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會姣,劉桂秀(仙桃市中醫(yī)醫(yī)院手術室,湖北 仙桃433000)
截肢是通過手術切除已失去生存能力和生理功能、危害人體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體,以挽救病人生命,并通過安裝假肢和康復訓練來改進肢體功能的過程。由于它是破壞性較大的一種手術,會給病人帶來不同程度的軀體殘疾和缺陷,病人不僅要承受肉體上的痛苦,還將承受來自家庭、社會、經濟等方面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為患者營造一個關愛的氛圍,提供及時的心理疏導尤為重要。讓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貫穿于整個護理的始終,一方面能讓他們重新回歸社會,提高生存質量。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患者對醫(yī)院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減少護理糾紛的發(fā)生。我院自2006以來,對收治的22名截肢患者實施個體化的人文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根據(jù)有關文獻和工作實踐,對截肢患者圍手術期間的人文關懷作如下的探討。
本組截肢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8歲。截肢的原因中交通事故15例,嚴重感染2例,腫瘤3例,糖尿病所致肢體壞死1例,爆炸傷1例;下肢截肢14例,上肢截肢8例。
2.1.1 心理護理 本組病例多為交通事故所致?;颊哂捎谄綍r身體健康,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一時難以接受。尤其是年輕女性,她們最難適應失去肢體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害怕殘疾后影響家庭、婚姻以及自己的事業(yè)。再加上有的患者身處異地,因而出現(xiàn)恐懼、焦慮的心理。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多傾聽患者內心的傾訴,不要過多追問他們發(fā)生事故的經歷,以免患者反復回憶,不利于心情平復。鼓勵患者多表達自己的痛苦,讓不良情緒得到充分疏泄,并及時聯(lián)系他們的家人,同時要求家屬多陪同患者。家庭是生活的基石,親人、親情對患者的治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找其家庭主要成員談話,引導和要求他們多開導患者,并承諾將來不管怎樣,家人都會對他 (她)始終如一,不離不棄,樹立他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如有1例中年男性患者由于骨腫瘤需截去左小腿,患者入院以來,一直要求出院,心事重重,溝通后得知他是家里的頂梁柱,想到因截肢無法工作,失去經濟來源,認為自己從此會成為別人的累贅,從而焦慮不安,孤獨消沉,對生活失去信心,進而拒絕治療,甚至產生輕生念頭。我們一方面向他講解病情的危重,手術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我們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解決了他的許多實際問題,同時醫(yī)院也減免了他的一部分費用。經過耐心的疏通開導,病人的心情平靜下來,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2.1.2 溫馨舒適的就醫(yī)環(huán)境 面對焦慮的患者及家屬,整潔的病房,悠揚的輕音樂,柔和的燈光,墻角的綠色植物,墻上張貼的對病人關照、祝福的話語,病區(qū)內提供的各種便民設施和生活用品,都能使病人感到溫馨和寧靜。營造家的感覺,使患者逐步消除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陌生感、恐懼感,使瀕臨絕望的病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2.1.3 標準熟練的護理操作 操作時要求護士要有嫻熟的技術,扎實的專科知識。如護士對患者輸液時盡量采用留置針,減少患者的痛苦;訓練下肢截肢的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指導患者進行手臂鍛煉,以便術后能扶拐下床活動。護士在護理操作中還要安慰、鼓勵病人,幫助他們掌握一些正確的生活技巧,同時為家屬提供相關的護理知識與技術指導,使患者得到最佳照顧。
2.1.4 探訪患者 手術室護士在術前1日前往病區(qū),查閱病歷,了解病人的一般情況。盡量用親切平和的語氣跟病人交談,向患者講解從進入手術室到離開手術室的大致過程,以及麻醉、手術體位,詢問患者的不安和擔心的事情。本組病例中有一位25歲的女孩,由于遭遇創(chuàng)傷需截去左前臂,她擔心回病房的時候被人看見沒有左手,要求護士用床單遮蓋。護士應盡量滿足病人的一些合理要求,鼓勵他們面對現(xiàn)實,幫助他們恢復自信。
手術在病人整個住院期間雖然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卻是一生中較為特殊的一段經歷。盡管病人已經有心理準備,但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難免會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病人被安排到手術準備室,前1天術前訪視的護士應在手術室門口熱情、友善地接待,這樣病人會覺得親切,也會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
在患者進行麻醉等待手術的過程中,在不影響麻醉無菌的原則下,我們給予患者以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親切、和藹地告知患者應如何配合麻醉,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在截肢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響聲,可以詢問病人需不需要音樂,Cunnighham等報導,對于正在接受外科和整形外科手術的患者根據(jù)喜好選擇安神、古典音樂或現(xiàn)代音樂,結果表明,聽音樂20min后患者的呼吸頻率、血壓、心率均低于聽音樂前的狀態(tài),同時其焦慮計分也由47.5下降至41.5。音樂可緩解患者術中緊張、恐懼,輔助鎮(zhèn)靜[1]。對于取下的殘肢,同事之間不可私語,甚至表示厭惡。巡回護士應時刻陪伴在患者旁邊,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給予患者持續(xù)的生理、心理、情感支持,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2.3.1 心理護理 截肢手術后,此時病人已清楚地了解殘障的本質,身體受到的限制和影響,開始意識到否認或退縮來逃避現(xiàn)實是無濟于事的,因而開始正視現(xiàn)實。在此期間稱贊、支持、指引和鼓勵對促進病人的重建學習是極為有利的,可以為病人提供可能的信息資源及指導,如學習穿衣、打扮的技巧,鼓勵重要親友參與到支持、鼓勵和加強病人獨立的活動中,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正確人生觀,以提高生活的能力和質量。
2.3.2 鼓勵患者走出病房 一方面讓他們在戶外進行一些早期的功能鍛煉,呼吸新鮮的空氣。另一方面提供與有相同經歷的人的接觸機會,以促進承認的過程。本組病例中有1名外地的病人,他是第1次來到我們體操之鄉(xiāng),醫(yī)院在這名病人回家之前安排他參觀了奧運冠軍李小雙成長的學校,讓體育的精神激勵他戰(zhàn)勝疾病,樹立重返社會的信心。
22例患者中,完全康復21例,其心理健康,生活能自理,占95.5%;1例患者心理存有障礙,有輕微的精神抑郁,后經治療痊愈。未發(fā)生相關護患糾紛及病人投訴。
截肢對病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心理打擊,病人往往因為嚴重的失落而忽略了本身尚存的健側生理功能,而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殘障的身體部位而導致喪失自信、產生自卑。護士應把握時機,把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護理理念貫穿到疾病過程中的每一個時期,使病人能重新認識和接受自我,在社會生活中繼續(xù)扮演其適當?shù)慕巧?/p>
[1]楊曉瑩,潘小美,石恒林,等 .音樂在圍手術期的分析應用與展望 [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31(3):3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