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者觀察
東姚金牛小米專業(yè)合作社作為供銷合作社領辦的農民組織,不管在為農服務上,還是在產品銷售上,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第一,合作社是農民致富的最佳選擇。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經濟正朝著專業(yè)化、產業(yè)化、市場化的方向邁進。在這一過程中,農村、農民急需一種新的組織形式來帶領他們進入大市場,參與大流通。合作社這種組織形式,可以把千家萬戶從事專業(yè)生產的農民組織起來,架起“三農”通向市場的橋梁,使生產與市場接軌。東姚金牛小米專業(yè)合作社成立之前,當?shù)氐墓茸觾r格是每斤8毛多錢。在合作社成立后,通過產品的更新?lián)Q代、無公害認證以及深加工之后,谷子的價格已經提高到了每斤1.2元。另外,合作社實行的保護價,也最大程度保護了農民的利益,這對于處于弱勢群體的農民來說非常重要。景海增說:“現(xiàn)在市場上的小米價格大概是每斤2元,但是合作社以保護價每斤2.5元來收購社員的小米,其中的差價由合作社自己去消化”。合作社社員數(shù)量從當初的30戶到現(xiàn)在的480戶就充分說明了合作社對農民的吸引力。實踐證明,合作社這種組織形式是最能維護農民利益、最能帶動農民致富的組織。
第二,供銷合作社領辦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是一個雙贏選擇。供銷合作社的組織體系形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在計劃經濟時期曾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近年來供銷合作社系統(tǒng)一直面臨“原有陣地不斷被侵蝕、現(xiàn)階段主營業(yè)務不突出”的尷尬局面。在新農村建設中,供銷合作社開始不斷探索,尋回自己在農村的領地。供銷合作社領辦合作社,對于恢復供銷合作社以前的業(yè)務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供銷合作社在農資供應、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體系等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已經培育起了一批專業(yè)的連鎖農資經營門店和一批熟悉本地情況的農業(yè)科技人員,在促進農產品標準化、產業(yè)化生產經營方面已經成為一支以市場化為導向的主力軍隊伍。合作社可以借助供銷合作社的已有網絡開展科技培訓、產品銷售等活動。東姚金牛小米專業(yè)合作社就利用東姚供銷合作社的網點,在農閑時節(jié)對合作社基地的社員進行技術培訓,收購農產品也可以通過供銷合作社的網點直接進行,不僅節(jié)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還調動了基層供銷合作社的活力??梢?,供銷合作社領辦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第三,合作社的品牌意識增強。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不使用商標就進入市場的商品已經不多了,農產品也不例外,已有越來越多的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認識到商標的重要性,并逐步學會利用商標搶占市場。農產品注冊商標后,有助于建立產品信譽,促進農產品的銷售,增加農民收入。產品有了商標,是創(chuàng)建品牌的第一步。一個農產品長期使用同一個商標,不僅讓消費者對該產品印象深刻,也能防止別的產品魚目混珠,從而破壞了好產品得來不易的好名聲。合作社成立不久,就為產品注冊了“洪河谷”的商標。景海增說:“我們決定了合作社的主要產品后,就開始著手商標的注冊。注冊商標后,合作社的產品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沒有商標,品牌的創(chuàng)建就無從談起?!?/p>
第四,渠道創(chuàng)新銷售農產品。再好的產品想要實現(xiàn)價值都必須進入市場,但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產品的銷售渠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東姚金牛小米專業(yè)合作社采取把打造品牌和銷售進行結合,明確的產品定位讓銷售變得更加主動。為了讓“洪河谷”這個品牌打進高端市場,賣出個好價錢。合作社首先選擇與超市進行對接。普通的農產品想要進入大市場,與超市合作是最便捷也是最保險的途徑。因為超市的選貨一般比較嚴格,而且老百姓對超市提供的產品也比較信任。當然,與超市合作,量會比較小。因此,合作社還為大包裝的產品選擇了其他的銷售途徑,那就是通過合作社的專賣店進行銷售。根據產品線的結構,自建終端,開設專營連鎖店,是一種非常好的營銷模式。合作社開設的專賣店,除了銷售合作社的產品,同時還銷售當?shù)氐奶禺a,比如核桃、花椒以及柿餅等等。這樣既可以吸引顧客,也可以補貼合作社采取保護價收購時所產生的差價,有利于合作社更平穩(wěn)地發(fā)展。
在2011年,合作社將新建庫房800平方米,廠房400平方米,新上一條碾米生產線,增加小雜糧色選機、質量檢測儀,確保食品安全。同時,還將開發(fā)營養(yǎng)米,進一步擴大產品的附加值。相信通過合作社的努力,會讓社員不停地嘗到“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