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友章 王春燕 (湖北省鄂州市第一中學)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辟み_默爾曾在《哲學解釋學》中說過:“在語言中,而且只有在語言中,我們才能遇到我們在世界中從未‘遇到’的東西……”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的基本材料。從語言的角度來觀察分析文學作品,是欣賞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方面。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是現(xiàn)代杰出的語言大師。他的作品語言準確、簡潔而又生動形象,能恰到好處地表達種種思維的、情感的節(jié)奏,使行文富有韻味而且魅力無窮。本文試從魯迅遣詞造句的矛盾藝術出發(fā),淺談其語言藝術。
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運用矛盾語開篇、行文及收束全文,往往寥寥數(shù)語,就能畫龍點睛地反映事物的本質,而且能確切地、恰如其分地表達出所需要表達的內(nèi)容,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細細把玩這些矛盾語,能領悟文中的奧妙,體會文章的感情,從而與藝術大師的丹青妙筆展開真正的“對話”。
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有詩云:“文章看落筆,議論馳后先。破石出至寶,決高瀉長川?!币馑际钦f寫文章要特別注重開篇落筆之處,如果下筆便石破天驚,涌現(xiàn)精華,則全篇就如高崖瀉水,氣勢如虹?!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故鄉(xiāng)》《雪》《孔乙己》等文,用矛盾語開篇,直接點題。這種寫法不僅干凈利落,入題快捷,而且道是無情卻有情,往往情深意長。
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開篇寫道:“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薄八坪酢薄按_鑿”,一模棱,一肯定。看似矛盾,實則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的無限熱愛和依戀之情,也正是他當時被冷落被排斥后獨處閣樓的心境的反映。
又如,《雪》一落筆便寫道:“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薄氨涞摹薄皥杂驳摹边@兩個冷色調(diào)的詞語,強調(diào)的是雪不屈的精神;“燦爛的”這個暖色調(diào)的詞語,則強調(diào)這種精神是值得贊賞的。冷暖之間看似矛盾,實則流露出了感情的傾向性——對朔雪的贊頌。
再如,《孔乙己》這樣介紹孔乙己的出場:“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僅僅十七個字,便點出了孔乙己的尷尬處境。既然是穿長衫的,理應踱進屋里慢慢地坐喝,然而,孔乙己卻踱不進去,因為他“終于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他只能跟短衣幫一樣,靠柜外站著喝酒。既然窮到這步田地,就該脫下那件又臟又破的長衫,走進短衣幫的行列,然而他卻不能,因為他思想深處銘刻著那個時代賦予的教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使得他自以為高人一等,看不起勞動和勞動人民,即使處在窮愁潦倒的境況之下,也不肯正視現(xiàn)實,還要擺讀書人的架子。于是,孔乙己成了病態(tài)社會的病態(tài)人物,成了咸亨酒店上不去下不來的特殊顧客——穿長衫而又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短短十七個字,用看似矛盾的語言,對孔乙己這個矛盾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形象作了高度準確而又形象的概括——一個在當時的社會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可笑又可憐的苦人和弱者。
魯迅開篇的這些矛盾語,是他思想、感情、審美、智慧的展示。如果以這些感性語言材料為突破口,就能把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結合體驗表達出來,從而也就啟發(fā)了學生的生命發(fā)展。
古人說:“好的結尾,猶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濒斞咐妹苷Z收束全文,簡潔有力,往往產(chǎn)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孔乙己》留給我們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薄按蠹s”“的確”,看似矛盾,其實仔細想想很有道理:孔乙己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人,是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沒有人關心他的命運,即使他“的確死了”,誰能確切地知道他是死了還是活著?所以,只能是“大約”??滓壹罕緛砭汀安粫I生”,又被打折了腿,失去了生存能力,在那樣殘酷冷漠的社會,他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同時,孔乙己又是個好喝懶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氣,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來喝上一口的,然而從初冬到年關,到第二年的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關,始終沒見孔乙己來,看來孔乙己并非“許是死了”,而是“的確死了”。這樣的結尾如撞鐘,清音有余,留給我們豐富想象的余地??梢姡按蠹s”“的確”是魯迅特有的“非語法性”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他深厚的、爐火純青的語言功力,他不愧是一位杰出的語言藝術大師。
《故鄉(xiāng)》這樣收篇:“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苯Y尾這思辨性的精辟議論,寫出了對歷史的反思,對現(xiàn)實的關注,對未來的希望;寫出了自己對真善美的呼喚,對假丑惡的鞭撻。語言深沉而雋永,已成了令人難忘的警句,激發(fā)著一代又一代人去追求美好的未來,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從而實現(xiàn)了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反義詞所表達的是相互矛盾的概念,經(jīng)常能夠更鮮明地揭示出矛盾事物的兩個對立面,更清楚地暴露矛盾事物的對立性,因此,在語言表達上,常有其特殊的修辭功能。在句子中,反義詞經(jīng)常被用作修辭上對比、映襯的手段,從而使文章具有更加鮮明的色彩和更加強烈的說服力。品味作品中意蘊豐富的反義詞,是一種美的享受,能體悟出語言的藝術張力。
《社戲》中,當船飛向趙莊時“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而歸航離開時“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颉半鼥V”,或“皎潔”,看似矛盾,實則是不同情境下不同心境的寫照。前者烘托了歡喜的心情,“我”陶醉于江南水鄉(xiāng)美麗的月色之中:后者襯托了依依不舍之情,何況悠揚的橫笛又吹到“我”的耳邊來,撩動“我”的心弦。
《故鄉(xiāng)》中的閏土與“我”多年后重逢,“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歡喜”與“凄涼”這兩種迥然不同的表情一時間浮現(xiàn)于閏土的臉上,非常鮮明生動地刻畫出閏土見到“我”時的神情和心理活動過程?!皻g喜”的是終于見到兒時的好朋友了,感到“凄涼”的是自己這些年來所遭受的精神壓迫和痛苦。
轉折關系,由于語意上的差別,可以分為“重轉”和“輕轉”兩種。重轉句前后兩個分句在意思上有明顯的對立,要求使用成對的關聯(lián)詞語。而輕轉句前后兩個分句意思雖然不一致,但并不對立,或者并不著重強調(diào)這種不一致。魯迅先生的語言深沉洗練,他很擅長使用轉折關系復句中的輕轉句。細到一個句子之中,再到意思跳躍不大的段落之間的小過渡,大到篇章之中大的過渡,我們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其標志就是關聯(lián)詞語“但”“但是”等。
《藤野先生》中有一段描寫:“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jié),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shù)脤W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弊髡呤紫扔眯蜗蟮谋扔髅枥L上野公園櫻花的美景,繼而用一“但”字一轉,看似輕松實則筆力深沉,以極其厭惡的情緒和辛辣諷刺的筆觸,描寫了東京中國留學生渾渾噩噩、糜爛庸俗的生活。他們迷戀于異國他鄉(xiāng)的爛漫的櫻花,并把象征種族壓迫的辮子弄成各種花樣,不以為丑,反以為美。遠大的抱負 (魯迅是抱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志向渡海而來的)與灰色的環(huán)境之間形成了尖銳的矛盾,不得不離此他去了。
《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是我向來沒有和她說過的,我知道她并非學者,說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說了?!薄暗彼I起的語句,表明“我”對阿長心存隔膜乃至輕視;同時,為后面阿長買來《山海經(jīng)》鋪墊蓄勢。
《雪》:“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魯迅在極力描寫了滋潤美艷的江南的雪后,用了一個峻急的“但是”一轉,進而對“朔方的雪”進行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轉折,可加上這個“但是”之后,在對比之中使情感的傾向性更加明顯。這需要細細體會。
總之,品讀這樣的語言,需要斂身正坐,淡定自然;屏氣凝神,心靜如水;細讀慢嚼,虛心涵詠,才能曲徑通幽,真正地品味到漢語言文字的無窮韻味,從而在品讀中涵詠濡養(yǎng)語言鑒賞能力。
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的家園?!睆倪@個意義上說,幫助學生促進語言的發(fā)展,就是營造學生的文化和精神家園。魯迅先生的語言藝術可謂博大精深,遣詞造句的矛盾藝術只是其語言運用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極小的方面。品讀這些矛盾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語言,建構語言,豐滿語言;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吸收語言,摸索語言規(guī)律,獲得言語智慧,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生命的發(fā)展。由此看來,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活動,實質上就是生命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