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崔海英 蔡 寧 李聰文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秦皇島066004)
中國學生英語口語中的語用失誤分析及對策
王 靜 崔海英 蔡 寧 李聰文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河北 秦皇島066004)
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大致可分兩類:語言錯誤和語用失誤。在英語口語交際中,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際場合,語用失誤往往比語言錯誤更容易引起交流不暢。但是,目前錯誤分析理論仍被較多地運用于書面英語的研究中,并側重語言錯誤,而針對語用失誤的研究還很缺乏。因此,本文運用錯誤分析理論,研究中國學生英語口語中的語用失誤,解釋分析其產(chǎn)生原因,并尋求減少這類錯誤的有效對策。
錯誤分析;語用能力;語用失誤;語用語言失誤;社交語用失誤
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語言功底一般都比較扎實,但是在與外國人的交流中,還是會出現(xiàn)交流障礙,其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語用能力的欠缺。Richard(2002)認為中國學生由于語用能力的欠缺,有時不僅不懂在特定語境中說話者的真實意圖,而且很難將課堂上未討論練習過的話題表達清楚。由此所導致的失誤被稱為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是指學生在言語練習中,由于沒有正確理解話語情景,沒有掌握英文特有的表達習慣和話語方式而犯的言語使用錯誤”(何自然,1997:206)。雖然語用失誤與語言知識的缺乏聯(lián)系不大,可是更容易導致交際不暢。如果說本族語人對語法和發(fā)音上的錯誤尚可容忍,但對語用方面的錯誤卻不那么寬容。
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著重回答以下四個研究問題:
第一,中國學生在英語口語交際中主要出現(xiàn)哪些錯誤?如何進行分類?
第二,中國學生在英語口語交際中出現(xiàn)的錯誤哪些屬于語用失誤?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為了減少和避免這類語用失誤的發(fā)生,教師和學習者應當采取哪些對策?
第四,語用能力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如何加強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作者做了如下的實驗設計。本實驗由四部分組成——第一次問卷調(diào)查,一次前測,第二次問卷調(diào)查和一次后測。第一次問卷調(diào)查是一次先驅(qū)實驗,目的在于了解中國學生的語用意識,為后面的語用教學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接下來的前測是為了解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出現(xiàn)的錯誤。第二次問卷調(diào)查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對語用失誤產(chǎn)生原因的認識,調(diào)查結果為接下來采取的語用失誤解決對策提供依據(jù)。而后測目的是為了對比不同的教學及學習方案實施后,實驗組與控制組二語習得狀況的差異,檢驗語用失誤對策的有效性。
具體的實驗步驟如下:實驗由兩次口語測試和兩次問卷調(diào)查組成。首先,在某高校英語專業(yè)二年級的兩個班級進行問卷調(diào)查,了解被試心目中導致英語口語交際障礙和交際失敗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在這兩個班級進行口語測試,有外教參與并對討論話題進行限定,模擬跨文化交際場景,誘發(fā)語用失誤,從而較準確地測試出學生的語用能力??谡Z測試的全過程將被錄音,時間大約100分鐘。將錄音內(nèi)容轉(zhuǎn)化成文字格式后,找出其中學生所犯的錯誤,區(qū)分語言錯誤和語用失誤,并進一步區(qū)分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接下來,對同樣的實驗對象進行第二次問卷調(diào)查,了解導致語用失誤的原因。針對這些因素,將兩個班級分為控制組和實驗組,進行兩個月的對比教學。最后,進行第二次口語測試,將兩個班級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
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分析,我們得出的初步結論如下:
(1)第一次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學生沒有意識到語用能力的重要性,而是認為交際的不順暢與自己發(fā)音、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關系更為密切。82.4%的人認為問卷調(diào)查中給出原因的第二項(詞匯量太小,專業(yè)詞匯不足);51.0%的人認為第三項(語法錯誤較多,選詞、句子結構錯誤);42.1%的人認為第四項(對討論主體不熟悉,缺乏一般性知識)為交際失誤的主要原因;另外,39.2%的學生認為第六項(中國式的英語)嚴重影響了交際的順利進行;只有20.6%的學生意識到第五項(文化差異)對于交際順利進行的重要性;15.7%和13.7%的學生意識到了第七項(具體情景)和第八項(體態(tài)語等非語言交際手段)的重要性。由此我們認為大多數(shù)被試學生將交際效果的不理想歸咎于他們在語言能力方面的欠缺。
很明顯,在設計問卷時,后四項(對于中西文化差異缺乏了解,中國式英語,忽視個體性差異,非言語行為的不當使用)是語用失誤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但是,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被試學生看來,這些都不太會導致交際失誤。由此可見,在被試者中語用因素在交際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重視(只有22.3%的被試認為語用失誤可能導致英語口語交際的失敗),或者說學生們雖然具有相應的語用能力,也會在某些時候恰當應用,但是這一切都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所以,提高中國學生語用交際能力已經(jīng)迫在眉睫。
(2)在第一次口語測試中,被試學生被分成兩組,要求他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與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交流。據(jù)統(tǒng)計,在第一組學生說出的515個英文句子中,發(fā)音、語法、詞匯、語用和其他錯誤分別占33%、68%、59%、42%和36%。經(jīng)整理我們還發(fā)現(xiàn),其他類的錯誤包括基礎知識欠缺,未充分考慮語境因素等??傮w錯誤率為46.2%。在第二組被試所說的523個英文句子中,發(fā)音、語法、詞匯、語用和其他錯誤分別占39%、75%、62%、38%和47%??傮w錯誤率為49.9%。前測的實驗結果表明,在跨文化交際當中,語言錯誤與語用失誤同時發(fā)生,產(chǎn)生的原因各有不同,而語用失誤更容易導致交際失敗。
語用失誤這個概念是Jenny Thomas(1983:91-112)提出的,是指表達不合適或者表達方式不妥、不合目的語習慣等導致交際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語用、文化錯誤。她進一步將語用失誤分為兩類:語用語言失誤(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語用失誤(socio-pragmatic failure)。前者是指學習者不了解英語的語言習慣或表達方式,或簡單地將母語與英語的字面意義等同起來,誤用英語的表達方式,或者按母語的語義或結構硬套英語;而后者是指交際中因不了解雙方文化背景差異而影響語言形式選擇的失誤。依據(jù)這一標準,作者把調(diào)查中收集到的語料分成兩類,對其產(chǎn)生的原因分別進行分析。據(jù)統(tǒng)計,第一組被試共出現(xiàn)了20個語用語言失誤,22個社交語用失誤。第二組被試的相應數(shù)據(jù)分別為27和20?,F(xiàn)將學生的錯誤抽樣列舉如下,以供參考。
1)語用語言失誤:
——We want to study English well,so 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opinions.(聽話人會覺得我怎么知道我的意見是否對你valuable。)
——Today the meeting is successfully convened.(句子含義為會議幾經(jīng)周折終于得以召開,而不是會議勝利召開。)
——My brother is fond of yellow books.(英語口語中yellow book不是指黃色書籍,而是一種提供各大企業(yè)信息查詢的手冊。)
2)社交語用失誤。
——Happy birthday,Jim!
——Thank you,Lisa.
——Here is a present for you.I hope you like it.
——Oh,great!It must be very expensive!(直接詢問禮物的價錢是不禮貌的。)
——Nice day today,isn’t it?
——Yeah,but I am not in good mood today.(西方人不會在打招呼時隨意告知他人自己的心情狀態(tài),這會被認為是不合適的。)
——Can I accompany you to the fourth teaching building?
——Oh,thank you.I don’t think I will go there right now.(中國人的熱情好客也往往是造成跨文化語用失誤的重要原因。)
(3)第二次針對交際失誤原因的問卷調(diào)查結果顯示,被試學生普遍認為表二中的第一項(文化差異)和第八項(中國式英語)是導致語用失誤的兩大首要原因(分別占總人數(shù)的76%和51%)。其中有44%的學生認為第七項(中國式思維)在跨文化交際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4)經(jīng)過兩個月對于語用交際能力的針對性對比實驗教學,被試學生被要求再次接受口語測試。之后我們又用同樣的分析方式對于所得的新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后測結果表明,實驗組(第二組)的語用失誤現(xiàn)象相比控制組(第一組)明顯減少,語用能力有了較大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被試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說出的英語句子的數(shù)量比針對性教學之前多(控制組多了17句,實驗組多了80句),而且錯誤反而減少了(控制組和實驗組的錯誤率為37.2% 和27%。比之前的46.2%和49.9%有所降低)。第一組被試中發(fā)音、語法、詞匯、語用及其他錯誤分別占錯誤總量的30%、56%、45%、35%和32%,共出現(xiàn)20個語用語言失誤和15個社交語用失誤。第二組的相應數(shù)據(jù)則分別為32%、50%、36%、25%和20%,共出現(xiàn)15個語用語言失誤和10個社交語用失誤。實驗結果有力地證明經(jīng)過針對性的訓練,實驗組在語用能力方面的表現(xiàn)明顯優(yōu)于控制組,凸顯了改進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針對上述實驗結果,作者做出如下討論,分別回答之前提出的四個研究問題。(1)由前測實驗結果可知,中國學生在英語口語交際中常出現(xiàn)語言錯誤和語用失誤,語用失誤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更容易導致交際障礙。(2)語用失誤的產(chǎn)生不是由于學生的語言能力不足,而是由于缺乏語用意識,對目標語表達習慣、思維習慣、文化背景等不了解所導致的,根據(jù)其產(chǎn)生的原因不同可將其具體分為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3)針對語用失誤不同的產(chǎn)生原因,可以分別從教材、教師、學習者三方面提出不同的解決對策,包括增強教材內(nèi)容的真實性,運用話語教學和語用教學,增強語用意識等。(4)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二語習得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高學生的語用意識,加強語用知識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應用目標語,有效減少口語中語用失誤的發(fā)生,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流,對二語習得和英語教學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最后,提出對今后研究與教學的幾點建議。(1)進一步研究英語口語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提供系統(tǒng)的理論依據(jù)。(2)增加語用教學的內(nèi)容,注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3)設置真實的跨文化交際語境,增強教材中語料的真實性。(4)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人們對異國文化的認識和了解逐漸加深,不同文化之間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融合,從而使英語口語中的語用失誤邊緣化,這也可以成為研究英語教學和學習的新課題。
[1]Schmidt,R.W.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3 ~32.
[2]Richards,J.C.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2:13~22.
[3]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206.
[4]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59.
[5]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47~59.
[6]Thomas,J.Cross -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2):91 ~112.
Analysis on Pragmatic Failures in Chinese Learners’Oral English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Wang Jing,Cui Haiying,Cai Ning,Li Congwe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Qinhuangdao Hebei 066000)
The generally - defined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learners in SLA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types:linguistic errors and pragmatic failures.In oral communications,especially those cross- cultural ones,pragmatic failures are more likely to bring unpleasantness in conversations than linguistic errors.However,error analysis are applied mainly to written language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linguistic errors,resulting in the undue attention to pragmatic failures.Therefore,the present study i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pragmatic failures occurred in Chinese learners’oral English with the guidance of Error Analysis and to figure out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remove them.
error analysis,pragmatic competence,pragmatic failure,pragmalinguistic failure,sociopragmatic failure
H03
A
1672-3805(2011)06-0130-03
2011-02-10
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學生英語口語中的語用失誤分析及對策研究”的終期成果(編號:S091214)
王靜(1982-),女,河北秦皇島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