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
(營口圖書館,遼寧 營口 115000)
和諧社會中,視覺障礙群體應當擁有與健康人享有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務權益。然而當前國內圖書館界服務設施落后,社會上盲文出版物稀缺,很難滿足視覺障礙群體的文化訴求。為了讓全體人民平等地享受文化繁榮的碩果,針對包括盲人在內的特殊群體的文化服務也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以及整個社會的關注。
據(jù)國家權威部門統(tǒng)計,中國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國家,約有1233萬,占全世界4500萬盲人總數(shù)的1/5左右。同時,每年我國新增盲人45萬,專家指出,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xù)保持不變,到2020年中國的盲人將增加4倍。而我國盲人總數(shù)與人均擁有盲文出版物種類的比例是60000∶1。中國盲文出版社是以出版盲文書刊、盲人有聲讀物為主業(yè)的綜合性國家級專業(yè)出版社,擔負著為全國877萬盲人出版各類盲文書刊和有聲讀物的繁重任務,每年出版盲文書刊150種,印制6萬冊,全國平均6萬人1種,150人1冊。與正常人每年人均享有40種出版物相比,僅靠一兩家出版社每年出書的種類和數(shù)量都相當有限。盲文出版物正成為中國出版業(yè)被人忽視的“盲區(qū)”。
盲文圖書由于制作難度大,出版量少,再加上其成本比一般出版物高出幾十倍,因此盲文出版物的定價就出奇的高。一本很薄的讀物制成盲文書籍后,體積和厚度要增加10倍。如一期《讀者》雜志,印成盲文版后,厚達7厘米,價格也相當高。一本120回本的《紅樓夢》譯成盲文,就變成了16冊之多,成本價竟達到近4700元,即使經政府補貼,標價也超過400元。近年來,廣大盲人渴求讀書、學習技能、參與社會的愿望日益強烈,而盲文出版物價格之高以及盲人自身經濟條件之差,使大多數(shù)盲人的這一愿望無法實現(xiàn)。這種狀況極大地制約了盲人整體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國盲文出版社是全國唯一為盲人服務的綜合性文化出版機構。中國盲文出版社出版的盲文書籍以及各地的圖書館館藏基本上以醫(yī)學、文學、法律類為主,其中又以醫(yī)學類書籍居多,如《中醫(yī)骨病學》、《厘正按摩要術》、《頸椎病防治》等,此類應用于盲人工作領域實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書籍占了大半,而休閑類、IT類、經濟類等時效性強的盲文圖書以及綜合類的工具書等則是零星少見。另外一家上海盲文出版社主要擔負著全國中、小學盲文課本以及部分盲文課外讀物的出版工作。此外幾乎找不到盲文圖書的其他來源。盲人讀者急需社會能夠提供更多的盲文讀物。
從群體的角度說盲人在社會上處于弱勢地位,盲文書籍對他們加強文化學習和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和提升勞動技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然而盲文書籍在圖書市場并不多見,不僅新華書店沒有盲文書籍,就連大型連鎖圖書配送中心也沒有幾本,盲文書籍成為市場盲區(qū)。圖書館、盲人讀者只能從出版社直接訂購。
盲人是殘疾人之中更為困難的群體,是社會之中的特殊弱勢群體,他們長期以來沒有得到人們的關注,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他們更需要受到人們的關懷。要使他們擺脫面臨的困境,使他們獲得發(fā)展的權利,就必須對他們實施教育。為了提高盲人的文化素質,使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圖書館在進行盲文文獻資源建設時,要力爭貼近盲人讀者的需要,所采購的盲文出版物原則上要向多品種、小批量方向轉化。營口市圖書館在建立盲文及盲人有聲讀物閱覽室時,幾乎把盲文出版社近年來出版的圖書都買齊了:擁有文學類、醫(yī)藥衛(wèi)生類、文化教育類、政治法律類、歷史類等盲文圖書近500種;音像區(qū)提供有聲讀物22種、光盤543件;其中按摩技法、中醫(yī)保健等書籍最受歡迎;采購書單是通過向全市盲人讀者以及盲校老師調研開出的,希望更加貼近盲人讀者的需要,同時也避免與盲校已有的藏書重復。
盲文書、有聲讀物和電子圖書是視障閱覽室的3類主要讀物。由于不是所有盲人都識盲文,因此有聲讀物和電子圖書的配備對這些特殊讀者更為重要。
21世紀,世界進入了數(shù)碼時代。奇妙的數(shù)碼技術促進社會各方面高速發(fā)展,同樣也給視力有障礙,生活、工作和學習舉步維艱的盲人帶來了福音。盲人的點字教材制作難,不易和正常人共同享有豐富的信息資源,盲人的整體生活水平還低于社會發(fā)展水平,許多盲人渴望運用電子技術進行工作和學習,希望電腦給他們增添一對新的眼睛,但種種障礙使他們難以逾越這條鴻溝。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傳播速度又快,可為盲人提供許多先進的設備,如盲文點字顯示器、多功能數(shù)碼助視器、陽光讀書機和有聲讀物設備、盲文刻印機等;通過“盲用計算機”閱讀電子出版物,使得盲人不需借助他人,就可以閱讀最新的信息,充分滿足盲人讀者對有價值資料索取的需求??梢哉f,電子出版技術開辟了盲文出版的一片新天地。因此,公共圖書館盲文文獻資源建設需要建立數(shù)字資源、網(wǎng)絡資源與印刷型文獻資源并存的模式。
圖書采購是一項業(yè)務性極強的工作,采購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圖書館的運作,影響到館藏文獻資源體系的建設。因此,采購人員不但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shù)墓ぷ髯黠L,還要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了解當前盲人讀者的閱讀傾向。同時,采購人員要加強與盲文出版社的信息溝通,有效擴大采購途徑,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盲文文獻出版發(fā)行狀況,以最快的速度為讀者采購最新的圖書。
和諧社會中,公共圖書館必須始終堅持“服務立館”的原則,始終把讀者需求擺在優(yōu)先考慮的重要位置。在“和諧社會中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理念下,面對信息社會對于傳統(tǒng)服務的挑戰(zhàn),圖書館應該積極拓展服務內容、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借助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手段,創(chuàng)建數(shù)字化服務模式,為視覺障礙群體提供知識信息平臺,不僅為其提供細致入微的到館服務,更要借助網(wǎng)絡平臺讓其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
在我國,圖書館界為視障群體提供的服務較多集中于傳統(tǒng)層面,如利用“世界讀書日”、“國際盲人節(jié)”等特殊節(jié)日送書給盲校同學,提供送書上門等服務。以上服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盲人朋友,但是并不能把圖書館服務最大化地惠及需要文化滋養(yǎng)的視障群體。
讀書和交流是盲人讀者的兩大愿望,但能供盲人閱讀的紙質書相對較少,知識面也很窄。電子書籍能夠方便他們在家中連線閱讀,但是多數(shù)盲人對計算機一無所知,再加上盲人使用電腦的特殊性,就必須對盲人進行一段時間的電腦知識和操作培訓,而培訓的資金來源、機器設備、教師資源都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公共圖書館應該直面這些問題,擔負起培訓的責任,成立盲人免費電腦培訓班,不僅讓盲人讀者學會打字,還能通過專業(yè)的盲人讀屏軟件上網(wǎng)查資料、聽歌,甚至還能用QQ和朋友聊天,讓更多弱勢群體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盲用電腦與普通電腦的不同之處在于,盲用電腦在普通電腦上加裝了一套讀屏軟件,盲文點顯器與裝有讀屏軟件的計算機、耳麥配合使用。盲人上網(wǎng)時,耳機里會傳來相應的語音提示,盲人可以使用點顯器輸入網(wǎng)址,當鼠標點到相關的新聞時,電腦一方面會自動把新聞念出來,同時點顯器上也會顯示相關的文字。通過聽和摸,盲人就可以輕松上網(wǎng)瀏覽、聊天、收發(fā)電子郵件、炒股、寫文章等,盲人可以由此和普通人一樣,在電腦上做同樣的事情。還有多功能數(shù)碼助視器,它能夠把普通印刷品上的漢字放大幾十倍,弱視讀者可以隨心所欲地讀到最新的報紙、雜志了。沒有學過盲文的盲人也可以“看”書,可以借助電腦及閱讀軟件把有聲讀物里的內容放出來聽。這些設施都可以讓盲人讀者享受到圖書館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
由于盲文圖書出版量小,數(shù)字資源建設尤為重要。龍源期刊網(wǎng)上的文本和視頻可以用能夠被盲人讀者接受的音頻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盲人視讀困難的問題,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邀游。
營口市圖書館的很多盲人讀者通過龍源期刊網(wǎng)聽新聞、時事,看一些在他們業(yè)余生活中感興趣的期刊,而對于要投資的讀者就可以在龍源期刊網(wǎng)上的投資理財版塊閱讀一些對他們有幫助的雜志。很多盲人讀者都是從事盲人按摩工作的,龍源期刊網(wǎng)中醫(yī)藥醫(yī)療版塊對他們的幫助很大。如有的讀者需要了解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方法和一些醫(yī)學方面的專業(yè)類雜志,《社區(qū)醫(yī)學雜志》、《大眾醫(yī)學雜志》、《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都可以在龍源期刊網(wǎng)上查詢到,通過這些雜志他們學習了很多醫(yī)學上的知識,并應用到了工作中。老年盲人讀者利用龍源期刊網(wǎng)還可以聽一些小說、詩歌和故事,年輕人則可以聽一些家庭、親子、時尚方面的雜志,青少年讀者可以聽一些課外讀物、書畫攝影和影視戲劇等,對IT方面有興趣的讀者朋友也可以查閱專門的期刊。
3.4.1 跨行業(yè)合作共建機制
在工作實踐中,營口市圖書館深入盲人集中的社區(qū),在特殊教育學校設立盲文分館。圖書館為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們帶去了包括天學、地理、文學、藝術等方面盲文圖書100余冊,各種少兒期刊、報紙150種,并針對這一特殊群體精心挑選了愛國主義教育、兒童題材等無障礙電影光盤20盤,盲人有聲讀物20盤,現(xiàn)場為學生們播放了無障礙影片《走出西柏坡》。特殊教育學校分館的建成,使學生們足不出校就能夠從書籍中了解社會,學習知識,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心靈世界。這種服務方式依托圖書館資源優(yōu)勢,借鑒特殊學校建設經驗,走出了一條強強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的行業(yè)交叉合作模式。
3.4.2 開放式服務平臺的開發(fā)
未來圖書館發(fā)展的趨勢是數(shù)字化服務,以網(wǎng)絡為媒介的服務平臺的建立,很好地緩解了這個盲人群體行動不便的窘境,變有限的人——人對話為人——機對話,把儲存在網(wǎng)絡平臺上的數(shù)字資源最大化地傳輸給坐在電腦旁的盲人讀者。中國盲人數(shù)字圖書館使盲人朋友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國家級圖書館的周到服務,與正常人一樣共享信息社會的便利。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開發(fā)開放式服務平臺,制作網(wǎng)站或網(wǎng)頁,提供不同形式的資源,例如MP3音樂、在線講座、有聲讀物、遠程教育平臺等內容,為盲人和視力障礙朋友打開一扇通往浩瀚知識海洋的大門。
3.4.3 和諧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共享
圖書館是一個開放的知識與信息中心,圖書館向讀者提供普遍均等服務,就是讓“每位讀者有其書”。保障均等化服務應該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全覆蓋,即保證所有人都能就近獲得服務;二是包容性,即體系內的每個公共圖書館都不以經濟社會地位、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種族宗教等因素排斥任何人。通過盲文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使視障讀者不再囿于地理條件的制約和自身生理的不足,可以平等享受圖書館帶來的普遍均等服務。
[1]高旭,崔秀珍.服務小眾讀者的一個新探索——中國盲文社創(chuàng)建盲文圖書館帶來的啟示.出版參考:業(yè)內資訊版,2006(4).
[2]江淑潔.我國盲人數(shù)字圖書館建設概況.圖書情報工作,2009(17).
[3]朱峻薇.為盲人讀者搭建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平臺——以杭州圖書館盲文分館的建設為例.圖書館建設,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