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秋香
如何使識字課上得更高效
榮秋香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學習目標中明確提出,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教學建議中也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評價建議中又提到“關(guān)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那么,如何避免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的枯燥乏味,讓學生體驗到識字的快樂?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識字?這是識字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
為了使小學生及早利用漢字閱讀,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尤顯重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低年級識字,要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認識”“學會”兩種要求。要求會認的字只要求認識——在本課認識,放到其他語言環(huán)境中也認識,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學會的字,強調(diào)會讀、會寫,了解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這些要求都有利于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地多識字,以便及早進入閱讀階段。那么,該怎樣開展好識字教學呢?
漢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系統(tǒng),學生對漢字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心理適應過程。六七歲的孩子,特別活潑好動,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如果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境,總能激發(fā)出他們的熱情,使他們盡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活潑多樣,增強學生識字過程的趣味性。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是否設(shè)計了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這是識字教學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實驗教師在這方面可謂絞盡腦汁、不遺余力。
1)游戲識字。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如果把游戲引入識字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猜字謎。教師可以把一些生字編成字謎,讓學生在猜字謎的過程中識記生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3)編字決或兒歌。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編一些幫助學生識記,以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著編一編。如:“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下面一個突寶蓋,‘幾’字一加燈就亮。(亮)”
4)形體動作識字。某些時候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形體動作記憶字形。如:雙臂伸直、雙腿并攏,就是一個“十”字;再打開雙腿,就是一個“大”字;站直了打開右臂,就是一個“卜”字。
5)想象識記。低年級的兒童擅長形象記憶,學生聯(lián)系一些具體的直觀形象有助于識記字形。如識“夏”字,學生聯(lián)想到百葉窗。
不要把要求認識的字當成要求會寫的字去教,盲目地提高要求認識的字的教學要求,這不僅會加重課程負擔,還會造成該認的不鞏固,該寫的寫不好的結(jié)果。
教材(人教版)在編排上有意識地滲透了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如第一冊教材第2課《口 耳 日》,安排一組象形字的教學;識字二的第4課《日 月 明》又為會意字識字。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如象形字的教學,就可運用生動的識字課件,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感知漢字的演變規(guī)律:形象而逼真的圖→簡潔而形似的象形字→端正而神似的楷書字。清楚而鮮明的直觀方式讓學生豁然開朗:噢,原來漢字是這么來的。從而很快地記住這些字。教學會意字時,可讓學生在“日、月、明”“魚、羊、鮮”等韻文的朗朗誦讀中,漸漸地發(fā)現(xiàn)“日+月=明”“魚+羊=鮮”的字理關(guān)系,很容易地便認識了這些生字。在教學的基礎(chǔ)上,還可以讓學生找找其他的象形、會意字。這樣舉一反三,學生既認識了漢字,又領(lǐng)會了漢字字理。
小學低年級學生處于學習的“扶床學步階段”,識字任務繁重而枯燥,單靠教師的一一指導是不可行的,必須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授之以匙”,多教給他們一些認識字的方法,讓他們在樂趣中邊玩邊學,自主識字。
1)看看表演。如在教學“人”和“入”時,教師開始表演:先身體站直,一腿跨出,讓學生感受到“人””字的來源及寫法;爾后,教師身體斜站門外,向門內(nèi)伸進腦袋,再讓學生學一字→“入”,讓學生認識到“入”字的同時也領(lǐng)悟到字的寫法和意義。
2)玩玩游戲。學了加、減法,根據(jù)合體字的構(gòu)成,讓學生做加、減法得出要學的字:“日+( )=( )”。
3)編順口溜。如教學“回”字時,可編一句順口溜:“小口回家大門關(guān)”。
4)念念兒歌。教學“左、右”時,可教念兒歌:“小朋友,靠右走,右字下面有是個口;小朋友,要記清,左字下邊是個工。”
5)猜猜字謎。如:“兩山來相連,一豎寫中間”→“出”。
6)講講故事。如學習“串”這個字時,學生想到羊肉串,說到最喜歡吃羊肉串,一根羊肉串(中間一豎),恨不得兩口就把它吃掉。
這樣富有情趣的方法指導,可以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學習、積累、運用中,掌握識字的方法和識字的規(guī)律,培養(yǎng)識字能力和技巧。識字難度減輕了,識字過程有樂趣了,他們會更主動地自主去學習。
5.1 提高識字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愛玩,自制力弱,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鐘左右。根據(jù)這樣的年齡特征,教師要想在短時間內(nèi)讓學生認識那么多的生字,就必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除了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外,還要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表現(xiàn)欲、創(chuàng)造欲等,這樣他們才會積極地學,投入地學。
5.2 提高識字效率
一、二年級的學生平均每天識記十幾個字,怎樣才能做到認得快,又記得牢呢?一是第一次指導學生認字要給他們以強刺激,使學生對字的第一印象強烈、深刻。如利用聲音、圖像、動作情景等加強漢字與事物的聯(lián)系,以加深對所認生字的第一印象。二是以多種形式復現(xiàn)生字,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現(xiàn)的形式越多越新,識記的效果越好。三是要適時復習、鞏固。根據(jù)兒童記憶和遺忘規(guī)律,識字后兩三天內(nèi)進行復習鞏固尤為重要,繼后則是一個堅持的過程,每隔一段時間(一周左右)就得又復習鞏固一次,這樣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后,學生也就記得牢了。
5.3 提高識字速度
要讓學生盡多盡快識字,就要拓展識字途徑,構(gòu)建識字的多種平臺。借助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要把識字教學延伸到生活中去,如激勵他們利用電視、廣告及街頭招牌、標語識字,交朋友認識同學時利用姓氏識字,給家里生活中用的東西貼標簽識字等。在這一基礎(chǔ)上,再讓學生建立課外識字小檔案,開設(shè)課外識字交流課等??傊?,生活就是學生課外自主識字的源頭活水,要提倡生活識字。
5.4 提高識字頻率
要讓學生多使用認識的字,就必須加強課外閱讀,識字和閱讀是相輔相成的,學生識了字,必然會有強烈的閱讀欲望。而閱讀又能鞏固識字,加強課外閱讀,既幫助學生識字,又培養(yǎng)了他們閱讀興趣與能力,這對開闊視野,開發(fā)智力都大有裨益。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齊陵街道中心小學)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