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曄楠
浙江沿海地區(qū)以軟土地基為主,在軟土地基上建設電力工程,對基礎沉降特別是不均勻沉降要求很高?;A的一點點小的不均勻沉降,都會導致電力設備歪斜,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拉斷電纜,造成大面積停電。浙江是經(jīng)濟強省,電力需求旺盛,很多電力工程的施工周期越來越短,而電力工程又必須嚴格控制地基沉降,這就對基礎處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以某500kV變電站工程為例,分析探討在滿足強度要求的前提下,如何縮短工期并避免差異沉降。
某500kV變電站工程位于浙江東部地區(qū)沿海某島,為滿足其本島負荷建設,以改善此島220kV電網(wǎng)結構,提高電網(wǎng)可靠性。另外,在該島上已經(jīng)建設完成1座大型火力發(fā)電站,考慮此電廠二期2×1000MVA機組配套輸出,希望盡快完成電廠的輸配電設施,減輕東部的用電負荷,因此該500kV變電站關系著該發(fā)電廠電能能否盡快輸出,時間和任務相當緊迫。2007年9月該工程選址,2008年4月打樁施工,2009年5月底建成投產(chǎn),工程建設周期僅1a多(500kV變電站的建設周期一般為3a)。
某500kV變電站站址區(qū)場地原為灘涂圍填塘,站址淺部地基土由人工回填土及淤泥組成。其巖土工程性質(zhì)很差,具有淤泥深厚、軟弱、欠固結、高壓縮性、承載力低等特性。淤泥飽和、流塑、分布穩(wěn)定,厚30m左右。
站址場地原為灘涂圍填塘,在變電站建設前已于2005年由周邊已建成的某電廠大部分回填,厚0.9~4.0m,變電廠建設時,僅主控通信聯(lián)合樓部位仍為圍填塘。根據(jù)地質(zhì)報告,(0)層雜填土表面已硬化,為0.10~0.15m 厚混凝土澆筑層,下部主要為以漂石、塊石為骨架,中間填充碎石、角礫及少量黏性土,塊石直徑一般約0.5~1.0m,最大徑約1.2m左右。站址場地內(nèi)自然標高為3.15m~3.60m,站址百年一遇最高內(nèi)澇水位為3.60m,考慮與電廠北側現(xiàn)有道路引接,站址場地平均設計標高為4.00m,場地在電廠建設時平均回填2.8m,變電站建成后回填0.7m,回填土厚度共計3.5m。電廠建設時回填的雜填土松散且深厚,給變電站的地基處理帶來難度。
考慮整個場地情況,回填土厚度按3.5m計,前期2.8m回填土在施工進場前就已經(jīng)回填,該部分回填土的密實度直接影響場地的沉降量。在大面積回填土作用下,下臥軟土層產(chǎn)生固結沉降,場地沉降按太沙基一維固結理論計算,單面排水。計算主要參數(shù)見表1。后固結度達到60%左右,固結變形沉降量為937mm,50a內(nèi)各年理論計算沉降量和沉降曲線見表2和圖1。
表2 場地沉降量一覽表
圖1 場地沉降曲線
表1 計算主要參數(shù)表
在假定回填土回填密實不產(chǎn)生壓縮變形的前提下,場地自然固結,經(jīng)計算最終固結變形沉降量為1470mm。50a
目前處理軟土地基的主要方法有真空預壓排水固結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法,如果淤泥厚度不大,還可以采用挖除淤泥或者換土置換法進行處理。
根據(jù)本工程實際情況,在可行性研究階段,考慮場地地質(zhì)條件復雜,推薦
用真空預壓排水固結法加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地基處理方案。先破碎和挖掘清除表部雜填土,然后搭設塑料排水板,再埋設濾水管道和密封膜。該施工過程約需工期1.5個月,另真空預壓過程約需3個月。通過場地預處理,淤泥質(zhì)軟土固結速度明顯加快,含水量下降,承載力和抗剪強度提高,可直接作為圍墻、站內(nèi)道路、設備支架、電纜溝及其他一般建筑構筑物基礎的持力層。對荷載較重及沉降要求較高的主控通信聯(lián)合樓、主變基礎、GIS和HGIS基礎等主要建(構)筑物仍需采用預應力管樁PC500(100)進行地基處理,管樁打設施工周期仍需1.5個月,總的施工周期約6個月,施工周期較長,工程建設進度較難保證。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對“真空預壓地基加管樁”和“預應力管樁”兩種地基處理方案進行了技術經(jīng)濟比較。預應力管樁方案對主要建(構)筑物以預應力混凝土管樁處理,對次要構筑物以控制沉降為主,采用PC管樁、PTC薄壁管樁進行疏樁處理,施工周期約3個月。該方案能有效處理和控制變電站內(nèi)建(構)筑物的沉降問題,滿足變電站的實際使用功能,但投資相對較高,站區(qū)未經(jīng)處理的場地沉降較大。考慮到該方案施工周期較短,且較易掌握工程時間并能控制場地沉降,變電站主要建(構)筑物地基處理方案最后明確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方案處理。
在確定整個變電站場地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處理方案后,根據(jù)場地中各種不同建(構)筑物的荷載和使用功能,確定了樁基處理的具體方案:變電站主控通信聯(lián)合樓、500kV構架、220kV構架、主變構架及防火墻、主變母線構架、500kVHGIS及220kVGIS基礎等主要建(構)筑物基礎荷載大,沉降要求高,設計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處理,樁長45m和36m。對設備支架基礎采用PC管樁處理,以控制沉降為主,樁長12m。對電纜溝、圍墻、主變油坑次要構筑物采用PC管樁、PTC薄壁管樁進行疏樁處理,以控制沉降為主,樁長12m。道路采用樁托板,管樁頂設置1.0m×1.0m×0.3m鋼筋混凝土樁帽,上部鋪設碎石層及土拱格柵等水平加筋體,形成土拱效應,減少道路沉降。電纜溝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利用電纜溝側壁作為深梁,增加整體性能,控制沉降。
一是主要建筑物地面均采用架空鋼筋混凝土樓板,防止地面沉降開裂。二是場地設備支架設置電纜檢查井,避免場地沉降過大引起的電纜拉緊。三是入口處臺階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并打樁,散水采用鋼筋混凝土挑板的做法,避免了開裂和沉降。四是場地主要雨水管網(wǎng)布置在道路下的托板樁上,減少因沉降引起的管道剪切破壞。五是主控通信聯(lián)合樓站前區(qū)為避免與站內(nèi)道路產(chǎn)生過大的沉降差,也采取了與道路相同的托板樁設計。六是站區(qū)道路路面在過道路電纜隧道、水工管道上方及雨水檢查井周圍1.0m范圍內(nèi)設置鋼筋網(wǎng)。七是GIS場地和場地電纜溝之間、主控通信聯(lián)合樓室內(nèi)外電纜溝之間設置沉降伸縮縫。八是電纜溝在伸縮縫處的接地扁鋼連接采用軟導體連接,避免拉裂。九是主變油坑采用PC-A400(75)處理,樁長 12m,油坑底板和側壁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避免過大沉降。
在變電站投產(chǎn)10個月后,變電站內(nèi)主要建(構)筑物沉降穩(wěn)定,能滿足生產(chǎn)工藝的要求。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35kV避雷器頂部端子拉斷,電壓互感器頂部導線存在拉緊的現(xiàn)象。
站內(nèi)主變場地自然標高約為3.14~3.61m左右,站址場地設計標高4.00m。根據(jù)地質(zhì)資料,2#主變場地在電廠建設時回填約為2.8m,變電站建成后又回填0.7m,回填厚度共計3.5m左右,1#主變部分回填土厚度相對較小,在2.8m左右。
主變場地填土分兩次回填考慮,第一次考慮2005年電廠建設時,已有回填土約2.8m,填土荷載為56kN/m2,第二次回填在2008年,壓實厚度在0.7m,填土荷載為14kN/m2。管母構架承臺單樁樁長36m,打入粉質(zhì)黏土層,樁頂荷載45kN;設備支架承臺單樁樁長12m,打入淤泥層,樁頂荷載76kN;兩種樁均為摩擦型樁。
在大面積填土荷載和自身樁頂荷載作用下,地基土產(chǎn)生大范圍固結沉降,管母和設備支架由于兩種承臺不同樁長的影響產(chǎn)生了不均勻沉降。在場地大面積堆載10個月后,經(jīng)理論計算,35kV管母和設備支架承臺之間最大沉降差4cm。20a后35kV管母和設備支架承臺之間最大沉降差20cm,設備支架承臺的最終沉降為 38cm,沉降差為 18cm;50a后35kV管母和設備支架承臺之間最大沉降差28cm,設備支架承臺的最終沉降為61cm,沉降差為33cm。考慮施工期間場地土擾動等因素,實際兩者之間的沉降差數(shù)據(jù)可能更大。
分析本工程中產(chǎn)生的35kV避雷器頂部端子拉斷,電壓互感器頂部導線存在拉緊的現(xiàn)象。單就管母構架而言,由于其荷載較大,故樁基處理時,設計樁長較長(36m),這樣才能滿足管母構架的承載力和沉降要求;而單個設備支架荷載較小,在地基處理時,只需較短的樁長(12m)就能滿足單個設備支架荷載的要求。變電站建成投產(chǎn)10個月,通過現(xiàn)場觀測,35kV管母構架和設備支架承臺產(chǎn)生了不均勻沉降。發(fā)現(xiàn)問題后,經(jīng)理論計算,35kV管母構架和設備支架承臺之間最大沉降差為4cm;隨著時間的增長,20a后35kV管母構架承臺的沉降為20cm,設備支架的沉降為38cm,沉降差為 18cm;50a后,兩者之間的沉降差為33cm;若考慮施工期間場地土擾動等因素,實際兩者之間的最終沉降差可能更大。通過這個工程也可以看出,變電站中的設備不是獨立存在的,設備支架上的設備是與管母支架相連的,形成一個完整的電力網(wǎng)絡系統(tǒng),差異沉降,就會使相鄰設備之間導線拉緊甚至拉斷,從而造成事故。變電站中的所有設備是一個整體,設計時不僅要滿足單獨設備的承載力和沉降要求,還要從整體考慮各設備之間的不均勻沉降和沉降差,嚴格控制差異沉降。
第一,類似該變電站這樣,地質(zhì)條件特別復雜的工程,建議應有一個合理的設計施工周期,畢竟任何地基處理措施都需要一個固有的周期,單一追求工期是不行的,同時要采取更能全面處理地基的加固方案。第二,類似變電站這種工程,整體性要求非常高,沉降差控制比較嚴格,場地內(nèi)建(構)筑物在采用長短樁處理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注意相近設備之間的沉降差,控制沉降差在電氣設備和導線允許范圍內(nèi)。第三,對于沿海軟土地基,要加強全站的沉降監(jiān)測,保證測量數(shù)據(jù)的一致連貫性,從而為校核設計提供充分的依據(j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