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連富 呂雅芳 顧先能 樓國偉
浙江省武義縣大棚生姜—青蒜茬口安排模式,執(zhí)行的是蔬菜一年二熟制,能給土地提供2個月的休閑期,同時在土地休閑期進行日曬和土壤消毒,并利用大蒜所殘留的大蒜素的殺菌和抑制真菌的功能,使土壤病菌減少,因此生姜—青蒜這一栽培模式可以連續(xù)種植多年。武義縣牛背金村的20hm2土地100%都采用這種茬口安排,其中50%的地塊已連續(xù)種了十多年,但仍能保持高產(chǎn)高效。近年生姜每667m2產(chǎn)量1750kg、產(chǎn)值32200元,最高產(chǎn)值達到57300元;青蒜每667m2產(chǎn)量2050kg、產(chǎn)值5740元,最高產(chǎn)值達到11300元;合計每667m2平均產(chǎn)值37940元。由于該茬口安排模式效益高、管理相對省工、勞動強度不大、最熱的夏天人、地可以有2個月的休息,因此近兩年推廣發(fā)展勢頭良好,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全縣每年增加面積30hm2,目前已達到130hm2。
1.1 品種選擇與種植季節(jié)安排 當(dāng)?shù)囟噙x用山東萊蕪大姜和本地紅爪姜品種,經(jīng)過催芽的種姜,在2月上旬~3月上旬之間種植到大棚內(nèi),期間山東萊蕪大姜在2月下旬前基本完成,比本地紅爪姜早種早收。5月上旬開始采收,6月下旬基本結(jié)束。
1.2 催芽 在種植前30~35d(天)開始加溫催芽。催芽溫度控制在20~25℃。催芽在室內(nèi)或空閑的大棚內(nèi)進行,加溫?zé)嵩丛诮w中間或墊空的底部,整個過程要注意熱源調(diào)控,防止溫度過高燒姜或溫度偏低不出芽甚至爛姜。一般催芽20~25d(天)后即應(yīng)注意發(fā)芽情況。當(dāng)大部分姜芽長到1cm左右時,應(yīng)停止加溫,將溫度逐漸降到12~15℃待種。
1.3 整地做畦施基肥姜地宜選用細砂土,以利于姜塊膨大、表面光滑、肉質(zhì)細膩。每667m2可撒施腐熟農(nóng)家肥1500~2000kg、三元復(fù)合肥50kg及硼、鎂、復(fù)合微肥適量。用旋耕機將基肥與土壤混勻后開溝做畦。當(dāng)?shù)囟嗖捎?~10m寬、高3.5~3.6m的大棚,這種大棚有利于積雪滑落,避免壓塌。8m寬棚內(nèi)宜均勻分布開好10條種植溝,余土堆在兩溝間起壟,以備以后培土用。
1.4 種植 選擇“冷尾暖頭”和雨后轉(zhuǎn)晴的有利天氣種植。如果原計劃的播種期碰到陰雨偏冷的天氣,應(yīng)將種姜保持在15~16℃溫度下,防止定植時姜芽過大,等天氣轉(zhuǎn)晴后再種植。每條種植溝擺放兩排種姜,種姜平放,芽朝上,方向一致,每667m2種姜用量為:山東萊蕪大姜1700~2000kg,本地紅爪姜1300~1600kg。種姜大小以50~75g為宜,過大的姜可以掰開種植,傷口應(yīng)蘸草本灰。種姜擺放后立即覆土,深度4cm左右,覆土后平蓋舊大棚膜或地膜保溫。
1.5 大棚管理為提早上市采用大棚+中棚的雙層覆蓋。中棚高度2.5m左右,便于人在棚中行走。生姜在地溫25~28℃的條件下出苗快而齊,若天氣晴暖一般栽種后20~30d(天)開始出苗。當(dāng)發(fā)現(xiàn)出苗后即將平蓋的舊大棚膜或新地膜揭掉。4月中旬撤去中棚膜。大棚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控制在15~18℃為宜。
1.6 田間管理
1.6.1 化學(xué)除草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種植完后進行畦面芽前除草,每667m2用50%乙草胺乳油75~100mL兌水噴霧。二是有部分生姜出芽后,芽色尚黃未轉(zhuǎn)綠時除草,每667m2用10%草甘膦水劑800mL兌水噴霧。三是培土后除草,每次生姜培土后,每667m2用33%二甲戊靈(施田補)乳油200~300mL兌水均勻噴于培土面上,噴施時藥液盡量不要飄到生姜苗上。
1.6.2 培土 大棚早熟生姜一般需培土2~3次,初次培土可在主莖7~8葉,第一分枝出土以前進行,培土高度5~8cm;第2次培土在生姜第二第三分枝期進行;以后視生長和銷售情況決定是否進行第3次培土。培土結(jié)束后,原來的壟變成操作溝。
1.6.3 肥水管理在施足基肥的基礎(chǔ)上,追肥一般結(jié)合培土進行,每次每667m2施三元復(fù)合肥10~15kg,有滴灌條件的可采用滴灌施肥,大棚生姜根系數(shù)量少,分布淺,怕水淹,一般都用微噴灌水,以利于控制水分含量,防積水,一般每次噴水1~2h(小時),視土壤干濕情況而定。
1.6.4 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姜瘟病。發(fā)現(xiàn)病株時用70%敵磺鈉(敵克松)可濕性粉劑或73%氫氧化銅(可殺得)可濕性粉劑等灌根。地下害蟲一般用辛硫磷(劈蛄螬)等藥劑于整地時撒入。
1.6.5 采收 通常5月上旬生姜有1~2個分枝、姜芽兩拇指大時即可間苗上市。
6月底大棚生姜基本收完后進行土壤消毒。選擇氣溫最高的7月底8月初,先將大棚內(nèi)土壤翻松,然后用噴霧器將50~100倍濃度的甲醛均勻噴灑在地面上,再稍翻土,用薄膜覆蓋在地面上或直接密閉大棚3~5d(天),然后掀開地膜或棚膜待氣體揮發(fā),8月底種植青蒜。
3.1 品種選擇及季節(jié)安排多采用蒜瓣小而多的四川紫皮蒜,在8月下旬~9月上旬播種。11月上旬開始采收。
3.2 整地施肥結(jié)合翻土每667m2施廄肥1000~1500kg,翻壓碎土后做畦,畦寬2m左右。
3.3 播種 種蒜在播種時分瓣,分成大、中、小三級,同等級的種一塊地。用插種法入土,每瓣一穴,行距13~17cm,株距2~3cm,每667m2用種量75~90kg,插種后蓋土3~4cm,隨即澆透水。之后每667m2用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100~150g兌水噴霧,并在畦面覆蓋稻草保水降溫。
3.4 田間管理 一般追肥2次,即催苗肥:在大蒜出齊苗后每667m2用尿素2~3kg結(jié)合微噴灌施入;生長50d(天)左右重施盛長肥,每667m2施三元復(fù)合肥15~20kg,促進植株生長,使采收時不黃尖或少黃尖,提高商品性。近兩年發(fā)現(xiàn)在相同的管理條件下,大棚覆蓋頂膜栽培的比露地栽培的青蒜具有黃尖少、葉色正、產(chǎn)量高等明顯優(yōu)勢。因此,一般采用全程大棚覆蓋頂膜栽培。
3.5 病害防治 青蒜病害主要是葉枯病和疫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隔7~10d(天)施用1次,連防2~3次。
3.6 采收 前期可行間苗采收。經(jīng)驗表明,鋤頭掘收比手拔采收產(chǎn)量高5%~8%,主要是根系產(chǎn)量損失少。