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衛(wèi)華
(山東大學校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61)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屬中醫(yī)“口瘡”范疇,是一種原因不明、反復發(fā)作、難以治愈的常見口腔疾病。筆者采用醒脾湯內服,并配合桂林西瓜霜噴霧劑外用治療120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口腔內科學》[1]有關復發(fā)性口腔潰瘍診斷標準。臨床特征:口腔黏膜潰瘍反復發(fā)作、不定位,局部表現(xiàn)為紅、黃、凹、痛;潰瘍特征:小、淺、圓形或橢圓形潰瘍,并被周圍形成的紅色暈涵蓋,有灰-白色假膜;身體其他部位無潰瘍及糜爛。
1.2 一般資料 120例均為山東大學校醫(yī)院門診病人,男78例,女42例;年齡5~66歲;病程6月~7年;發(fā)生于舌體部潰瘍40例,口腔黏膜潰瘍39例,混合型41例。應用本方法前均經(jīng)不同方法治療而效果不佳。
內服醒脾湯:半夏9g,陳皮12g,土茯苓9g,甘草6g,山藥12g,生山楂9g,雞內金9g,當歸15g。加減:若潰瘍面周圍黏膜紅腫,充血明顯,其色鮮紅,潰瘍凹陷不深,舌紅苔黃為胃火亢盛,加黃柏9g,生石膏12g;若黏膜色淡,有散在點狀、片狀潰瘍,舌淡苔薄白或厚膩為脾虛濕盛,加烏賊骨9g;若病變局部色紫兼舌下青筋怒張為氣血瘀滯,加血竭6g,生蒲黃9g;若局部腐膜厚積,黏膜充血,伴穢臭之氣為熱毒較甚,加生大黃6g;婦女月經(jīng)期前后發(fā)病者加雞血藤15g,白芍15g。水煎服,每日1劑,10劑為1個療程。最多服用3個療程。疼痛明顯者外敷桂林西瓜霜噴劑。
3.1 療效標準 痊愈:口腔潰瘍愈合,局部無不適感,隨訪1年內無復發(fā);有效:口腔潰瘍明顯減少(減少2/3以上),局部仍有輕微不適感或隨訪1年內復發(fā);無效:口腔潰瘍癥狀及潰瘍無明顯變化或不能堅持服藥者。
3.2 治療結果 痊愈95例,占79.16%;有效21例,占17.5%;無效4例,占3.33%;總有效率96.70%。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其病多在疲勞過度,睡眠不足,精神緊張,消化不良,及婦女月經(jīng)期前后容易誘發(fā)。目前西醫(yī)認為其與自身免疫功能失調,維生素缺乏,內分泌障礙,胃腸功能紊亂,變態(tài)反應,病毒感染,以及局部創(chuàng)傷有關。臨床上西藥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維生素等治療,雖可獲得一定療效,但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產(chǎn)生痤瘡、向心性肥胖,甚至骨質疏松、高血壓等一系列毒副作用。如從調胃入手,脾氣健運,胃口打開,水谷精微吸收,則五臟滋潤,氣血興旺,而病癥緩解。調理脾胃能恢復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調節(jié)能量代謝,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強腸胃吸收功能,并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中醫(yī)認為,本病多由脾虛濕困引起?!镀⑽刚摗分^:“諸病不愈,必尋到脾胃中去,萬無一失”。脾虛不納或飲食不化,不能布敷精氣營養(yǎng)周身而致肌膜破潰不愈,由于脾虛生濕,濕阻陽氣,又加重了脾的健運,如此惡性循環(huán),致使病情纏綿難解。治療既要燥濕利水,即水祛而脾健,更要醒脾即振奮脾陽,使脾氣復蘇,行使運化之職。治療原則:醒脾、補脾、健脾,燥濕化痰。方中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半夏健脾燥濕化痰,陳皮利氣運脾,燥濕調中,甘草補脾益氣,山藥補脾益氣化痰,生山楂醒脾氣破瘀血,雞內金運脾健胃,當歸活血補血,加快潰瘍面的愈合。諸藥合用脾健積消,濕祛正復,諸癥自除[1]。
[1]張舉之.口腔內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