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玉 范同華
“人生的本質(zhì)是詩意的,人是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如是說。將“詩意地棲居”融入教育,就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審美的思維思索人生,借靈性的想象描繪家園?!焙楹械谝恍W以“讓師生詩意地棲居”為辦學理念,“以詩育德、以詩啟智、以詩怡情、以詩塑美”,走出了一條以詩興校的特色辦學之路。
有德行天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詩文中,有許多反映古人優(yōu)良思想、遠大理想、高尚人格的經(jīng)典作品。以詩育德,就是讓詩中蘊含的德育要素,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勢,轉化為學生的內(nèi)在品質(zhì),轉化為學生儒雅、詩性的日常行為。
營造詩一樣的環(huán)境。走進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亮麗的詩畫墻和主旨明確的文化長廊。五年來,學校先后投資三萬余元,將古詩文名句配上畫,制成牌匾掛在教室走廊上。文化長廊以詩的語言和鮮活的圖畫,傳達了學?!靶奚?、立德、愛國、守禮、勤學、善思”的日常行為要求。詩畫墻引導學生進入吟誦名人佳句、體驗詩人情感、感悟詩人品格的情景之中,氛圍濃厚,真切自然。
推行詩境似的晨讀。2003年以來,學校堅持每天朝讀十分鐘的古詩文。每天上午第一節(jié)課前,在校園廣播主持人的解讀、指導下,全體師生吟詠、背誦,經(jīng)常引得家長駐足觀賞,與生共吟。一首首工整優(yōu)美、寓意深刻的詩詞,宛如一支短笛,吹奏出動人的曲調(diào),動人心弦,給校園增添了一片生機。在反復誦讀中,學生獲得了精神的滿足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設計詩化的主題班會。2004年4月以來,學校開發(fā)了詩文活動課——以詩育德主題班會。在這種活動中,學校將《小學生日常行為守則》和中華詩文融合在一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為施加影響,進行教育。如“孝敬父母”與《游子吟》,“愛惜糧食”與《憫農(nóng)》,“愛國”與《示兒》……教師將這些內(nèi)容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在課堂上用必答、搶答、辯論等形式,引導學生去辨別、思考,讓他們認識對與錯、是與非、美與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創(chuàng)編詩意般的禮儀操。學校根據(jù)實際創(chuàng)編了一套《詩情飛揚》禮儀操。《詩情飛揚》以三字經(jīng)的形式構成,分“儀表篇”“交際篇”“理想篇”三個部分,朗朗上口。每天課間操時,操場上近兩千人表演的禮儀操,詮釋了學校開展詩文教育的思考、做法與追求,演繹了學生彬彬有禮、秩序井然、蓬勃向上的風貌。鏗鏘的吟誦,傳達的是詩性之美、人生之美;優(yōu)美的動作,表達的是陽光行為、陽光心境。
中華詩文辭藻華美,內(nèi)涵豐富。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背詩,啟發(fā)學生用詩,指導學生寫詩,可以開啟學生的心智,有利于促進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等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終身受益。
以背誦達標促積累。學校組織詩文背誦,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詩文素養(yǎng),為其終身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2003年3月,學校出資1.5萬余元,組織教師編纂了《中華詩文500首》。在詩文積累過程中力求做到:背誦指標切實,即按人均背誦量,分年級規(guī)定背誦達標指標;背誦過程真實,即班級通過全面檢測,對本班每個學生定級后,再將班級達標的學生報學??技壭〗M檢測定級;背誦督查落實,即每天早晨詩文誦讀期間,教導處有專人巡視,且作專項記載;學生的背誦結果與教師的工作績效和評優(yōu)直接掛鉤。目前,通過檢測,80%的學生人均會背詩90首,42個學生會背誦的詩超過250首。
以競賽爭優(yōu)促提升。競賽是提高學生背詩量的有效策略,是促進學生詩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有效形式。在整個競賽中,學校確保競賽內(nèi)容明確,如背詩擂臺賽、詩文知識競賽;競賽活動豐富,如小組對抗賽、男女生對抗賽、自由組隊對抗賽、多輪淘汰賽、小星星大獎賽(10分鐘內(nèi)背詩量達98首以上)、名星大決賽(在知識競賽競答中,答案的正確率達98%以上);競賽形式各異,如詩句接龍、對號入座、名句摘章、情景配詩、聞詩起舞、快速搶答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詩背詩的熱情,而且使學生的詩文素養(yǎng)得到了明顯提升。
>>學生參加洪湖市詩文知識競賽。
以課堂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背誦、競賽是積淀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素養(yǎng)提高的必經(jīng)之路,是學生心智發(fā)展的必要前提。可要真正有效啟智,還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課堂,從解讀、應用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多維度訓練,有效啟迪學生智慧,促進學生發(fā)展。六年來,學校開發(fā)了“課內(nèi)古詩—課外古詩”教學模式,開辦了詩文寫作培訓班,開展了閱讀教學滲透研究,開設了習作應用(詩文)指導課。學校充分利用年級教研周、學校教研周,對已有教學模式、教學風格進行研究、推廣、應用,充分利用中青年教師教學比武這一契機,推陳出新。
以自主實踐促應用。學校按計劃把學生帶出課堂,讓他們自主觀察自然、學校、社區(qū),讓學生用詩的形式把自己觀察后的感受表達出來,在寫詩過程中,恰當表達情感。同時,在接待外來客人的過程中,學校盡量給學生實踐的平臺,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主應用。如以詩迎賓、用詩送客等。學校堅持每學期出一期校園文學雜志《新葉》,每年出一本《娃娃詩》詩集,讓每個學生都有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提高綜合素養(yǎng)。
思為情涌,行為情動,辭為情發(fā)。學生的情是培育出來的,是激發(fā)出來的,同時也是自然生成的。古詩文蘊含的情感豐富、真切、樸實、高雅,能讓學生從中獲得精神的放松和身心的愉悅,情操得到陶冶,能讓童心進駐到一個快樂、明亮、廣闊的天地。
在課堂上育情。課堂是培育學生情操的土壤。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語氣、語調(diào)、語速和重音的變化,感悟詩文的寫作背景、作者心境,通其志,融其情,對于學生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上培育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大膽開拓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讓學生形成高尚的愛國情感。面對浪費,學生會想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面對貪玩,學生會想起“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面對失敗和挫折,學生會想起“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在節(jié)日里煸情。每逢節(jié)日,學生內(nèi)心深處都會有絲絲情感的萌動,教師往往抓住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心境,充分煽情,讓學生去感受、去誦詩、去吟唱、去抒發(fā)情感,對學生進行富有詩意、頗有詩性的情感熏陶。如清明節(jié)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獻花獻詩,在紀念碑前宣誓唱詩;三八婦女節(jié)、教師節(jié),引導學生為母親、老師送一首飽含感恩情懷的小詩;國慶節(jié)舉辦愛國主義教育賽詩會;中秋節(jié)組織學生賞月,給遠方的親人送上一首詩……如此托物寄情、以詩言情,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情操得到陶冶,生活變得富有詩情畫意。
在游賞中激情。2005年9月至今,學校每年都開展一次“走進洪湖,走進濕地”的主題活動。在那里,學生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描述洪湖的初春景象;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繪洪湖春末夏初的壯觀。在那里,學生采集標本,回校后在標本上附上詩句,在觀賞和閱讀中,感受家鄉(xiāng)的美,感受洪湖濕地與洪湖發(fā)展的密切關系。諸如此類的種種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讓學生萌生愛我民族、愛我中華的真摯情感。
在習作時表情。把積累的詩句通過一定的形式轉化為學生的內(nèi)在語言,這是學校實施詩文教育的目標之一。這種轉化的過程,既是啟智的過程,更是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受到真善美教育的過程。如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愛國情懷;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思考;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表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見解;借“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表達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精神;借“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表達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這些應用,無不表達了生活的本真,情感的本真,對學生的影響極其深遠。
美需要感受,更需要塑造。古詩中,有詩人描述的葉綠花紅的色彩之美,也有詩人煉字煉句的傳神之美,更有詩人表達的人性之美。借助古詩文教育活動,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理想、美的素養(yǎng),以至塑造美的人性。
傾心吟誦鑒賞美。要讓學生傾心吟誦詩文,背誦詩文,并從詩文描述的情景和事件中去鑒賞美,必須用一定的形式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在編輯《詩文知識競賽題庫》時,教師有目的地將競賽題目分成自然風光篇、友情篇、感恩篇、惜時篇、言志篇,引導學生分類閱讀、分類背誦,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鑒賞美、發(fā)現(xiàn)美,受到美的熏陶。
開心玩樂感受美。情趣是一種心境,心境影響著學生感受美的質(zhì)量。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并讓有趣的活動作為學生吟詩和感受美的載體,效果頗佳。遵循學生的需要,學校開辟了大課間活動,如跳繩吟詩、踢毽子誦詩、舞蹈唱詩、快板說詩……學生不分年級高低,在課堂中,在操場上,在各種玩耍中,心不離古詩文,口不離古詩文,整個校園洋溢著吟誦古詩文的熱情,彌漫著古詩文的清香,回蕩著古詩文的音韻。
>>學生進行詩文才藝展示。
細心作墨創(chuàng)造美。學校始終堅持把習作教學與古詩文教育結合起來,把美術與詩文融為一體。如辦手抄報,給詩配畫或為畫配詩,展示詩文習作等等。每年在“六一”“元旦”前夕,學校都組織一次美術作品和學生詩文習作展。學生或根據(jù)自己對未來的憧憬與想象,確定要表達的主題,或根據(jù)學校近期開展的活動,確定自己要表達的情感,或根據(jù)自己看到的一些日常現(xiàn)象,確定自己要表達的愿望,然后寫成作文和繪成圖畫,并給畫配上名家詩句或自己創(chuàng)作的娃娃詩,極具情趣。
追求創(chuàng)新表達美。用創(chuàng)新去表達美,這是學校古詩文教育呈現(xiàn)的另一種境界。教師經(jīng)常鼓勵學生表達美,為學生提供舞臺表現(xiàn)美。在實施古詩文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鑒賞美、感受美,讓他們萌生用創(chuàng)新表達美的熱情和愿望。學生選取古詩中自己認為蘊含著美的詩篇,改編成小故事,然后用表演的方式把詩人要表現(xiàn)的品格、情操,表達得淋漓盡致;把古詩文中具有人性美的詩句、人物,按朝代順序編成順口溜,寫在卡片上,記在心里……在這些創(chuàng)新活動中,美的種子正在學生的心田生根發(fā)芽。
推行“讓師生詩意地棲居”辦學理念六年來,學校的詩文教育充滿了美,它有著與人文教育的默合之美,有著從吟詩到育人的躍遷之美。這是一個至美的境界,全校師生就棲居在這種質(zhì)樸的自然和瑰麗的藝術世界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