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藝術系 周冬梅
“超平面” (superflat)是日本著名畫家村上隆于2000年在美國發(fā)起的一場藝術運動,其初衷是期望通過他的作品向公眾傳達如此事實:當代日本文化自二戰(zhàn)以后就不斷地模仿西方和制造贗品,整個社會風俗、藝術、文化,都極度平面化。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網絡的平民普及化,平面視覺已成為人們接受社會文化的主要媒介,這是傳播的平面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往越來越少,孤獨感與日俱增,對網絡虛擬的依賴也越來越大,這是交流的平面化;與父輩相比,年輕一代缺少對社會的責任感與道德感,思想缺乏深度,對歷史、意義之類沉重的話題不感興趣,這是思想的平面化。傳播、交流、思想的平面化與商業(yè)社會的蒸騰消費文化形成了強烈反差,人人都活在自己設定的世界里,生活越來越平面和單一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某一地域的文化特質,而是世界性問題——文化平面化,沒有深度,責任感和道德感缺失。村上隆從當代消費文化的平面化特質出發(fā),發(fā)現(xiàn)日本的電玩和卡通漫畫是最能體現(xiàn)當代消費文化的扁平特質,以及它在世界上所具有的強大的復制力量。他以御宅族 (OTAKU)視角用ACG文化為母題,創(chuàng)作出包括架上繪畫、雕塑、影像、產品設計、裝置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的作品,多為展現(xiàn)卡通、動漫、電玩等具有日本新時代生存價值的元素,表現(xiàn)出日本二元次級消費文化的訴求。他更是一個跨界合作的成功范例,其與頂級奢侈品牌的成功合作已成為藝術、設計界的楷模。盡管村上隆把自己定位為嚴肅的藝術家,致力于破除精英文化和草根文化之間的藩籬,通過展示日本草根人群“御宅族”的喜好,來傳達對社會和年輕一代的關注和憂思,但其作品卻橫跨藝術與設計之間的鴻溝,具有前衛(wèi)的設計意識。本文將從圖形創(chuàng)意和視覺傳達兩個角度深入分析村上隆作品中的“超平面”設計意識。
藝術的平面化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20世紀初興起的現(xiàn)代藝術潮流,打破了西方幾百年來精確模仿的程式,擺脫具象的束縛,在二維平面中試圖削平視覺上的深度感,使作品走向平面化。村上隆的作品特質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圖形符號的平面化表達。他將日本傳統(tǒng)藝術中的元素與卡通形象進行雜糅,通過夸張變形和移情象征等手法,進行抽象、取舍,用最簡潔的方式突出和放大最精彩的部分,形成畫面的點睛之筆。客觀來看,村上隆作品的平面化表達,一方面與日本傳統(tǒng)繪畫有著莫大的關系,實際上日本繪畫從來就有著平面化的傾向,從浮世繪圖卷中就可看到大量平面化的造型和用色,對形體的轉折、空間的把握、透視感都不予強調,另一方面也與日本現(xiàn)代漫畫有著直接的關系,日本漫畫基本上在二維平面中展開。當然,從更深的層次來看,村上隆作品的平面化,是主動挪用大眾文化的流行風格,“別有用心”地從平面性入手營造特殊的藝術氛圍,以適應某種心理氣質表現(xiàn)上的需要,其實質是對波普藝術、消費文化所進行的某種消解。二是村上隆的作品具有典型的符號化。如村上隆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美少女漫畫的眼睛樣式——圓圓的形狀、彩色的瞳孔、三根翹起的睫毛,還有象征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的“櫻花”,繁花似錦,密密麻麻,以及被戲稱為村上隆自畫像的“DOB先生”——是米老鼠與日本漫畫形象的綜合表達,與LV合作出現(xiàn)的“蘑菇”——有香菇男孩的美譽,等等。三是村上隆作品的裝飾化傾向。村上隆運用變形、比擬、象征等手法,將日本文化元素與卡通藝術的流行樣式相結合,在反復、連續(xù)、陣列等組合設計中,置換成為具有商業(yè)價值符號化的裝飾語言,以詮釋大眾流行文化。其一方面是畫面造型的裝飾性;另一方面是畫面色彩的裝飾性,村上隆的作品以充滿童趣的造型表達、非描繪性的色彩、點線面的穿插點綴,使得畫面上出現(xiàn)了和諧的韻律美,富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其畫面色彩的裝飾性則體現(xiàn)于采用高純度、高明度的顏色,大多是平涂處理,只注重色彩的層次感和豐富性,對于形體結構一般不予表現(xiàn),虛化透視感和空間感。在色彩選擇上具有一定的類型化,體現(xiàn)出卡通、動漫和電玩等文化元素的流行色,同時注重色彩的主觀性、顏色的斑斕鮮艷、層次豐富感,又體現(xiàn)出稚拙可愛、明媚清新的審美愉悅。四是村上隆作品的卡通化。卡通長期以來一直屬于大眾文化的范疇,它幾乎是大眾、低俗、商業(yè)、流行、娛樂和消費文化的代名詞。將卡通漫畫提升到新的視覺風格的前衛(wèi)性藝術,并形成國際性影響的先驅是村上隆、納良美智等人。村上隆的作品,并不是簡單地戲仿大眾文化的卡通形式,而是試圖通過吸收卡通漫畫形象以及筆線和色彩的漫畫性,重新建構一種新的繪畫性。這種繪畫性,姑且稱之為“卡通化”。一方面,卡通形象所具有的強烈的諷刺、幽默、詼諧等藝術效果直接影響了村上隆的藝術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村上隆也借以卡通漫畫的夸張、象征、寓意等設計語言以及流行形象虛擬化,將畫面的趣味性和人性化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特別是他將童年記憶與成人世界相鏈接,在那些異彩紛呈的、具有卡通化的甜美造型背后力圖展現(xiàn)陰暗面,也隱喻了現(xiàn)代消費文化的淺薄、平面和無根基的特點。
村上隆作品的視覺傳達的特質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村上隆的作品基本上是系列化創(chuàng)作。如他的kiki&kaka系列,kiki和kaka夸大了人物可愛天真的一面,用孩童式的可愛外形取悅觀者;DOB先生系列有著兩種不同的形象,一種讓人感覺可愛逗趣,一種讓人感覺邪惡可怕;蘑菇云系列和骷髏系列則用象征性寫意的手法去揭示畫家對戰(zhàn)爭的理解和感受等。在當代藝術中,“系列化”指的是選定創(chuàng)作主題形象中某個圖碼(icon)或符碼(code)作為相對穩(wěn)定的表現(xiàn)對象,并按照既定的程序對圖碼(icon)或符碼(code)進行復制。在村上隆的作品當中,不僅某件作品具有一定的符號性和標示性,在整個系列作品中更明顯具有“村上隆式”的符號標簽。二是村上隆作品的衍生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畫面創(chuàng)作元素在系列化中具有衍生的特征;另一方面是從架上繪畫,衍生出雕塑、裝置藝術、影像,包括產品設計、品牌推廣等附加產品。加之與諸多奢侈品牌的合作也使他更加關注受眾的需求,而其作品的相關衍生產品更是催生了藝術的產業(yè)化、商品化,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藝術的日常生活化。三是村上隆作品的商業(yè)化推廣模式具有動漫美學的膚淺化、可愛化的表征。村上隆可以說是世人眼里的鬼才,他的作品具有流行、時尚、商業(yè)、消費文化與當代藝術相結合的新神話性質,使日本流行文化名正言順地走進了西方時尚。如他與老牌奢侈品路易·威登的合作,將日本式清新風格注入,使路易·威登的包包上點綴了粉嫩的櫻花花瓣,一掃過去的古板和老氣,轉為繽紛和輕盈,富于親和力;與服裝品牌三宅一生的合作,用他作品中精靈般彎著三根翹睫的眼睛在三宅一生的男裝上“眨眼”,使其優(yōu)雅傳統(tǒng)的品牌符號演繹為靈動活潑。四是村上隆的作品傳播方式吸收了日本漫畫經典的產業(yè)化傳播方式,先是創(chuàng)作主要動漫角色,接著創(chuàng)作架上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影像,然后推廣衍生產品,包括和商業(yè)品牌合作,推廣路易·威登包、服裝、玩偶、鑰匙圈及抱枕單品等??陀^上,村上隆的作品具有從生產、衍生到推廣的產業(yè)鏈特點。
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隨著技術和媒介的不斷演變而日趨成熟,視覺文化和形象構成方式也在不斷地朝著大眾化、消費時尚化、圖式化、漫畫化的方向發(fā)展,并形成與當代設計日漸緊密的關系。倘若站在后現(xiàn)代的立場上來看,村上隆作品的“超平面”創(chuàng)作意識,一方面是直接挪用或重復漫畫的形象和表達手法,令藝術形象具有廣泛認同性和后工業(yè)的商業(yè)信息,從而使藝術創(chuàng)作語言體現(xiàn)出“扁、平、快”的特點以及衍化系列性樣式,另一方面是作品帶有審美內容的后現(xiàn)代化?!俺矫妗币馕吨c當代電腦、錄像、網絡、數(shù)字成像等先進科技成果整合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藝術樣式”,也意味著審美方式和藝術方法的更新。這種樣式得以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是當代視覺文化摒棄精英化,向大眾靠攏而生發(fā)的新語境和新視覺觀念的結果,也是對流行文化的廣泛參與互動,社會的審美意識在不自覺地接受“視覺化”的產物——它從創(chuàng)意圖形到衍生產品到品牌推廣,都巧妙地借用了當代設計領域的營銷策略,發(fā)現(xiàn)流行符號與流行文化所隱含的特殊意義,巧妙地按照大眾文化的原則與趣味將其畫面帶入超常態(tài)、荒謬的藝術語境,以引起人們對現(xiàn)實的反思,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原創(chuàng)性。由此而言,村上隆的作品意識不僅是超平面、超美學、超藝術的,更是超設計的。其不僅在圖形符號創(chuàng)作中挪用當代卡通藝術和波普藝術的平面化、符號化、裝飾化、卡通化的特質,更是在視覺傳達推廣中挪用品牌形象設計的系列化、衍生化、商品化、產業(yè)化的原理,強調作品推廣的一體化、簡潔化和鮮明化,而這些恰恰是當代設計領域所流行的、前衛(wèi)的設計意識。從這個層面來看,對村上隆作品的解讀或許更能把脈當代設計的前沿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