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軍(北京物資學院 外語系,北京 101149)
條件性知識對元認知策略使用水平的影響
路文軍
(北京物資學院 外語系,北京 101149)
認知心理學認為長時記憶知識體系中包含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為提高元認知策略使用水平,學習者需要將其陳述性、程序性知識轉化為條件性知識。只有當這種轉化在大腦中達到自動化程度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更有效地使用元認知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
條件性知識;元認知策略;使用水平
信息處理理論認為信息在大腦中要經過如下幾個階段:感覺記憶、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長時記憶。感覺記憶是人腦最先接受外部信息刺激的感知過程,感覺記憶之后信息才會進入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信息在短時記憶或工作記憶過程中經過加工處理后才能進入長時記憶。只有進入長時記憶的信息才能被記住,以后需要這些信息時它們才有可能再現。[1]隨著對長時記憶研究的深入,認知心理學家對長時記憶中的知識體系進行了分類,安德森將長時記憶中的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陳述性知識是關于各種事實、概念和原理的知識,學習者掌握了陳述性知識就知道了“是什么”,如學習者對英語語法規(guī)則的掌握和英語詞匯的記憶、對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習得等。程序性知識是知道如何執(zhí)行相關活動的知識,如學習者懂得如何運用陳述性知識中所記住的英語語法規(guī)則和英語詞匯、語言學習過程中如何運用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等。學習者程序性知識的運用是在陳述性知識基礎之上進行的,也就是說學習者只有在掌握了相關的事實、概念和原理,即陳述性知識基礎之后,才能夠知道如何運用相關知識,即程序性知識的運用。[2]安德森認為陳述性知識需要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是長時記憶知識體系中兩個重要過程。陳述性知識是學習者認知過程的第一階段,是進一步運用相關知識的前提。程序性知識的運用必須以陳述性知識為基礎,是學習者認知過程和知識運用的高級階段。兩者是認知過程的不同階段,是長時記憶中認知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3]
在對學習者長時記憶知識體系的進一步研究過程中,認知心理學研究者發(fā)現在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之外,長時記憶知識體系中還存在第三種類型的知識,即條件性知識。條件性知識是懂得在什么時候和為什么運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知識。條件性知識能夠幫助學習者有效運用他們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4]37由此可以看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同時存在于長時記憶中,但在學習者的認知過程中,3種類型的知識所起作用不同。陳述性知識是認知的基礎,學習者可以通過記憶或背誦某些英語語法規(guī)則、詞匯、學習策略來獲取陳述性知識,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懂得如何運用這些語法規(guī)則、詞匯和學習策略,也就是說陳述性知識不會自動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只有當學習者懂得如何將這些知識運用于學習過程之中以后,他們所擁有的陳述性知識才能轉化為程序性知識。然而,要達到認知過程的更高階段,既懂得在什么時候和為什么運用某些語法規(guī)則、詞匯和學習策略,學習者還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使用這些語法規(guī)則、詞匯和學習策略,將所掌握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轉化為條件性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鑒于此,本文將重點討論條件性知識對學習者元認知策略使用水平的影響。
1.條件性知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
Mayer認為解決問題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讓學習者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知識。掌握基本的技能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但要成功解決復雜問題,僅僅擁有基本的技能知識是遠遠不夠的。[5]例如對于元認知策略中的事先計劃策略,學習者需要將學習材料的大意和主要概念進行略讀,這是基本技能知識(或陳述性知識),即學習者知道以上學習策略是什么,屬于元認知策略中哪種類別的策略。但這并意味著學習者知道如何運用以上策略,學習者需要在具體學習如閱讀或寫作過程中不斷反復使用這些策略,即需要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最終學習者要懂得在什么時候和為什么要使用這些策略,即需要將程序性知識轉化為條件性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這些策略。因為策略訓練結果顯示,僅僅擁有某種基本技能知識對于成功解決閱讀和寫作中遇到的復雜問題是不夠的,成功的策略運用不僅僅需要學習者了解策略,更需要學習者知道如何、在什么時候、為什么要使用某種策略,特別是需要對條件性知識的掌握,條件性知識在解決復雜問題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6]在各種學習策略中,O’Malley和Chamot將學習策略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交策略,其中元認知策略是高于其他策略的策略。[7]44由于元認知策略在各種學習策略中對學習者學習效果影響最大,是近年國內學習策略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因此本文重點研究條件性知識對元認知策略使用水平的影響。
2.條件性知識在元認知策略使用水平中的作用
按照O’Malley和Chamot對元認知策略的定義和分類,元認知策略是有關認知過程的知識,是學習者通過事先計劃、選擇注意、自我監(jiān)控以及自我評價等方法對認知過程進行調整或自我管理。它是成功地計劃、監(jiān)控和評估學習活動的必要條件,對改善學習效果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7]119事先計劃策略涉及選擇合適策略并進行資源的分配,具體包括確定目標、激活相關的背景知識。就認知過程來說,這個階段元認知策略運用要涉及長時記憶中的陳述性知識,即需要追憶長時記憶中有關元認知學習策略內容的知識。選擇注意策略指選擇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要將長時記憶中的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策略是指對一個人的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控并根據需要進行調節(jié),是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過程,是認知過程中程序性知識的運用。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策略的運用涉及學習策略使用者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的程度。Bruning等指出,擁有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僅僅是有效學習的一部分,好的學習者能夠意識到他們認知上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能夠運用這些信息知識調整學習。教師應該特別向學生講授如何將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轉化為條件性知識。學生們不但要學習掌握各種元認知策略,更需要知道在策略運用過程中如何協調運用它們。[4]87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元認知策略培訓過程中,同時要向學生傳授如何將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轉化為條件性知識。正如程素萍所強調的,在策略訓練過程的最后階段需要提供大量的變式練習,讓學生學會策略使用的條件,使策略成為條件性知識,在大量練習的過程中,把對自己思維過程的監(jiān)控由有意識向自動化轉化,最終形成穩(wěn)定而有效的元認知技能。[8]
1.如何將陳述性、程序性知識轉化為條件性知識
由于條件性知識是長時記憶知識體系中信息處理的最高層次,因此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習者懂得在“什么情況下”“為什么要使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就有必要了解如何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并最終轉化為條件性知識,運用條件性知識幫助學習者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高學習效率。
認知心理學認為陳述性知識中包括兩種記憶:語義記憶和情節(jié)性記憶。語義記憶指對一般概念和原理以及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的記憶,情節(jié)性記憶指對個人經歷或經驗的貯存、重獲及追憶。[9]為了獲取陳述性知識,教師首先需要向學習者介紹相關事實、概念和原理,以幫助他們獲取語義記憶。這是獲取陳述性知識的第一步。由于學習者獲得的陳述性知識越豐富,他們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掌握就會越深刻,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增加學習者大腦中陳述性知識的積累。教師要意識到單純記憶不能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要將學習者大腦中的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學習者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復練習和實踐,實現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
例如在講授元認知策略在寫作中的使用時,教師首先需要講授元認知策略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范圍,并結合具體寫作任務進行講解。事先計劃策略就是在寫作任務開始之前,結合作文題目確定寫作的中心,確定寫作的提綱和每段的內容;選擇注意就是將寫作內容與背景知識聯系起來,選擇使用有把握的單詞、詞組和句型,圍繞主題展開寫作;自我監(jiān)控是在寫作過程中檢查所寫內容是否圍繞主題,寫作過程中語法、標點符號是否正確;自我評價包括對寫作目標和寫作結果的評價。以上這些元認知策略內容不是在寫作任務開始之前才講授的,元認知策略培訓并非一日之功,策略培訓過程要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例如在講授逗號的使用方法時,可首先講授逗號在寫作過程中應用的原理及其在各種條件下的使用,使學習者獲得如何使用逗號的基本概念,得到豐富的關于逗號使用的陳述性知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習者在實際過程中掌握逗號的使用方法。如逗號可用于并列分句之間來分開兩個主要的分句,且兩個并列分句之間必須有并列連詞;逗號可以用于主句和狀語從句之間;用來隔開句中行使相同功能的單詞、詞組;隔開引導性或轉折性詞語與句子的其他部分等。教師要充分意識到程序性知識只有在執(zhí)行具體相關任務時才能提取出來,也就是只有在具體練習過程中才能知道學習者是否真正懂得了如何使用逗號,只有在具體練習過程中才能檢測出學習者是否知道如何使用相關的陳述性知識。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的根本就在于學習者懂得如何將他們所掌握的事實、概念和原理運用于解決問題過程之中。
在寫作過程中,學習者要想完全掌握在“什么時候”和“為什么使用”逗號,還需要將大腦中有關逗號使用方法的規(guī)則和原理轉化為自動化的知識體系。只有經過大量的反復練習和實踐,學習者才能夠在具體學習情境中實現各種知識的自動轉換,即將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轉化為條件性知識。當學習者獲得在具體學習情景中知道“在什么時候”和“為什么使用”相關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的能力之后,他們就獲得了相應的條件性知識。條件性知識的運用與元認知學習策略的使用緊密相連,因此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就成為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各項元認知策略的培訓都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反復進行,只有當學習者在具體學習過程中能夠達到自動運用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時,他們的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才真正轉化成條件性知識。
2.如何發(fā)揮條件性知識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中的作用
陳述性、程序性和條件性知識的劃分對于實現學習目標至關重要,特別是在元認知策略使用過程中。教師在傳授元認知學習策略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幾乎所有的學習過程都需要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結合運用,而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更是實現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4]38因此,學習者在元認知策略運用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條件性知識的重要性,這是學習過程中高效運用元認知策略的第一步。如果學習者能夠將他們所具有的事先計劃、選擇注意、自我監(jiān)控以及自我評價等元認知策略概念和內容自動運用于學習過程,也就是說他們對元認知策略概念和內容的陳述性知識以及“如何使用”“什么時候使用”“為什么使用”這些元認知策略概念和內容的程序性和條件性知識在執(zhí)行具體學習任務過程中能夠在大腦中自動進行轉換,即它們之間的轉換在大腦中能夠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那么學習者的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就已經轉化成條件性知識。教師和學習者要充分意識到,如果沒有與之相關的條件性知識,即不知道“在什么時候”或“在什么情況下”運用某種學習策略,僅僅知道如何使用某種學習策略沒有任何實際意義。[4]85鑒于此,學習者在元認知策略培訓過程中決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元認知策略概念和內容的理解掌握上,要通過大量的實際情境練習,理解各項元認知策略使用的具體條件,通過大量練習,懂得在“什么時候”和“為什么”使用相關策略知識。對各項元認知策略的運用要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在大腦中形成有關各項策略的條件性知識。在這之后,學習者反過來又可以利用大腦中所形成的條件性知識,在各項具體學習任務中自覺運用相關元認知策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
1.國內對元認知策略培訓的研究
最近10年國內學者對學習策略,尤其是元認知策略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范圍包括聽力、閱讀、寫作及學習過程中元認知策略的培訓,其中不乏代表性的研究。楊堅定[10]認為元認知策略培訓有助于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劉惠君[11]研究發(fā)現英語專業(y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元認知策略,策略使用水平與成績之間具有相關性。肖武云等[12]認為元認知策略教學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以上研究都認為元認知策略與學習效果相關。隨著研究的深入,王立非等[13]對學習策略培訓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認為學習策略能力在母語習得時已發(fā)展起來,可向二語學習遷移,因此策略培訓無太大必要。然而截至目前,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對元認知策略培訓所進行的研究還不多,對不同認知水平學習者所進行的元認知策略培訓研究則更少。
2.條件性知識對元認知策略培訓的啟示
語言的使用是以認知為基礎的,缺乏陳述性知識會造成語言認知缺損,而語言認知缺損又會制約學習者的語言行為。[14]因此在元認知策略培訓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陳述性知識的積累,因為陳述性知識是轉化為程序性知識的起點,是最終獲得條件性知識的必要條件。獲取陳述性知識只是長時記憶知識體系中的第一步,教師要幫助學習者將他們的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要使學習者懂得僅僅知道某些事實、概念和原理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知道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如何運用這些知識,要讓學習者明白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才能把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由于條件性知識是認知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教師和學習者都要重視程序性知識向條件性知識的自動轉化,從而達到在元認知策略培訓過程中懂得“在什么時候”和“為什么使用”相應的學習策略。學習者不但要善于將元認知策略和學習材料聯系起來,還要善于深入思考“什么時候”和“為什么使用”相關策略,要能夠將相關陳述性和程序性知識自動轉化為條件性知識。
從認知的角度來解釋學習者所具有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與元認知策略培訓聯系起來,無疑會提高對學習者認知過程和認知方式的進一步理解,從而加深對認知實質的了解。對認知過程和認知實質的進一步了解又會反過來促進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促使學習者有意將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并最終轉化為認知過程知識體系中的條件性知識,從而在元認知策略運用過程中自動完成各種知識體系的轉化。本文通過對認知過程中條件性知識和元認知策略的討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解釋了認知過程中條件性知識對元認知策略使用的影響。這樣的研究將會對提高元認知策略使用水平和培訓效果起到積極的作用,最終達到改善學習者學習效果的目的。
[1]ATKINSON R C, SHIFFRIN R M. The control of short-term memory[J]. Scientific American, 1971, 225(2): 82-90.
[2]ANDERSON J R. 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3]ANDERSON J R. Problem solving and learn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3(48): 35-44.
[4]BRUNING R H, SCHRAW G J, NORBY M M, et al.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M].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3.
[5]MAYER R E. Cognitive, meta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components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J]. Instructional Science, 1998(26): 49-63.
[6]SCHNEIDER W, PRESSLEY M. Introduction to memory development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M].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997.
[7]O’MALLEY J M,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8]程素萍.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2):60-62.
[9]TULVING E. Episodic and semantic memory[C]// TULVING E, DONALDSON W. Organization of memor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2: 381-403.
[10]楊堅定.聽力教學中的元認知策略培訓[J].外語教學,2003(4):65-69.
[11]劉惠君.元認知策略與英語閱讀的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2):24-26.
[12]肖武云,曹群英,歐陽蘋果.元認知策略訓練對激發(fā)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1):134-137.
[13]王立非,陳 功.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認知模式的構建與解讀[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6):16-20.
[14]孫 鳴.陳述性知識與英語認知[J].外語學刊,2007(1):134-137.
Influenceofconditionalknowledgeonutilizationofmetacognitivestrategies
LU Wen-jun
(Foreign Languages Dept.,Beijing Wuzi Univ., Beijing 101149,China)
Cognitive psychologists believe that knowledge in long-term memor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declarative knowledge, procedural knowledge and conditional knowledge. The interplay of declarative knowledge, procedural knowledge and conditional knowledge is critical to learners if they want to enhance their utilization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Learners can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ect if they are able to change the declarative knowledge and procedural knowledge into conditional knowledge automatically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Consequently, they will be able to utilize the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more effectively and boost their learning outcomes.
conditional knowledge;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utilization
H0
A*
1671-7041(2011)01-0108-04
2010-08-04
路文軍(1963-),男,北京人,教授;E-mailluwenjun6210@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