1 一般資料 本組98例,男60例,女38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19歲,平均年齡48.5歲。其中有67例為慢性腎功能衰竭;23例為急性腎功能衰竭;8例為中毒患者。置管時間最長為2個月,最短12h。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物品:美國ARROW牌三腔血透管1套,無菌穿刺包一個,無菌手套2副,2%利多卡因2支,另備肝素2支,0.9%生理鹽水500m l,膠布,碘酊。
1.2.2 操作步驟 患者取平臥位,選右側或左側股靜脈作為置管靜脈,下肢外展外旋25~30°。局部備皮,常規(guī)皮膚消毒,選擇腹股溝韌帶下方2.5cm股動脈內側0.5~1cm處為穿刺點,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導管及擴張器先用肝素鹽水沖洗,5m l注射器吸少許肝素鹽水。進針方向指向趾骨聯(lián)合,邊進針邊回抽,保持一定負壓,若不能成功,把針退到皮下,改變進針方向,先向外側進針,再向內側進針,做放射狀穿刺,邊退針邊回抽,回抽血通暢后將5m l注射器換成股內靜脈穿刺針,按照以前進針的角度及方向穿刺,邊穿刺邊回抽,確保回抽血通暢后成功置入導絲、擴張器及股內靜脈導管,用注射器接導管回抽有靜脈血并通暢即接輸液裝置,用縫線及透明膠布固定好導管。其次:每次透析結束后,沖凈管腔內血液,以3m l生理鹽水與100mg肝素混合后封管,動脈端注入1.3m l,靜脈端注入1.4m l,以防血栓形成堵塞管腔。必要時換用濃肝素或尿激酶針5000單位/m l封管。每次透析后及時換藥,無菌紗布包扎肝素帽[1]。
2.1 療效 98例患者共接受股靜脈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達96.9%(95例),96%(94例)患者血流量能達到220m l/m in以上。50例首次血透時測定血透前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值分別為(31.0±10.2)mmol/L,(1200.4±180.6)μmol/L,血透后BUN和Cr值分別為(19.0±3.5)mm ol/L,(561.1±174.9)μm ol/L,其下降范圍在35%~53%之間[2]。
2.2 并發(fā)癥 誤穿動脈導致局部血腫發(fā)生4例,局部按壓20分鐘自行吸收,重新穿刺或行對側股靜脈置管;局部滲血2例,局部壓迫后止血;發(fā)生皮下隧道口化膿性感染1例,抗感染治療痊愈;發(fā)熱1例(拔除導管后體溫下降);發(fā)生導管堵塞及靜脈血栓形成,原因多由導管扭曲以及管周形成纖維蛋白鞘引起;導管意外脫落1例,立即拔除導管,局部壓迫30~45m in,無菌敷料包扎固定,均未造成大出血等嚴重后果[3]。
3.1 股靜脈穿刺置管的優(yōu)點 臨床上靜脈置管的途徑有多種:有頸內靜脈置管、鎖骨下靜脈置管、股靜脈置管等。頸內靜脈及鎖骨下靜脈置管因操作時對體位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躁動不安、呼吸急促、以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病人不適宜在這些部位進行穿刺,而頸內靜脈置管部位在頸部,影響病人頭部轉動及引起頸部舒適;鎖骨下靜脈穿刺技術要求高,且存在引起血氣胸的危險,管腔內常呈負壓狀態(tài),靜脈輸液時有引起空氣栓塞的危險。而股靜脈管腔較粗大,穿刺成功率高,易于固定,特別方便急診中毒病人的緊急搶救。且股靜脈管腔粗大、血流量大、位置固定、行走較直,因而容易穿刺,穿刺成功率高;其次周圍無重要結構,遠離心臟,為正壓靜脈,與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穿刺相比,股靜脈穿刺置管安全系數(shù)高,穿刺引起的并發(fā)癥很少。本文成功率高96.9%,與相關文獻報道相似。
3.2 并發(fā)癥的防治 98例中4例誤穿股動脈,如出現(xiàn)誤穿動脈而未置管,應立即拔出穿刺針,局部按壓20分鐘,重新穿刺或行對側股靜脈置管,并減少透析中肝素用量或無肝素透析。若誤穿動脈并已經留置深靜脈血透管,可行動脈血透析,注意上機時連接動靜脈管路時要小心,防止失血。血透結束后,需拔除深靜脈導管,拔管后局部按壓20分鐘,并用砂袋壓迫3h或彈性繃帶壓迫5h(要注意足背動脈搏動以及足背皮溫)。如出現(xiàn)動脈瘤或靜脈瘤,應及時手術修補。局部滲血2例,局部壓迫后止血。感染方面:發(fā)生皮下隧道口化膿性感染1例,抗感染治療痊愈;發(fā)熱1例(拔除導管后體溫下降);注意對局部定期消毒,保持局部干燥及時更換敷料,就可有效減少感染的機會。即使出現(xiàn)感染后使用肝素鹽水+抗生素(頭孢唑林針劑0.5g)混合封管后,均能消除癥狀。提示導管感染率隨著留置時間延長而上升。有時抗感染效果不好,或者合并有高熱患者要全身使用抗生素(可選用頭孢類抗生素針劑,療程3天左右),如果治療效果差則要拔出導管,換其它地方穿刺置管。發(fā)生導管堵塞及靜脈血栓形成。原因多由導管扭曲以及管周形成纖維蛋白鞘引起??山o予20m L生理鹽水將導管沖洗干凈后再根據(jù)管腔容積在導管的動靜脈端分別注入1.4~1.6m L尿激酶溶液(每毫升含尿激酶1萬U),推注完畢立即關閉導管夾,保持正壓封管,防止血液反流。管腔中的尿激酶保留1h,再用注射器抽出被溶解的纖維蛋白或血凝塊棄掉,然后注入首劑量肝素,或直接連接透析管路進行常規(guī)透析。預防方法:加強護理,保持輸液通暢;選擇優(yōu)質導管;間斷肝素鹽水沖洗[4];肝素帽一次性使用,嚴格消毒導管皮膚出口并用無菌敷料妥善固定;透析室空氣應該定期消毒,操作時應該避免人員走動預防感染。封管時用20m L的生理鹽水將管道里的血液脈沖式加壓沖洗干凈,再用2m L的注射器精確推注肝素溶液,推注量不得小于管腔內容積;導管意外脫落多是因為患者活動過多,固定導管的縫線撕裂所致,應立即拔除導管。避免將導管沿原路插入,每次換藥時,要注意觀察導管位置及縫線固定情況,必要時重新縫合固定。加強對病人的健康宣教,提高病人自我護理的能力和意識[5]。總之股靜脈置管操作簡便、安全、無需特殊體位,我們只要把握進針的深度和角度,定位準確,體位適合,穿刺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可較長時間留置。特別適合于基層醫(yī)療單位操作欠熟練初學者,對于頸內靜脈置管存有禁忌患者也適用[6]。
[1]Fan PY,Schwab SJ.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dialysis[M].USA:Williams &Wilkins,1994:22-24.
[2]王玉柱,于仲元,朱軍,等.股靜脈與頸內靜脈置管雙腔導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J].中國血液凈化,2002,1(2):39-41.
[3]梅長林,葉朝陽,趙學智.實用透析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761-762.
[4]丁瑾.深靜脈留置導管純肝素封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血液凈化雜志,2006,5(7):404.-404.
[5]吳億,趙洪雯,王殿珍,等.不同途徑中心靜脈置管對血液透析并發(fā)癥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8,30(12):1206-1208.
[6]Joos L,Chhajed PN,Wallner J,et al.Pulmonary infections diagnosed by BAL:a 12-year experience in 1066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J].Respir Med,2007,101(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