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明
(北京語言大學,北京 100083)
報刊是重要的大眾媒體,閱讀報刊是了解一個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方式。報刊所涉及的內容包羅萬象,題材廣泛。就內容而言,有關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體育、天氣、娛樂等方面的文章,就題材而言有特寫、社論、消息報道、廣告等。同時由于韓國語的詞匯系統、語法體系相當復雜,要想真正地讀懂韓文報刊,不僅要具有較高的語言能力,還要具有扎實的各方面的社科知識。
韓文報刊選讀課是高校韓國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的專業(yè)必修課程,該課程一般選擇在韓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報刊上的文章。使學生通過大量閱讀韓文報刊,更多地了解韓國社會,掌握新詞、新聞術語、報刊文體及社科知識。但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缺乏合適的教材,課程定位模糊,授課方式不當等原因,以及授課方式的影響,該課程的特點逐漸被淡化。本文就目前高校韓語專業(yè)報刊選讀課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措施進行了試探性的討論。
首先,課程定位模糊。目前韓語報刊選讀課的普遍問題是個性不突出,教師在上課時對各類新聞文章的特點沒有提醒學生重視,對文章的前后邏輯關系不作分析,對事件的來龍去脈等背景知識不作介紹,過于注重詞匯和語法的解釋,把報刊課上成了精讀課。相反,一些教師在上課時,讓學生泛泛地讀,對詞匯、語法,包括對于理解整篇報道的意思起核心提示作用的詞匯和語法不作解釋,簡單地提出幾個問題了事。以上種種,都是報刊選讀課的定位不明確導致的。
其次,所選文章類型較偏,過多地集中在政治外交、社會文化類,而其他方面的文章則較少涉及。如有些老師和學生對韓國化妝品和韓國服裝感興趣,他們所選擇的文章中有關上述兩方面內容的文章就比較多。誠然,韓國化妝品和服裝作為韓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適當地予以關注,但是,過于強調就沒有必要了。其他諸如介紹中韓兩國經貿交流中的種種現象,中朝間的邊境貿易、合作開發(fā),中韓間的教育交流,韓國的環(huán)境保護等情況的文章更應該讓學生了解和關注。
再次,報刊選讀課應該注重所選文章的新聞性和時效性,一些報刊課所用資料幾年不換,一些內容已經過時,成了“舊聞”,這樣的文章不僅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大打折扣,而且文章內容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然沒有學習的動力,那么學習的效果也當然不好。
最后,在教學方法上,上課時以老師對文章的講解為主,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只是被動地聽講。有些學生事先沒有讀過上課所用的文章,對于文章的大意、構思、作者的態(tài)度等沒有最起碼的了解,老師讓學生談自己的意見和感想,學生談不出個所以然。
對于目前高校韓語報刊選讀課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我們嘗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第一、課程定位方面,我們認為報刊選讀課是高校韓國語專業(yè)課程設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它以低年級的基礎課為基礎,同時又是其他高年級課的重要鋪墊。報刊選讀課不是精讀課,也不是泛讀課,而應該“精”、“泛”巧妙結合,即需要精講的地方精講,需要略過的地方略過,重要的是以關于某一熱點話題的文章為閱讀對象,在學生自學和老師適度講解部分詞匯和關鍵語法點的基礎上,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培養(yǎng)學生靈活而生動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拓展知識面。學生不僅要學習語言知識,還要學習其他在語言教科書上學不到的社科知識。這個過程是一個使學生所掌握的教科書語言“走向社會”的過程。
第二、報刊選讀是對某一類文章的閱讀,所選文章應當也必然涉及廣泛的社科知識,有很強的時效性、新聞性。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一定注意文章內容的多樣化、時效性。要選取當前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體育、天氣、娛樂等方面的文章。此外,要注意教學的計劃性和系統性,課程進程的編排上最好以專題的形式進行,如對目前人們普遍關注的歐債危機問題,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幾篇文章,對它產生的原因,可能發(fā)展的方向,解決的辦法等,帶領學生有步驟地深入地學習。通過對上述不同專題的文章的持續(xù)關注,通過分解和分析韓國語新聞類文章的寫作結構及要素,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跟蹤當今韓國語的發(fā)展趨勢,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對韓國各個方面的綜合知識量和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使報刊選讀課盡量成為韓國語課程體系中跨不同領域的通識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為高年級翻譯課、寫作課、畢業(yè)論文的撰寫以及畢業(yè)后走向工作崗位,適應與韓國人打交道的工作生活做好準備。
第三、在教學方法上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事先把相關文章給學生發(fā)下去,學生在課下要對文章進行預習。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對文章中的話題、論證的邏輯、重點的詞匯語法、相關的知識背景等進行講解,并穿插對學生的提問。也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提問,然后就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生所關心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之所在。如果學生沒有對其中重要的內容提問,老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或者把老師認為重要的內容作為補充給學生解釋。此外,除了老師選定文章進行教學之外,也可以安排學生查找一些感興趣有意義的話題以專題的形式在課堂上發(fā)表,如對首爾市長的選舉、韓國高考等重點事件進行追蹤,對石棉給人帶來的危害重點話題進行拓展閱讀。學生的關注角度不同,那么對某一專題下的文章閱讀的范圍也勢必有所擴大,對該話題了解的廣度和深度也自然會增加,通過學生的課上發(fā)表、討論,達到擴大學生知識面的目的。
第四、由于本科階段學生所掌握的韓國語詞匯和語法比較有限,老師在教學時應該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進行指導。要求學生首先粗略地通讀全文,對文章的意思從宏觀上有所把握,掌握文章各段落之間在邏輯上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逐段逐句進行分析理解,對于不明白的地方不要急于查找工具書,而是要充分注重語境的作用,爭取通過語境判斷出陌生知識點的意思。此外,教師可以在閱讀前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形式可以是詞匯或語法點的解釋、選擇、概括大意、提問感想、判斷正誤等等,以提問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韓建交19年以來,兩國在經濟、政治、文化、人員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兩國關系發(fā)展的現狀要求高校的韓國語專業(yè)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應,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報刊選讀課就是高校韓國語專業(yè)實現這一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報刊選讀課,不但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大量閱讀韓文報刊增長語言知識,加強社科知識的儲備,還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充實思想,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整個學習活動起到指引作用,使成長為高素質國際化復合型人才這一培養(yǎng)目標成為學生個人成長的“內生”要求。
[1]劉潤清.外語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
[2]曲朝霞.日語“報刊選讀”教學模式的探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3]莊衛(wèi).報刊英語的語篇分析與報刊選讀課教學[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