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艷,付 雯,鄒 鵬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細胞室,江西南昌 330006)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中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它的發(fā)病率日趨年輕,從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 liacvl neoplasia,CIN)發(fā)展為宮頸癌要較長過程,及時發(fā)現(xiàn)CIN是預防宮頸癌的關鍵手段,TBS描述性診斷報告方式和液基細胞學應用于宮頸癌的篩查大大提高了診斷的陽性率,特別是我科建立了室內質量控制體系以來,加強了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的陽性結果對照,在宮頸病變診斷中,更好地把兩者結合起來。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查2009年1月-10月在我院婦科門診就診患者,行宮頸LPT檢查者 5000例,年齡18-75歲,平均30歲。
1.2 標本采集 用無菌干棉球輕輕擦去宮頸表面上的黏液,再將標本采集裝置Rovers CervexTM刷插入宮頸管內約1厘米,保持適當?shù)膲毫?使細胞刷呈現(xiàn)扇形,順時針旋轉5-8圈,采集標本后,將刷頭除下并放入Liqui-PRERTM收集瓶中搖動10-15次,使細胞從毛刷上分離備檢。最少防腐保存時間為1 h。
1.3 標本制備 美國LPT液基薄層細胞試劑盒。
1.3.1 標本清潔和濃縮 用渦流機將標本混勻5-20 s;如果標本有黏液或其他殘渣,用加樣器加入4ml Liqui-PREPTM清潔液于干凈的15m l離心管中;仔細將標本收集瓶中的全部內容物倒入已準備好的離心管中;離心10min(2 000-2 500 r/min);去除上清潔液,輕輕吸干離心管邊緣的殘液,剩余的細胞團可備包裹黏附處理。
1.3.2 標本包裹及黏附處理過程 根據(jù)離心后細胞團的大小,加入相應的細胞基液(細胞基質稀釋表略);用渦流機混勻標本,立即用加樣器吸取50μl滴在潔凈的顯微鏡載玻片上;將玻片在50℃溫箱中干燥;常規(guī)巴氏染色、脫水、透明、中性樹膠封片、讀片。
1.4 報告方式 按照國際通行的TBS(2001版)分類標準[1],采用2001年TBS診斷標準,即正常范圍內(WNL)、意義不明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不除外高度病變(ASCH)、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意義不明的不典型腺細胞(AGUS)和腺癌(AC)。
1.5 陰道活檢 應用陰道鏡藍光下仔細觀察有無異常血管,再以3%冰醋酸棉球涂于宮頸2-3 min,檢查鱗狀上皮、柱狀上皮、轉化區(qū)的顏色、形態(tài)及血管變化,最后進行碘染色試驗,于宮頸異常部位多點取材活檢。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宮頸活檢組織病理學診斷為標準,指定ASCUS及以上病變?yōu)榧毎麑W陽性,采用SPSS 12.0版統(tǒng)計軟件進行Spearman的秩相關分析方法。
2.1 LPT檢查結果 5000例LPT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結果中,正常范圍(包括感染及炎癥反應)4679例,鱗狀上皮內低度病變(LSIL)164(3.72%),鱗狀上皮內高度病變(HSIL)共30例(0.6%),宮頸鱗狀細胞癌(SCC)9例(0.18%);ASC118例(2.36%)(表1)。
2.2 LPT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的相關性 LPT陽性321例,陽性率為6.42%(321/5000);321例均取宮頸活檢,行組織病理檢查,陽性194例,陽性率為60.44%(194/321),LPT結果與活檢符合率較高,與病理組織學對照,LPT的陽性符合率:LSIL為127/164(77.43%)、HSIL為 27/30(90.00%)、SCC 為 9/9(100.00%)。LPT檢出的118例ASC中,經(jīng)組織學證實87例為炎癥或其他,而余下的31例為CIN和SCC(表2)。
表1 LPT細胞學異常結果
由表1可見,細胞學陽性高峰在26-55歲之間,宮頸病變發(fā)病日趨年輕,并且隨年齡的增加陽性率增加。
表2 細胞學檢查結果與陰道鏡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
3.1 本研究提示LPT與組織病理學結果不完全一致,但有一定的相關性。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法漏診率較高(15%-40%)。其原因是涂片質量差,診斷細胞80%以上隨取材器被丟失[2],加上粘液、血細胞影響染色背景,導致漏診率較高,近年來,隨著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涂片質量,背景清晰干凈,診斷細胞分布均勻,陽性結果符合率明顯提高。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改變了傳統(tǒng)操作方法,標本取出后立即洗入細胞保存液中,保留了取材器上所得到的全部標本,制備成高質量超薄層細胞于載玻片上,從而降低了假陰性率。本文LPT檢測宮頸病變陽性者其陰道鏡活檢為陽性的符合率LSIL為127/164(77.43%);HSIL為27/30(90.00%);SCC為9/9(100.00%)。表明LPT是檢測宮頸癌的有效篩查方法。
3.2 LPT與組織學診斷差異的原因分析
3.2.1 細胞學陽性與組織學陽性一致 在日常工作中,隨著TBS系統(tǒng)和液基細胞學應用于宮頸、陰道細胞學篩查后,細胞學陽性符合率有較大提高,特別是SCC與AC符合率達90%以上,有的達100%。而ASC-US和LSIL符合率較低,且常有漏診和誤診,主要由于取材的不確定性,病理細胞醫(yī)師對結果的判讀水平不一,且一些病毒感染改變了細胞的正常形態(tài),引起判讀偏差。
3.2.2 細胞學疑似腫瘤而組織學陰性(假陽性)
這種情況由于炎性、物理、化學、機械刺激,細胞損傷,化生、修復等因素,均可引起細胞腫脹、空泡性變、核異型,核質比失常,染色質深染,核畸變等。細胞學涂片檢查時,由于細胞形態(tài)極似腫瘤細胞,因細胞學醫(yī)師經(jīng)驗不足或不了解病史的情況下,可能誤診為癌,經(jīng)治療后或刺激因素消除后,病變可消退。
3.2.3 細胞學陰性而組織學陽性(假陰性) 細胞學陰性而組織學陽性的腫瘤,主要見于小細胞癌、原位癌不典型改變的角化型鱗狀細胞癌等,主要是檢查醫(yī)師經(jīng)驗不足,觀察不仔細或取材少,制片不當,涂色不佳等技術原因造成。
3.2.4 細胞學陽性疑為陽性時而組織活檢為陰性
細胞學取材面積大,區(qū)域廣,而陰道鏡下的病理活檢一般行鱗柱交界處常規(guī)四點活檢,個別情況下才行宮頸多點咬取活檢,取材范圍窄,而咬取下的“活肉”切成幾微米的薄片,切割面不同,看到的組織就不同,組織活檢檢查因取材部位少,病理學卻難覆蓋整個宮頸,特別是微小浸潤癌的診斷或除外浸潤癌,不能以點活檢為依據(jù)[3]。因此細胞學看到的陽性,而病理活檢可能觀察不到。
3.3 ASC檢測的不確定性,ASC意為鱗狀細胞異常,它的含義有二,其一為意義不明確的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其二為不除外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的不典型鱗狀細胞(ASC-H)。對這組人群的組織學診斷可有多種不同,如炎癥、HPV感染,HSV感染,CIN、甚至癌,所以ASC具有不確定性,具有垃圾桶之稱。在5000例LPT檢測中ASC有118例,占2.36%,而118例活檢結果,炎癥及其他占有87例,占73.73%,CIN和SCC占31例。因此對于細胞學診斷為ASC的病例,應進一步行陰道鏡宮頸活體組織檢查。
綜上所述,陰道宮頸細胞學檢查仍是防癌的重要措施。液基細胞學檢查可提高篩查的陽性率,細胞學異常者配合陰道鏡病理檢查,能及早發(fā)現(xiàn)宮頸病變,對宮頸癌的早預、早診有積極的作用,使宮頸癌的病死率極大程度的下降,晚期癌數(shù)量也隨之減少,其作用和意義之重大已是不爭的共識。
[1]劉樹范.淺析巴氏五級分類法與TBS描述性診斷報告方式[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3):135.
[2]Hutchinson ML.isenstsin LM,Goodmun A,et al..Homogeneous sampling accounts for the increased diagnostic accuracy using the ThinPrep[J].Am J chin pathol,1994,101:215.
[3]濃 鏗.子宮頸錐切術在子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