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業(yè) 馮 紅
(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30)
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對現(xiàn)實問題的啟示
崔敬業(yè) 馮 紅
(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150030)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能夠不中斷地傳承至今,儒家思想作為正統(tǒng)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儒家文化是一種治心的文化,它以“仁”為核心,以“大愛”治天下,期間雖有朝代更迭,但其正統(tǒng)地位從沒動搖過,并為促進人類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今,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社會卻出現(xiàn)了各種社會問題甚至戰(zhàn)爭沖突,究其根源,是現(xiàn)代人對仁愛、大愛觀念的丟失,人類行為與“君子”德行標準的背離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仁愛;現(xiàn)實問題;啟示
當生產關系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時社會就會發(fā)生變革,以促進生產關系的改進,進而思想體系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就是在社會變革的大潮中應運而生的。中國歷史在經歷了夏、商、周近1 700年的奴隸社會后,落后的上層建筑再也無法適應已經發(fā)展了的生產力,終于迎來了劃時代的大變革,統(tǒng)治者周王朝的宗法等級制度已無力維持其統(tǒng)治。社會矛盾引發(fā)的各階級之間的斗爭使人們對傳統(tǒng)的“周禮”產生了懷疑,孔子在傳統(tǒng)思想的基礎上針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進行了合理改造,形成了儒家思想體系,適應了當時的社會關系,緩和了社會矛盾,尤其孔子提出的“德政”“禮治”為當時動蕩的社會找到了緩和矛盾的出路,為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的思想,基本涵義是“愛人”,本文擬就“仁”的思想缺失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做一粗淺探討。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包含仁、禮、德、文、君子等內容,而“仁”又是整個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它既是孔子理想中最高的政治原則,又是最高的道德準則,它可以延伸為孝、悌、忠、禮、知、勇、信等道德觀念,而其最根本的涵義則是“仁者愛人”。
“仁”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首先指人生觀中的德行,表現(xiàn)在人的行為中即為互助、互愛、互存。“仁”是人類最高的、超越的完美,孔子說從來沒有看到它完全被體現(xiàn)過?!爸臼咳嗜恕薄坝袣⑸硪猿扇省?,對于君子,它比生命本身還要寶貴。它不僅包含一個人本身的操行,同時也是對他人對整個人類的大愛。韓愈解釋為“博愛謂之仁”是對一切生命的尊敬,是完美而高貴的??鬃诱J為“只有一個完全真實的人才能建立文明社會的偉大基礎,只有在構成社會的人們轉化成為有仁愛之心的君子,世界才會步向和平”。其次,孔子的“仁”還蘊涵著萬物一體的超越意識?!凹核挥鹗┯谌恕?,萬物皆有生命、皆有生的權利,任何生命體都無權侵犯、剝奪它。推己及人終會達到萬物于一體的境界。同時也有政治層面的寓意稱為仁政,即以文勝武,他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體會到“為政以德”的力量,因為他相信沒有任何政權可以只靠統(tǒng)治而永遠把人們束縛住。而“仁”的最根本的涵義是孔子說的“仁者愛人”背離了“愛人”這一根本精神,其他的也就無從談起了。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我國主流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兩千五百年的歷史文明每一處都留下了這位哲人的足跡??鬃犹岢龅膫鹘y(tǒng)不同于自發(fā)的傳統(tǒng),它歷經幾千年仍根深蒂固,就像一棵古老的大樹,在風雨中飄搖而愈發(fā)青蔥,也使一代代的年輕人不斷學習它、理解它,進而傳承它。正如羅馬人說的“它是用母親的奶水傳給年輕一代的”。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結晶,更是適合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對科技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人類文明每天都在向前發(fā)展,在我們還沒來得及告別昨天的一切時已經邁進了新的生活。變化了的認識改變著每個人的內心,強大的外界環(huán)境激起了人們更強的征服心理,面對利益的誘惑人們拋棄了古老的法則被卷入一場又一場的爭奪?;厥赘┮暼祟惖倪^往不難發(fā)現(xiàn),人類在征服環(huán)境的同時也在被外界環(huán)境所征服。當人類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時,才能重新審視我們所得到的卻不及丟失的萬分之一。面對種種現(xiàn)實問題,回歸儒家思想核心“仁”的理念尋求根源為我們指出了一條出路。
首先,人倫關系、道德觀念的缺失產生了諸多社會問題,究其原因,是現(xiàn)代人對“仁”這一理念的漠視甚至丟棄,造成“仁”的觀念缺失。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總結了千百年人類發(fā)展歷程的精華,這不僅是塑造一位智者的必經之路,更是整個人類得以延續(xù)的法則。對于人類這一沒有內在機制可以賴以保持生命的動物,在人類初期是靠“自發(fā)的傳統(tǒng)”保持社會的無政府狀態(tài)。在那漫長的時期,世世代代遵循著簡單的規(guī)則一路摸索,不僅要與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做斗爭,更要承載人類繁衍的重任。而日趨文明的現(xiàn)代人們在炫耀自己的文明時早已將“仁”這一生存延續(xù)的法則拋之腦后,“當傳統(tǒng)的思想不再成為人們行事的指南時也就無力再把社會維系在一起了,人類生命中充斥了一些完全失去約束的需求時,人類生命就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這種危機的現(xiàn)代表現(xiàn)是日漸頻發(fā)的婚姻家庭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等,這都是人們行為與應有的人生觀德行相背離造成的,是人們日益喪失的仁愛之心、君子德行之道造成的。人們對仁愛的漠視,人類行為與仁愛的背離,無視人類行為準則造成的人倫關系、社會關系混亂必會引發(fā)更多的社會問題,加強“仁愛”教育任重道遠。
其次,資源爭奪、種族沖突、區(qū)域性戰(zhàn)爭等和平危機的發(fā)生,從儒家核心思想看都可歸結為一己或一個團體的私利爭奪。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個體意識已經完全占據了任何事件的判斷全過程,每個人都只是自我意識的載體,沒有人和國家再把我說成是我們,人們?yōu)榱艘患夯蛞粋€團體的利益可以肆意踐踏其他人或物的利益,萬物一體的觀念早已被人們拋棄?!袄硐肴〈松鐣曀祝晕业睦娉^了群體的期望。”別人和祖先的“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已不能再對現(xiàn)代人產生約束作用。人們?yōu)榱艘患核嚼鴮e人的不仁、非禮、失德的第一次可能被視做瘋子的行為,但沒有一件事是一夜之間發(fā)生的,仁愛和萬物一體思想的丟失更是長期遭到人類踐踏的結果。人口問題、糧食短缺問題、環(huán)境污染等都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自私的人們仍沒有博愛之心反而以武力爭奪,為了一個團體的生存甚至一時的利益以強欺弱不惜損害其他生命的生存權利,對這些行為保持的緘默就是縱容更大的沖突的產生,結果只會給早已擁擠不堪的地球和人類的心靈造成更大的創(chuàng)傷,而人類最終會自食其惡果。
“歷史是一面鏡子”,每一個今天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相似的昨天,從而得出應對現(xiàn)實問題的啟示。今天的社會問題、社會危機可以從指導人類生存繁衍兩千多年的儒家思想里找到解決方案。
首先,面對當前種種危機與沖突,必須反對使用武力,一切應以和平方式進行協(xié)商解決。武器的發(fā)明和使用對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幫助,只會增加沖突和人類的災難。“打他”對于現(xiàn)實主義者似乎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標準答案,但孔子認為它是最笨拙而且外在的只會加劇沖突的方式,他主張的是交流,人與人、國家與國家間的交流,心存大愛以誠相待,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凹核挥鹗┯谌恕?,以博愛之心對待他人,提倡萬物一體的理念,以“君子”的德行規(guī)則處事,減少和消除沖突,共建和諧的人類生存環(huán)境。
其次,重拾“仁”的思想,從內心教化人們,用大愛感召天下?!翱鬃右廊粚鹘y(tǒng)著迷,因為他看到了傳統(tǒng)是意愿和態(tài)度的主要塑造者?!泵恳粋€古老的傳統(tǒng)都蘊涵了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它是精細錘煉而成的,與之磨合就帶來了和平與快樂?!吧鐣仨殢哪昀系膫鬟f到年輕的,習慣和觀念必須在傳統(tǒng)的承擔者之間,像一個無縫的記憶之網維持著,一代一代,當文明傳統(tǒng)的延續(xù)一旦破裂了,社群就遭到威脅?!泵恳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獨特的傳統(tǒng),而“仁”的思想卻是整個人類得以延續(xù)的公共法則,所以我們不能拋棄傳統(tǒng),更要看到它的巨大作用。人類的古老內心是充滿大愛的,不會只考慮個人或少部分人的利益得失。用“仁”的思想理念教育人們,用大愛感召人的心靈,使人們回歸人的本性,從內心到行動都以仁愛之心相處,世界便沒有了沖突。
再次,在個別地區(qū)使儒家“仁”的思想與當地傳統(tǒng)思想相融合對人們進行影響與灌輸。每個國家或地區(qū)都有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和文化淵源,這就不可避免分歧的產生,需要有一個能與各種傳統(tǒng)思想融合的理念把人們維系到一起,用一致的思維處理分歧才能形成共識。美國立國的杰弗遜啟蒙的理念是:“教育他的公民,并提供訊息給他們,他們就少被信賴的去進行合理的行為?!泵绹鵀樗膰裉峁┑氖抢硇?,以理性處事減少了矛盾的產生。法國社會學家將這種“失范”的社會現(xiàn)象歸結為共同制度的失效,認為是“舊的標準搞亂了,新的尺度未能及時形成”,因此,需要一個能把全人類維系在一起的理念而形成新的規(guī)則,規(guī)范人們的思想與行為??鬃釉鴰е乃枷肜砟钣螝v了各國,在吸取各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也在對當地人進行儒家思想的宣傳,這樣不僅使儒家思想本身得到了發(fā)展,同時也對當地人進行了感化與教育?!叭蕫邸彼枷胧浅揭磺惺浪子^念的大愛,它可以與其他觀念相融并能對其他思想進行改進,它適合任何社會制度下的人類觀念,所以要使“仁愛”思想普及整個人類社會,使人們形成相似或一致的思想觀念進而斬斷分歧產生的源頭,為人類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發(fā)揮作用。
[1] 休斯頓.史密斯.人的宗教[M].???海南出版社,2001(11):165~200.
[2] 林存光.孔子:中國文明的守望者——試論孔子的“傳統(tǒng)”觀及其文化貢獻[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9(6):48~54.
[3] 賈順先.孔子的智慧與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和平[C].中國哲學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97~98.
[4] 陳桂蓉.論孔子人生理念的現(xiàn)代意義[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8(1):53~66.
[5] 李乃庚.對孔子思想體系核心“仁”的探索[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79(3):31~35.
[6] 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社會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4~23.
[7] 鄭麗娟.孔子仁愛思想的當代重構及價值[D].新疆大學,2006.
The Enlightenment of Benevolence in Confucian’s Core Concept to the Realistic Problem
Cui Jingye,F(xiàn)eng Ho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Since Confucianism as the orthodox ideolog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Chinese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o pass without interruption,it is based on the“benevolence”as the core,“Big Love”rule the world.Although dynasties alternated,its legitimacy was never wavered in and it played a huge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Now,along with the ever-chan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man society has given rise to various social problems and even military conflict.Investigate its reason,the modern people have lost the concept of kind-h(huán)eartedness and big love,however,it is human behavior and the“gentleman”moral standard deviation that point out another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for us.
benevolence,reality,enlightenment
B222
A
1672-3805(2011)06-0095-03
2011-06-10
崔敬業(yè)(1985-),女,河北衡水人,東北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