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鳳,姜 淼,張 穎
(承德市婦幼保健院,河北承德 067000)
承德市A群輪狀病毒感染調查
李桂鳳,姜 淼,張 穎
(承德市婦幼保健院,河北承德 067000)
嬰幼兒;腹瀉;A群輪狀病毒
為了解承德市區(qū)嬰幼兒A群輪狀病毒感染狀況,對2009年10月21日至2010年4月7日來我院就診的930例腹瀉患兒進行輪狀病毒檢測及常規(guī)鏡檢,結果是A群輪狀病毒陽性數246例,總陽性率達26.45%?,F將結果分析如下:
1.1 檢測對象 自2009年10月21日至2010年4月7日,來我院門診就診、以腹瀉癥狀為主的7歲以下兒童930例,其中男性562人,女性360人,性別不詳8人,年齡最小者23天,最大者7.5歲。
1.2 檢測方法 做糞便A群輪狀病毒檢測,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雙抗體夾心法,試劑由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嚴格按操作說明書要求進行,并做糞便常規(guī)檢查。
2.1 A群輪狀病毒檢測結果 930例腹瀉患兒糞便中,A群輪狀病毒檢測陽性246例,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08例,性別不詳1例。總陽性率26.45%,其中男性陽性率24.37%,女性陽性率30.00%,經X2檢驗(X2=3<3.84),P>0.05,表明男女患兒感染陽性率無明顯差異。
2.2 陽性標本在患兒各年齡段的分布
2.2.1 各年齡段患兒感染陽性率:年齡≤6個月者為17.70%;6個月<年齡≤2歲者為33.50%;大于2歲者為13.00%。
2.2.2 陽性構成比:246例A群輪狀病毒檢測陽性患兒中,2歲及以下年齡的小兒偏高,占94.71%,其中6個月至2歲組為最高,占73.98%,詳見附表:
附表 不同年齡組別陽性標本分布情況
2.3 246例陽性標本中便常規(guī)鏡檢結果 合并有脂肪細胞189例,白細胞10例,淀粉顆粒5例,多項指標合并者4例,未見異常者36例,未做鏡檢2例,分別占76.82%、4.06%、2.03%、1.62%、14.63%、0.81%。表明絕大多數患兒,合并有消化不良。
輪狀病毒(Rotavirus,簡稱RV)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屬呼腸孤病毒科。其發(fā)現可追述到上世紀40年代。1943年,雅各·萊特(Jacob Light)與荷瑞西·赫德斯(Horace Hodes)證明在感染傳染性腹瀉的小孩身上有一種濾過性的病媒,這個病媒也會引起家畜腹瀉。30年后,保存下來的病媒樣本被證明是輪狀病毒。1973年,澳大利亞的露絲·畢夏普(Ruth Bishop)在兒童胃腸炎的研究報告中描述出類似的病毒。1974年,湯瑪斯·亨利·費留特(Thomas Henry Flewett)在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這類病毒之后,建議將其命名為“輪狀病毒”(rotavirus),因為輪狀病毒顆粒看起來很象輪子,而拉丁文中“rota”的意思即為“輪狀”。這個名稱四年后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正式認可,其血清型于1980年首次發(fā)表,其后一年病毒培養(yǎng)成功,至80年代中期,首批候選的疫苗已經開始評估。
輪狀病毒是秋、冬季小兒腹瀉最常見的病原,幾乎世界上每個大約5歲的小孩都曾經感染輪狀病毒一次。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體免疫力會逐漸增強,后續(xù)感染的影響就會減輕,因而成人很少受到影響。輪狀病毒總共有7個種,其中A種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人類輪狀病毒感染大約90%為此種,所以,WHO將輪狀病毒感染納入全球腹瀉疾病控制和免疫規(guī)劃[1]。
承德位于我國華北與東北交接處,冬季相對寒冷,此調查選擇在冬季前后,屬高發(fā)季節(jié),其結果有如下特點:(1)小兒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在性別上無明顯差異,P>0.05。(2)小兒輪狀病毒感染,高發(fā)年齡在6個月至2歲之間,占74%;<6周組和2歲以上小兒發(fā)病率相對較低,與袁勁松報道相似[2]。(3)大多數患兒感染往往伴有消化不良,其合并脂肪細胞者占76.82%,病程相對較長。(4)此次調查結果總陽性率26.45%,較趙錦銘報道偏低[3],可能與病例選擇的范圍寬泛、時間較長有關。
總之,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yōu)樘攸c的消化道綜和征,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6個月-2歲嬰幼兒發(fā)病率最高,1歲以內約占半數,是造成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4]。其中由A群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約占1/3-1/2[3、5],必須加以高度重視,應加強疫苗安全性的研究。
[1]Kapikian AZ,Hoshino Y,Chanock RM,et al.Rotaviruses[A].In:Knipe DM,Howley PM,Griffin DE,et al.Fields Virology[M].Fourth ed.vol 2.Ippincitt Williams &Wilkins, Philadephia,2001.1787- 1833.
[2]袁勁松,謝國強,盛裕芬,等.腹瀉患兒糞便中輪狀病毒抗原的快速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現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04,19(6):7-8.
[3]趙錦銘,陳紅,嚴嵐,等.小兒急性感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感染的病原學研究[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1,15:55-60.
[4]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92.
[5]劉學慧.小兒急性腹瀉糞便中A群輪狀病毒檢測結果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6,10:0003-0004.
R725.7
B
1004-6879(2011)02-0213-02
20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