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會 任慧雅 吳 欣 劉立芳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醫(yī)院心內科,河北 保定 071000)
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是介于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綜合癥,具有病情重、發(fā)展變化快的特點,易發(fā)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1]。有研究表明細胞因子介導的炎癥反應在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2]。2008-07—2010-02,我們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短期大劑量通心絡膠囊口服治療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36例,并與常規(guī)劑量通心絡膠囊口服治療35例對照,觀察對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6(IL-6)、高敏C-反應蛋白(hs-CRP)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71例均為我院心內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45~72歲,平均(55.3±6.1)歲;病程 1 ~36 個月,平均(13.2 ±4.7)個月;伴房性、室性期前收縮14例,糖尿病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9例,糖尿病合并原發(fā)性高血壓3例。對照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45~70歲,平均(56.3±5.4)歲;病程1~33個月,平均(12.9 ±5.1)個月;伴房性、室性期前收縮16例,糖尿病5例,原發(fā)性高血壓11例,糖尿病合并原發(fā)性高血壓4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勞累性心絞痛:由于運動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況所誘發(fā)的短暫胸痛發(fā)作,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分為3類:初發(fā)型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病程在1個月以內)、穩(wěn)定型勞累性心絞痛(勞累性心絞痛病程穩(wěn)定1個月以上)、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同等程度勞累所誘發(fā)的胸痛發(fā)作次數、嚴重程度及持續(xù)時間突然加重)。②自發(fā)性心絞痛:胸痛發(fā)作與心肌需氧量的增加無明顯關系,與勞累性心絞痛相比疼痛一般持續(xù)時間較長,程度較重,且不易為硝酸甘油緩解。未見酶變化,心電圖常出現某些暫時性ST段壓低或T波改變。自發(fā)性心絞痛可單獨發(fā)生或與勞累性心絞痛合并存在。疼痛發(fā)作頻率、持續(xù)時間及疼痛程度可有不同臨床表現,有時可有持續(xù)較長時間的胸痛發(fā)作,類似心肌梗死,但沒有心電圖及酶的特征性變化。③初發(fā)型勞累性心絞痛、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及自發(fā)性心絞痛常統(tǒng)稱為“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3]。
1.3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入院前2個月未服用調脂藥或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排除合并惡性腫瘤、急慢性感染、風濕性心臟病、周圍血管性疾病或栓塞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風濕免疫性疾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635)100 mg,每日1次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膠丸(威海華新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217)20 mg,每日2次口服;同時予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80015,每粒含生藥0.26 g)2粒,每日3次口服。
1.4.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同時予通心絡膠囊6粒,每日3次口服。
1.4.3 療程 2組均以8 d為1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8 d后采集空腹靜脈血,測定血清TNF-α、IL-6、hs-CRP。TNF-α 和IL-6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法)測定,使用SM-3型酶標儀(北京天石醫(yī)療公司),試劑盒購自深圳達科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hs-CRP采用粒子增強散射比濁法測定,使用日立706生化儀(日本日立株式會社),試劑盒由英國Randox公司提供;同時檢測肝功能、腎功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轉氨酶(ALT)和血肌酐(Cr)]、凝血功能[血小板(PL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和血脂[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治療前后及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1 2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及血脂比較見表1。
表12 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及血脂比較
表12 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及血脂比較
治療組(n=36)對照組(n=35)治療前 治療后ALT(U/L) 50.20 ±21.30 45.40 ±17.80 49.30 ±20.10 45.60 ±治療前 治療后17.10 Cr(μmol/L) 97.20 ±60.80 89.40 ±53.20 94.30 ±59.40 92.50 ±55.70 PLT(×109/L) 197.50 ±89.70 178.20 ±86.30 204.3 ±94.80 193.40 ±91.00 APTT(s) 27.10 ±13.70 24.44 ±11.80 26.26 ±12.24 24.82 ±11.35 Fib(mg/L) 33.10 ±11.90 32.20 ±11.40 32.50 ±11.30 31.90 ±11.80 TG(mmol/L) 1.36 ±0.58 1.34 ±0.54 1.33 ±0.56 1.31 ±0.57 TC(mmol/L) 3.43 ±0.65 3.41 ±0.64 3.42 ±0.61 3.40 ±0.63 HDL-C(mmol/L) 1.31 ±0.54 1.32 ±0.53 1.29 ±0.52 1.30 ±0.51 LDL-C(mmol/L)1.93 ±0.82 1.90 ±0.85 1.91 ±0.81 1.88 ±0.84
由表1可見,2組治療后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及血脂與本組治療前及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2組改善均不明顯。
2.2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2 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22 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
治療組(n=36)對照組(n=35)治療前 治療后TNF-α(ng/L) 16.83 ±8.26 12.14 ±6.72*△治療前 治療后16.47 ±8.15 15.92 ±8.10 IL-6(ng/L) 13.78 ±7.66 10.01 ±6.09*△ 13.13 ±6.34 13.07 ±6.25 hs-CRP(mg/L) 12.81 ±7.67 8.03 ±7.12*△12.63 ±7.86 12.02 ±7.53
由表2可見,治療組治療后血清TNF-α、IL-6、hs-CRP與本組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治療后血清 TNF-α、IL-6、hs-CRP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由冠狀動脈斑塊糜爛或破裂并發(fā)血栓形成、血管收縮、微血管栓塞導致急性或亞急性心肌供氧的減少引發(fā),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炎癥參與了斑塊糜爛或破裂的全過程,炎性因子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冠狀動脈斑塊炎性反應的強弱。TNF-α和IL-6是參與免疫和炎癥反應的促炎細胞因子,IL-6主要來源于活化的單核細胞和內皮細胞,介導炎癥細胞黏附在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周圍,引發(fā)斑塊局部炎癥反應,使炎癥細胞釋放大量組織因子及膠原酶等,降解斑塊纖維帽基質,從而引發(fā)斑塊不穩(wěn)定或破裂[4-5];hs-CRP主要在IL-6調節(jié)下由肝臟合成,能顯著增加單核細胞和內皮細胞中TNF-α和IL-6的過度表達,IL-6升高促進血小板聚集、肝細胞合成纖維蛋白原,促進中性粒細胞釋放自由基,加重心肌細胞損傷;TNF-α及hs-CRP可以活化血小板,增加血小板的凝聚,活化巨噬細胞和白細胞,使炎癥反應級聯(lián)放大,進一步促進血小板的凝聚,促使血栓形成[6-8],因此抗炎藥物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絡病學認為絡脈瘀阻、絀急、瘀塞,失于通暢,氣血運行不暢引發(fā)疼痛,吳以嶺教授首先提出脈絡絀急—血管痙攣—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內在聯(lián)系,首創(chuàng)以具有搜風解痙通絡作用的全蝎、蜈蚣、水蛭、土鱉蟲、蟬蛻蟲類藥為主用于治療冠心?。?],通心絡膠囊即應用前述蟲類藥,輔以人參、冰片、赤芍藥等,應用現代高技術制藥工藝—超微粉技術制作而成。現代醫(yī)學證明其可改善內皮功能、緩解血管痙攣、減少自由基產生、加快自由基清除、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穩(wěn)定和消退粥樣硬化斑塊;同時具有抑制炎性細胞聚集、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形成、抗血栓形成作用[10-11],可穩(wěn)定斑塊,防止血栓形成。
臨床觀察結果表明,通心絡膠囊常規(guī)短期應用未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而短期大劑量應用可顯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時無論常規(guī)應用還是大劑量應用,短期內均未對血脂產生有益影響,且未對肝腎功能、凝血功能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我們認為通心絡膠囊短期常規(guī)應用不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產生,短期大劑量口服卻可以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產生,從而穩(wěn)定斑塊,減少心臟事件的發(fā)生,而且用藥安全。限于病例數較少,尚需進一步研究。
[1]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76-279.
[2]趙春艷,蔣筱,羅淑娟.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臨床與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11(2):56-58.
[3]田華.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絞痛[J].河北中醫(yī),2009,31(12):479.
[4]De Backer J,Mak R,De Bacquer D,et al.Parameters of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 in a community 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therosclerosis,2002,160(2):457-463.
[5]張衛(wèi)江.不穩(wěn)定心絞痛的研究進展[J].河北醫(yī)學,2008,14(4):482-484.
[6]Li JJ,Fang CH,Chen MZ,et al.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and correlation with elevated plasma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Heart Lung Circ,2004,13(2):173-178.
[7]王廣艷,顧寧.冠心病心絞痛的中醫(yī)藥研究概況[J].甘肅中醫(yī),2008,21(2):5-7.
[8]Bhatt DL,Topol EJ.Need to test the arterial inflammation hypothesis[J].Circulation,2002,106(1):136-140.
[9]吳以嶺.絡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18.
[10]施海峰,趙海燕.通心絡對冠心病患者血漿內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00,22(12):944-945.
[11]肖文良,戴華,姜志安,等.通心絡膠囊對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血管內皮細胞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